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对孩子一定要“狠 ”吗

作者:蒋敏   2017-05-26   3458次阅读   1个赞

来源/公众号:翔步心理(JiangminXL)

如题,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当了妈妈后,会听到一些教育理念说对孩子一定要狠,我只听说过对阶级敌人一定要狠。不知何时这个宾语变成了孩子,这个“狠”是方式上狠呢,还是程度上的狠?

  

几年前,我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了一个教育群,据说群主可以在一年时间内让孩子数一数二,当时想着起码可以为孩子今后的优秀打下一些基础,于是和群主有了些接触。记得有一段时间儿子很“叛逆”,家里经常上演亲子大战,战争的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无助的我只好求助于群主。

群主告诉不能对孩子太仁慈了,对孩子一定要狠!在他和孩子视频上数学课时,每次都让我端坐电脑旁,手拿一把戒尺随时候命,如果发现孩子有一点不用心,或者跟老师顶嘴,群主便会要求我戒尺伺候孩子,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让我的孩子苦不堪言,它直接指向了优异的学业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紧张、我也担心、老师更是严厉,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高兴的人。

如果知识需要在“战战兢兢”中获得,孩子优异成绩的取得需要先将教育变成一个不快乐的过程,我宁愿舍弃所谓的高分,于是我们在上了两三次这样的课后便果断退出了。因为苦逼孩子的结并没有让我看到孩子发自内心的顺从,反之倒是强化了孩子对权威的惧怕,我不想要这样一个在权威面前战战兢兢的孩子,我希望他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会成长为一个乐观、自信、阳光的男孩,就算是在权威面前,他也能够自如的表达自己。

事实上,那一段时间我与群主的联合行动不仅让孩子表现出更多的不合作,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因为有一天孩子告诉我说:我以前的妈妈是一个爱笑的妈妈,但现在的妈妈不仅老是皱眉,而且还总是很凶的样子。这句话点醒了那段时间情绪失控的我,让我觉醒自己在教育这条路上已经越走越偏,我需要马上回到正轨上来,回到孩子身边和他一起共同面对他成长中遇到的困难,而不是把他或者他当时的不足当成我需要消灭的敌人,让孩子在自我否定中不知所措。

所以:对孩子并不一定要“狠”,所谓家长的权威在教育中的效用并非如我们传统观念理解的那么正确。反之,倒是要把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换个方向,把工作的起点放在家长自己身上,通过家长的改变引发孩子的变化可能更合适。

1、不要在孩子身上复制你的童年

很多人都有着一个几乎“不堪回首”的童年,童年的创伤,或多或少,却相当普遍的发生在我们身上,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这种创伤不会一直隐隐作痛甚至察觉不到,却会在你成年后的一言一行中形成专属于你的个人特征,这种特征可能会在你毫无觉察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你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在之前几年,我会在早晚给儿子各布置几项学习任务,各项任务倒是简单,5-10分钟不等,但一般有个4-5项,不管时间多么紧张,我要求自己也要求儿子一项都不能落下,因为从小到大我不允许事情有任何的“不完美”、“未完成”,于是儿子学习的节奏就如同我自己多年来的生活一样:生活的指针永远都在朝着前方,从未在当下停留。当然我的高要求来源于我的童年,原本和孩子无关,但我却傻傻的把孩子带进我的童年还不自知,小学三年的时间我都在做着这件“将孩子克隆成第二个我”计划,并且几乎成功。

事实是,在我按照当年父母对我的要求那样去要求儿子后,儿子真的就变得越来越像我,当他的学习任务没有如期完成时,即使没有人催他,孩子也会急得直跺脚,一副不可原谅自己的样子。他变得和我一样“分秒必争”,凡事追求完美。于是,我们的学习不知何时已经不再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与感悟,而变成了为完成任务而学习,我总是在忙着做早餐的同时不停地催促他各项任务的完成进度,我的焦虑自然带来孩子的焦虑,亲子关系因为赶时间屡屡受损。

于是才有了那段儿子非常“叛逆”的时间,才有了与群主的沟通,也才有了后来我的醒悟与改变。退出群主的课程后,我开始练习不再强求孩子,重要的是不再强求自己完美的完成若干任务清单,经常告诉自己也告诉儿子:凡事,尽力了就好,就算不完成又能怎么样呢?

我和儿子一起去发现:未完成事项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可怕。于是,儿子每天早上不用再争分夺秒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虽然在最开始儿子会焦急的问我:妈妈我还有几项没有完成怎么办?我会温和地说:少做几项没关系,只要我们在这30分钟内没有辜负时光就很OK。这样,他每天早上只用背单词和英语晨读,我们有了一个专门用来积累词汇和英语朗读的时间,早上的学习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几年以来那根紧绷的橡皮筋也因此变得富有弹性,他变得更爱学习,我惊喜的发现他几乎可以独立完成英语晨读,我则只用安心的做好一件事——做早餐,从此各司其职,之前咱娘俩的各种抓狂现象不复存在,每一个早上真的变成了一个good beginning!

 

2、他只是个孩子

同时,我也开始慢慢训练自己去接受孩子的节奏,这对于急性子的我来说是门必修的功课,是的,慢下来很重要。孩子有孩子的节奏,他们穿衣服可能会比我们慢一些甚至慢很多,洗脸刷牙时会玩玩水,学习前的准备时间可能会慢到我们要发脾气,但,这就是一个孩子的节奏。你可以安心接受,或者可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帮助他提高做事的速度。无论如何,都不能用暴脾气来粗鲁的指责孩子以求推进他的速度,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去改正错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鼓励,明白了这一点我就不会再用剧烈的方式来应对孩子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因为我总是会告诉自己:他只是个孩子!

如果父母真正把孩子当成孩子,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不把父母的期望投射在孩子身上,我想,孩子便会自然成长。自然成长的孩子会让你刮目相看,如今的儿子放学回家后会自觉做作业、收书包、再做家里的阅读计算和英语练习,尤其是英语练习,之前从未参加过任何培优,在不久前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在跟着上了两三次课后,他已经遥遥领先为第一名,要知道他是第6单元才进入班上学习,最开始我也担心过他会跟不上进而影响自信,但结果却出乎意料。

3、全盘接纳孩子

群主一次一次的直接告诉孩子:你这样是不好的,你需要改正。群主并没有跟孩子撒谎,因为他确实认为孩子这样是不好的,那样是不对的,我们大人应该帮助他改正错误。这便是群主关于教育的基本假设之一吧。这样的话,孩子需要先要接受批评,然后再去改正错误,其中的情绪影响被批评者忽略不计,因为教育者在意的是:你到底改正错误了没有?这便是本文开头所述的不快乐的教育过程。终其原因,两个字便可概括——接纳。

接纳的意思就是好的不好的都要全盘接受、容纳。好的东西自不必说,我们可以多把眼光更多的聚焦在如何看待孩子“不好”的方面。人无完人,如何去接纳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接纳自己身上的不足,其实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进修的功课。

如何接纳孩子带给你的“不满意”,对于学龄期儿童的家长来说,最多的不满意大概来源于“分数”两字。

我家孩子平时自称表现不错(因为我们充分相信他这种自我评价),但期末成绩有时平平,偶尔还搞个历史最低分给你看看。虽然每回老师都会说:这不是他的真实成绩。但事实胜于雄辩,这样的分数在三年内来个三四次的话,我们的小心脏还是有点受损,内心是要对他的真实能力打个问号的。虽然一直没有要求他名列前矛,但我仍然要求他在四年级时稳定在中上游水平,以便在初中时可以迎头赶上。和许多一味追求分数的家长来说,我们可以自诩为民主型了,虽然仍会遭遇到让人内心会稍许滴血的低分,但我们仍然把自己调到淡定的频道,平静对待他的分数,这叫强练内功吧。如何做到平静?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孩子这一次可以考100分,说不定下次可以考个70分,反之亦然。与其由孩子的分数来决定你的情绪,急功近利的去追求高分,不如调整一下对待事物的心态,考虑一下做事的方法,顾及到孩子的耐受程度,一切才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在他考低分时,我们的方法便是放下责难与批评,教给他解决困难的方法。比如提示他如何去对待一张没考好的试卷,可以尝试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原因:

1.可能你平时学得不错,但只是对这张试卷的把握稍有欠缺;2.可能你平时就学得不怎么样,所以这张试卷就呈现出了这样的结果。至于是哪一种可能,需要你自己从错题中找到答案,把所有错误罗列出来归纳总结,这才是比结果更重要的事情。没有批评,有的只是充分理解,和孩子一起感受他当时的挫败感,陪着他一起归纳失误原因,然后带着积极的心态继续往前走。

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做了三年,现在他上四年级,低分情况仍偶有出现,但不同的是,错题分析部分已经由他一个人完成,他会计算出他失误了多少分,如果不失误他应该是多少分,客观错题分析的同时找到自己主观上的原因,粗心或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有一次他还赶在放学之前写了一篇错题分析,很幼稚的把大拇指蘸上墨水后在文章末尾按了个手印以表决心,那是他第一次期末模拟,第二天的第二次模拟,他考了全班第一名。你看,教育就是这样发生的,要将内在动力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靠外部施加的任何责难与压力

就这样,如今四年级的儿子已经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蹒跚起步,至少在学习方面已经独立起来,他形容的学习:就是一件你做了之后会很舒服的事情。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情,当然不需要你去监督和催促,自然而然的,家里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温馨自在。

成长本已不易,我想,那些在低分后不受“二次伤害”,自己的不足可以被父母温和接纳的孩子,一定比那些被父母把缺点放大的孩子更来得幸福,更加少些成长的艰辛吧。

所以,呼应本文开头,孩子不是我们的阶级敌人,孩子真的是天使,他让我们看到自己,审视自己、成长自己。即使他有你眼中无法接纳的缺点与不足,你仍然需要首先把它当成是自己的问题所在,所谓“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你就应该感谢孩子带给了你一个幡然醒悟的机会,一个修通自己的路径。对于天使,从来就不会有责备与不满,更加谈不上“狠 ”,有的,只是感恩与珍惜。

☆我是蒋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武汉

☆我擅长以下领域

大学生心理健康、亲子教育、婚姻关系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