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遇到了压力

匿名  

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和工作、在选择时过于纠结他人期望,现在的生活既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影响。这个情境的出现,唤醒了过往选择过程中各种负面情绪体验,我该怎么办

回答
2个回答
普通用户

这个时候,可能你需要警惕自己出现“弱者思维”。 《百年孤独》中说:“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生活不易,苦和累,已构成了人生常态。强者习惯把人生调成静音模式,将挫折转化为动力,砥砺前行。而弱者沉溺于自怨自艾中,充满抱怨和不甘。到头来,自己的日子越过越苦。被“弱者思维”禁锢的人,都会出现以下3种迹象。 第一个是“懒生百病”。过于闲散的生活,是滋养颓废的温床。人生,闲一点是福气,但太闲就是一场灾难。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禅师,说:“我感到头昏脑涨,浑身无力,吃补药也没见效。我是不是得了怪病?”禅师问他:“你每天都干什么?”地主说:“家里的事有老婆做,外面的事有儿子做,我一直闲着。”禅师说:“这个病很好治,你每天上山砍一捆柴,然后背回家。你连续砍30天,病就好了。”过了一个月,地主又来拜访禅师:“你让我天天去砍柴,我现在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禅师说:“其实你得的是懒病,都是太闲给闹的。”一间屋子空置久了,自然会缺少人气儿;一块田地闲置长了,就会荒草丛生;一个人闲散惯了,生活就会缺少生机,疾病也会接踵而至。正如曾国藩所说:“天下百病,生于懒也。” 如何破之,先从确立目标开始。你不妨把自己的人生规划重新梳理一下。第二个是“耗生千忧”。过度的精神内耗,会让人呈现出一种“低电量”的状态。不仅会降低我们的行动力,还会影响到我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甚至滋生出对自我存在的否定认知。上映于2015年的意大利短片《星期六》,通过演绎一个孤独而纠结的独居男子的一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精神内耗的消极影响。今天看来,依然充满现实意义。星期六的早上,男主人公一边吃着香蕉,一边在大脑中迅速地罗列着今天要做的事情:洗碗、洗衣服、打扫浴室、给妈妈打电话、丢垃圾、支付账单,晚上再奖励自己做点有意思的事情......脑海中的画面在不断地跳转顺序。到底先做哪件事才好?这件事可以和哪件事一起顺便完成?每件事做了以后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是什么?男主人公试图找到最佳的做事方法。时间很快到了晚上,一天过去了,衣服没有洗,房间没有打扫,账单没有付,男主人公没有做任何事,身心却充满巨大的疲惫感。影片只有短短的3分钟,却演绎了男主人公纠结的一天。现实中的我们,如果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也许不知不觉中虚度的就是一生的光阴。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过:“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往往有想太多的坏毛病。”前行的路上,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想象中的困难。人一旦变成思维的囚徒,不仅体力和精力丢盔弃甲,更甚至于让做事的决心和意志力溃不成军。摒弃过多的精神内耗,赢一场和自己的战争。未来,面对任何困难,才能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如何破之,接纳当下,做好当下。以前流行一句话“一切是最好的安排”,过去的经历只是证明你曾经的存在,对于未来关键在于当下的你对过去经历的解读。拿破仑·希尔说:“不要等待,时机永远不会恰到好处。”把手头上的这件事好好完成,再按计划做下一件,再下一件。

刘庆盼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刘庆盼。

从你的描述看,你说自己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和工作、在选择时过于纠结他人期望,我能感受到你的困扰,也能理解你的心情。

同时感受您觉察到这个情境的出现,唤醒了过往选择过程中各种负面情绪体验,人际敏感,与人交往紧张不安,通常与童年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假如早年的我们总是受到主要抚养者一味的否定、批评和不认可。

那么,不妨审视下自己早年的成长经历,试着去探寻与人交往不安的原因,是否童年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负面反馈,以至于自己内心积压了巨大的恐惧和悲伤?通过对早年自己的检视,了解内心的渴望和害怕分别是什么,比如,渴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个好人,害怕、失落于他人对自己的不好评价,进而去看到自己的心理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请私信!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