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家有少男少女——谈青春期的亲子沟通

作者:李湘艳   2018-01-17   3325次阅读   3个赞

谁的青春不迷惘?每一代人都会经历青春期。然而,早已过了青春期的父母们,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儿女,却仍会为其成长变化而不知所措,并常常抱怨他们“不听话”。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青春期的孩子会表现出各种情况。譬如,上了初中之后,很多学生的家长有这样的烦恼:孩子也不知是怎么了?上小学的时候,性格脾气都比较好,跟父母很亲,可上初中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情绪波动特别大。有时为了一件小事就会暴跳如雷,还乱摔东西;有时又为一点小小的成功,高兴地又唱又跳。有时,一回家钻进自己的屋里不出来,一句话也不和家长说。有时,家长刚说上几句,他就嫌烦。这种情况,我们好多家长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家长们真的不明白,从小乖巧听话、亲密无间的孩子怎么变得和自己这么生分?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青春期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 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孩子青春期心理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 这一时期,孩子的思想、观念开始形成,用我们最普通的话来说,就是“人生开始觉醒”。随着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变化,他们的心理也经历了狂风骤雨般的冲击。因此,心理学家期朗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这时,他们开始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同时,这一时期孩子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独立意识增强


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不愿意被当作小孩,渴望有独立的人格,渴望得到父母的接纳、理解和尊重。希望能获得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一旦他们的自主意识受到阻力,人格发展受到限制,他们就会反抗。另一方面,又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完全脱离父母,所以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焦虑


2、孤独感增强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建立,知识和经验的增加,性机能的成熟,一些不被人知道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就会藏在心底,这时就会出现青春期的心理闭锁。他们将自己的心理世界封闭起来,不愿意向外界袒露,尤其是不愿意向家长袒露。同时,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上的断乳”给青春期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的生活。他们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比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可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会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其实,青少年是很希望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更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但如果没有合适的交流渠道,不能与大人很好的沟通,他们就会转向同齡人,与他们推心置腹的进行谈话,向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吐露心声。


3、情绪不稳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而这时,他们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同时,身体的快速发育也使青春期的孩子经常处于好奇与不安之中。而且他们又不象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无常,因而显得情绪忽好忽坏。这并不是孩子故意的,也不是孩子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如果这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仍停留在孩子的少儿期,还在沿用以前诸如说教、唠叨、命令等沟通方式,就会严重影响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此时,所谓的叛逆也会应运而生。


那么,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呢?


心理学家建议,青春期的孩子自主、自尊、自立意识明显增强,父母要想与其进行良性沟通,必须将其作为成年人加以对待,并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运用共情的能力,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平等交流。这可以从3个关键词说起:


关键词1: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前提,它具有双向性。父母要想获得孩子的信任,最有效的方式是放低姿态,坦诚自我。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往往以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权威形象出现。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大多数的父母自我壁垒性强,不愿意向孩子敞开自己,习惯用“你不能做”、“你应该做”的句式教育孩子,这种强硬的命令式口吻,往往会带给孩子一种被打击、被轻视的不平等感。要想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抱有一种与孩子平等做朋友的意愿,以开放、民主、自由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时遇到的困惑、做过的傻事、遭遇的压力,甚至心仪的异性,展现一个真实的、不完美、可亲近的家长形象。   

  

关键词2:尊重     


信任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但是作为独立个体,每个人都希望保留自己的空间。青春期的孩子都愿意将自己想象为成人,父母要理解这种心理,并像对待成年人一样给予其充分的尊重,相信他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毕竟还不是真正的成年人,为人处世的稚嫩与不足必然存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适当观察,从侧面感受孩子的情感、行为,再给出自己的建议。任何强行干预、直接侵入的行为,比如翻动日记、偷看手机等,都会让孩子觉得被轻视、被侵犯,从而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要做到客观评价孩子行为的对错,不能简单地将错误都归咎于孩子,类似“都是你的错!”、“我觉得你不行!”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极度反感。  

   

关键词3:共情    

 

“共情”是指一种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在青春期教育中,父母也要做到共情,即理解孩子当时当下的情绪。比如说,孩子向父母抱怨“这道题目好难啊,我怎么做也做不出来!”这个时候,父母的回答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肯定是你没动脑筋,自己再去好好想想!”另一种是:“是的,这些题目确实不容易,你再尝试着动动脑筋,好吗?”在前一种的回答中,父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无视他们的苦恼,将问题推回给孩子,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后者,则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孩子的困难,安慰并鼓励他们再次进行思考,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两种立场和态度完全不同的回答,孩子由此得到的心理感受自然也会不同。显而易见,充满同理心的回答,容易打破与孩子的隔阂,有利于双方进行深度交流。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敏感、易怒的心理特点,一旦他们在家庭无法得到理解和认同,那么他们会渐渐向父母关闭心门,转而选择向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网络等倾吐自己的痛苦,由此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蓬勃生长的小树,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我们家长要充分理解他们此时的生理心理特点,给予足够的接纳、信任、尊重与共情,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亲子间就会情连着情,心连着心,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就会多几分顺利。


☆我是李湘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东营

☆我擅长以下领域

亲子教育、恋爱情感、职业生涯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