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在感情中很卑微

匿名  

恋爱中,因为害怕对方发脾气、不满意、会离开,所以每次做事都要小心翼翼,过度讨好,甚至是委屈自己,以维持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为此感到难受、担心、委屈,该如何去调整呢

回答
最佳答案
赵冰洁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赵冰洁,很荣幸在这里与你相遇,陪你一起披荆斩棘。
·
你在恋爱中会惧怕所有的负面的情绪、负面的语言,你害怕这些表达出来会伤害你们之间的感情,为了逃避这些负面表达,你不惜压抑自己来讨好对方,长期的委曲求全导致你的内心非常痛苦,也使得你们的关系渐渐失衡,对吗?
·
其实老师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因为我年轻时也有过一段自己全心全意付出的感情,任何有可能伤害到这段感情的事情我都不愿意去冒险,自己不快乐了,也要为对方强颜欢笑,自己明明很累了,只要对方想要做什么我也都愿意陪着。可是最后换来的却是对方的不理解。
·
“取悦症”的多个分支中,有一个叫做“情感逃避型好人”,心理学家们最关心的取悦情感是消极情感,也就是对愤怒、敌视、冲突以及对抗拒感到不安和恐惧。在你能真正战胜取悦症之前,你需要先学会建设性地处理冲突,恰当、有效地控制和表达愤怒,从而克服这些强烈的恐惧。
·
可怕的情感之所以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恰恰是因为它们让你从来都没有机会适当地表达愤怒或应对冲突。如果你一感觉到有冲突的迹象就赶紧避开了,那你将永远也学不会公平、有效地抗争。如果你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不会表达自己的消极情感,不会回应他人的消极情感,那你也许永远不能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
当老师们用“消极”跟“积极”相对来描述特定的情感时,消极”和“积极”并不意味着价值判断。愤怒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消极情感,但这是因为它让人感到不快,而且往往难以恰当地表达或沟通,而不是因为它必定是错的或坏的。你将认识到,愤怒是一种自然而又正常的情感,而且在适当情况下,它甚至是一种有益的、可取的情感。
·
在早年的某些时候,你的取悦无疑曾让你感到过值得和满足,因为让他人高兴,满足他们的要求,赢得他们的认可、赞扬和感激,这些都曾给你带来过快乐。在某种程度上,你至今可能仍然觉得取悦他人是值得的,尽管大多数取悦者会感到取悦行为已经让他们彻底疲惫不堪了,再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乐趣了。
·
在你早年的人生经历中,你认识到取悦那些重要的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帮你赢得他们稀罕的认可。赞扬以及喜爱的表示和姿态,也是取悦他人能够带来的积极的情感回报。选择怎样满足他人的需求(比如去哪里、吃什么等),这或许也能给你提供一种控制手段,反过来表现为一种积极情感。
·
在学习曲线上的某个地方,你还发现顺从和讨好他人能让你有效地防止冲突,转移他人的愤怒,抑制你自己的愤怒,避免跟他人对抗。
·
一旦“赔小心”与“好相处”,也就是顺从与冲突避免之间的联系得以建立,它就可能发生危险的转变,变成上瘾的、强迫性的情感回避模式。
·
可以肯定的是,既然你能学会逃避愤怒、冲突和对抗,你也就能学会怎样有效地、建设性地应对这些困难的情感经历。这一部分将帮助你深入理解,你的取悦习惯实际上怎样加深你的恐惧,削弱你的沟通,损害你的“人际能力”,限制你的情感智力和情感技巧。
·
当你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开始克服你对愤怒、冲突和对抗的恐惧,学习有效地管理它们时,请记住这些要点:
1·长期压抑你的愤怒,这可能跟经常“发怒”一样有害健康。
2·用取悦来逃避愤怒和冲突,这可能会让你的恐惧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3·为了减轻你的焦虑,学会有效应对你所害怕的情感体验,你必须先适应它们。
4·用先发制人的取悦来逃避消极情感,这可能会事与愿违,被别人看成是控制和操纵,让他们感到沮丧,进而激起他们的愤怒和敌意。
·
好的,在接下来的21天内,老师希望你尽力去完成下面这些家庭作业,并且记录下来:
1·态度调整:除非你能在身体和心理上更好地照顾你自己,否则你就无法照顾好你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人。
2·想说“不”时别说“行”
3·练习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用坚定而不带指责的口吻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如果对方积极地响应了你,那么不要吝啬表达你的开心。
·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一切顺利!

2个回答
熙熙攘攘的又绿普通用户

我能理解你怕失去的心情,从你的行为心思里也能看得出你是一个懂得珍惜重情重义的人。这个社会像你这样的人真的不多见了。可是你要知道,一段需要我们小心翼翼维护的感情就像结构不稳的房子,随时会坍塌,做回真正的自己吧,把最想表达的情感和最本能的行为都展现在她面前,如果她没有因为你真实的一面而离开你,那她才可能属于你。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想留也留不住。

普通用户

你好像不太希望自己自己这样总是去讨好,但讨好型人格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很多优势,比如善于观察、有同理心、敏感、为他人着想、人际交往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性格温顺、不会特别锋芒毕露、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只要发挥自身人格的优势,你就能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而且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想要知道总讨好别人怎么办,需要知道讨好性格产生的原因: 1.原生家庭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表现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赏,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 当他们违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就会被父母大肆的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于幼儿而言父母无疑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权威,并且他们的生存与安全感是完全来自于父母,所以他们会对此形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为了逃避或不再受到这种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他们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在他们既没有迎合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违背父母期望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一个幼儿是很难独自面对和承受自己的孤独感的,这个时候他就会刻意的想去做些什么来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从而能够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赏。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他的一种习惯,甚至他会逐渐的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于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2.感觉身边的人都不喜欢自己。总感觉需要讨好别人或者做点什么才会得到别人喜爱,不讨好迎合别人的话,别人就会肆意谩骂自己。 3.从小身边的人都比自己优秀。从小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当然是对孩子有榜样作用,但是也会滋生孩子的不自信,为形成讨好型人格打下不良的基础。 4.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总感觉不贬低自己抬高他人,别人就会攻击自己,觉得讨好别人的同时可以把自己置于一个较为安全的位置上。 5.内心缺乏主见。 缺乏自己的想法与主见可能会导致盲目跟随他人,始终觉得别人说的是对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6.讨好型人格的父母。 讨好型人格的父母自我价值感很低,不自觉地就会照顾别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绪,也会不自觉引导孩子去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觉得低人一等,不自觉地讨好别人,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7.从表面看,讨好是为了让别人开心,通过别人的开心自己会有深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但从人的自我需求出发,讨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件事:自我价值。而讨好者偏偏将自我价值的认可架在了别人的喜怒哀乐上。 那么,如何完善讨好型人格呢? 1.觉察并接纳自己的讨好模式。 可以找一个笔记本,每天晚上反省自己,觉察自己在什么关系里、什么情境下为了什么而去讨好。把这些都写下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看看自己到底是在渴求什么?害怕什么? 直面内心最脆弱的部分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如果我们敢于开始觉察,首先请为自己的勇敢鼓掌! 2.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讨好行为。 人往往会无意识地遵从自己以前的行为模式,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潜意识。因此,即便我们知道自己是在讨好别人,潜意识里也不愿意做出改变,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做出改变就意味着要否定以前的自己。 那么,为了让我们做出改变并看到成效,我们同样需要借助笔记本。 打开笔记本,在中间画一条线,左边列出以前讨好的行为模式,右边写出改变后的行为模式,并总结自己控制讨好行为后内心及外部发生的变化。 3.改变固有的思维认知。 讨好型人格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只有顺遂别人、委屈求全、不断付出,才能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被关注,获得别人的爱或回报。由于缺乏足够的自信、安全感,他们倾向于依赖别人来确认自己的价值,通过付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这样的认知根深蒂固,在改变行为的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认知。 如果你始终不敢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和敏感,害怕被拒绝,活在过去的阴影里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