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蒋方舟自曝曾想过跳楼:“下次我哭的时候,抱抱我吧”

作者:心理壹点灵主创团   2019-10-17   2002次阅读   0个赞

作者丨公公

被一个人深深爱着给你力量,深深爱着一个人给你勇气。

 

2019年09 月01 日,一名16岁的女生从15楼跳了下去。

 

这是发生在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个新闻事件,女学生何某因开学当天手机被老师没收,与母亲发生争吵,她一时冲动,从15楼上跳了下去。

 

 

这样近似“戏谑”的新闻事件,却并不是个例。

 

16岁女孩因为作业没有做完,被家长指责后跳楼轻生;

 

9岁男孩撞坏学校玻璃不敢告诉父母,留下一封遗书跳楼自杀

 

13岁男孩作业没完成作业,在家里的浴室用毛巾上吊自杀

 

...... 

 

你可能会觉得,就这样一件小事,也值得自杀吗?

 

但其实,这只是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残存的最后一点希望。

 

01.

没有得到的爱,都变成了伤害

 

没有人生来就是想自杀的,自杀是个非本真的行为。

 

畅销书作家蒋方舟在《圆桌派》中自爆自己小时候也想过跳楼。

 

“没有跳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我觉得我妈是向着我的,在那个环境当中,我不是绝对的绝望。如果我和一个每天斥责我的父母在一起,我没有任何希望,我没有任何援助,那种感觉将会是十分痛苦的。”

 

 

自杀倾向的青少年都从未在原生家庭中感受过爱。

 

“即使全世界都不爱我,我只希望你可以抱抱我。”

 

这是他们留给父母最后的心声。

 

也许杀死他们的从来不是那些所谓的压力,而是内心随时被爱遗弃的恐惧和绝望。

 

 综艺《我们长大了》中,翟潇闻分享了一个他成长中的小故事。 

 

小学的时候,一次体育课,全班同学都在操场上体活。他感觉到有些渴,就一个人回到教室里喝水。

 

但偏偏在下课后,有人告诉老师自己的钱丢了。

 

当时只有他一个人中途回过教室。

 

所有人都向他投去怀疑的目光,他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

 

毫无意外,老师叫了家长。

 

见面以后,父亲问他:“是不是你拿的?”

 

他几乎绝望地说道:“不是。”

 

“爸爸相信你,你说不是你拿的,那就一定不是你,不用担心,剩下的事交给爸爸处理。”

 

短短几句话,寥寥数字,却温暖了一颗孩子的心。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父母的理解和信任才能赋予孩子直面问题的力量与勇气。

 

就像宫崎骏在电影里说过的:“被一个人深深爱着将给你力量,深深爱着一个人将给你勇气。”

 

 

02.

没有看到的角落,孩子正在哭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成年人口中的玩笑,孩子们往往信以为真。

 

蒋方舟说过,她在成年后一直不敢承认自己发育了,是因为小时候妈妈的一句玩笑。

 

“我小时候受不了的贬损是父母当着外人的贬损,小时候刚开始发育的时候,父母曾经当着外人面,说这孩子已经发育了什么的。但是这在我眼里,却是一件很羞耻的事。”

 

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们的眼里,可能比天还大,甚至会成为压垮他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视剧《茉莉的最后一天》里,16岁的林茉莉跳楼自杀时在天台上自言自语道:“反正也没人爱我,可悲又没人爱的茉莉,再见!”

 

 

在世的短短十六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渴求妈妈的关注和理解,但直到死的那天,都没有如愿以偿。

 

她考得不好,妈妈就只会埋怨茉莉:“哭?你还好意思哭?”

 

她拼命学习,换来的却只有妈妈的否定和打击:“要不是我逼你,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别太得意,小心下次就掉下去”。

 

她似乎永远都无法满足妈妈的要求。

 

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地鼓足勇气,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和打击,终于击垮了她的意志,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她的妈妈唯有终日以泪洗面,后悔不已。

 

她的妈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她这么努力,只是想换得妈妈的一句关心和肯定而已。

 

对孩子少一分指责,多一分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一切亲子问题似乎都会迎刃而解。

 

 

03.

玻璃心正在将孩子推向死亡

 

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的生理成长期,体内的激素快速变化,情绪波动也十分剧烈。在遭遇压力和挫折时,可能会将负面情绪不断放大,甚至以不计后果的方式解决问题。

 

《青少年自杀现象调查报告》中指出:

 

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人有过自杀的念头,占样本总数的20.5%,;

 

相当于平均每40秒钟就有一人由于不堪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压力或是疾患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其根源都与心理弹性有关。

 

"心理弹性"是心理学上的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承受能力,它是指一个人适应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一个心理弹性好的人,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会懂得如何调适自己的负面情绪,使自己的身心状态快速恢复平衡;

 

而对于一个缺乏心理弹性的人来说,外界的一点点压力就有可能使他从此一蹶不振,甚至选择自残或者自杀。

 

 

04.

心理弹性比抑郁更值得关注

 

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呢?

 

首先,可以在孩子小时候进行一些脱敏训练。

 

中国人民大学李玫瑾教授指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进程。想要让孩子长大了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想不开,你就必须在他小的时候进行一些“脱敏“训练。

 

所谓脱敏,是指要让孩子在早年的时候,慢慢去适应一些不好的东西。

 

 

“聪明的父母要学会在孩子早年的时候,损他几句,经常家里互相开个玩笑,甚至急了就直接吼他,他习惯了,到他长大再遇到那种情况就没问题了。”

 

“现在孩子就一个,小的时候,你对他百依百顺。等到初中,学习压力大了,为了让孩子考上好一点的大学,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就经常跟他急。小的时候你没跟他急过,现在却跟他急。为时过晚,而且没进行脱敏训练,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

 

其次,父母的情感关注和理解也会增强孩子的心理弹性。

 

相关研究表明,成长在较少受到情感关注家庭环境中的人,因为知道自己伤心,哭泣或生气都不会得到关注,逐渐地学着忽视自己的情绪,习惯性地压抑情绪,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压力,一时接受不了,产生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恢复,重新面对压力。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说:“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对孩子而言,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当他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最想要的不过是父母的一个拥抱,一句简单的安慰罢了。

 

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爱的孩子,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可以依赖、倾诉以及百分百的信任。

 

而那些从未在家庭中感受过爱的孩子,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会想要走入绝境。

 

点个,愿这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父母健康的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也愿这世界上的每一个父母,在教会孩子学会爱、学会珍惜自己的同时,成为更好的父母,遇见更好的自己。

 

-  END  -

 

想要看更多,还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
“ yidianling0 ”哦~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