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治在提高改造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王杜焱   2018-01-29   2832次阅读   4个赞

“咨询”一词最早载于《书·舜典》,“咨十有二牧”、“询于四岳”。“咨”即为商量之意。“询”就是询问之意。“咨询”一词源于拉丁语“consuitatio”,英语为“counsel”也有商讨、劝告、质疑等意。心理咨询(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指,在心理方面给求助者从帮助、劝告、引导的过程。

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定义,中外不同学者各有各的说法。

罗杰斯(1942)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威尔森等(1949)将心理咨询解释为:A , B两个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的A就是咨询师,B就是求助者。

陈仲庚(1989)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应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1)待解决问题的性质;(2)咨询师的技术;(3)所要达到的目标。《心理咨询师(P396)》

根据《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咨询心理学有以下几个特征:(1)主要针对正常人(2)为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3)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6)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的改变。

在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会编辑的从2001年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批准,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由国家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并在该《标准》中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给出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迟到是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总是的专业人员。”

2001年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由国家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并在该《标准》中,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给出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以协助其自强自主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心理矫治又称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知识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来达到清除症状,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从广义上讲,心理矫治是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来改变对方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行为的方法是心理矫治。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心理治疗作用。

狭义的心理矫治,则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清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以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通过比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定义,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心理咨询学家和心理治疗学家都认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能截然分开。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在心理治疗师看来就是心理治疗;而心理治疗师所实践的,在心理咨询师看来则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这二者处于可区分与不可区分之间。说它们不可区分,是因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确有许多关键之处相互补充,难以分解。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即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上没有明确的界限。罗杰斯是第一个提出心理咨询概念的人,他的咨客概念,咨客中心疗法以及关于人类心理成长发育潜能的学说,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有极大的影响,扩大了心理咨询的范围,也扩大了心理治疗的对象心理治疗不再局限于几中特殊的神经症。而是包括了一些具有烦恼、焦虑情绪的正常人。

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即在病与非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要求帮助的咨客大都有各种烦恼和心理障碍,且多处在正常和心理疾病这个连续系统之间难以划分。因此心理咨询专对正常人而心理治疗专对病人这一规定,也就失去了现实基础。

在强调帮助求助者成长和心理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施治者对求助者之间的互助,达到使求助者心理改变和发展的目的。

二者都注重建立施治者与求助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尽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上述相似之处,也仍然存在着不同之处。

心理咨询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恢复的病人,着重处理的是政党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职业选择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婚姻问题等;而心理治疗的对象则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人,其适应范围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身心病症、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心理治疗的主要形式是门诊和住院。心理治疗,其从业人员主要是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而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是门诊咨询和现场咨询,从业人员主要是各类心理学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

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一次至几次即可。而心理治疗时间长,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更多,需常年治疗。

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上进行,重视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心理治疗则主要在意识领域中进行,且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心理咨询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发生改变和进步。

心理咨询是协助解决,即在协商和帮助过程中解决问题,心理治疗则是“矫治”,即带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方法进行调治。

罪犯改造是指服刑人员接受监狱机关、监狱警察的管理教育以及自觉、主动参加其中的活动过程;罪犯改造质量是指服制人员在监狱服刑改造过程中所达到的“悔改程度”和达到“守法公民”标准的状态或程度。

从罪犯改造和罪犯改造质量两概念可以看出,罪犯改造质量悔改程度和达到“守法公民”,即再社会化的状态程度是通过罪犯改造的实施决定的。罪犯接受监狱机关、监狱警察的管理教育以及自觉、主动参加其中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参加活动过程的好坏决定罪犯改造,从而决定罪犯改造质量。

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是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三大传统手段。它们即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改造罪犯),也有各自的地位和功能。

狱政管理是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的前提和保障,教育改造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措施,可以促进管理和劳动的顺利进行,劳动改造是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径。

下面是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在管理、教育、劳动三个方面的作用

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在监管改造的作用

监管改造是指我国各级监狱、未管所对服刑罪犯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刑罚执行和狱内行政管理等日常行刑事务。

监管改造的主要作用有惩戒作用、激励作用、震慑作用、矫正作用

日常管理中,心理咨询在监管改造上直到互补的作用。

首先,罪犯接受法律治裁、失去人身自由,对以前生活的留恋等等心态都会对监管改造产生消极的排斥心理,不能积极互动的接受监管改造。

心理咨询特别是团体咨询能够在罪犯入监、服刑中期、出监三个不同时期发挥良好的作用。

如入监期间,对新投犯进以适应环境为主题团体心理咨询可以使新入监的罪犯平稳的过渡入监集训、快速适应监狱生活。

服刑中期对服刑人员开展重塑自己;完善人格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咨询,帮助服刑人员,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重塑自己,最终完善人格,使服刑人员的监狱生活更有意义,不至于混时渡日或只为减刑而机械的服从管理。

出监前期,组织服刑人员以回归社会,亲人团聚与相处,重新生活适应社会为主题的团体咨询。帮助他们如何面对新生活,如何适应生活。使他们能够带着自信、勇气走出监狱大门。

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在劳动改造中的作用

劳动改造是我国监狱对入监罪犯组织和实施的惩罚与改造的制度措施,也是监狱的行刑部门通过依法强迫罪犯参加生产劳动而改正其主观的犯罪行为的一种行刑活动。

劳动改造的主要作用有实践作用、惩罚性作用、教育性作用、养成惯性的作用。

多数罪犯是贪图享乐,不劳而获追求醉生梦死的生活,可想而知,要求从事艰苦的劳动改造,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没有良好的情绪,带头消极情绪、抵触情绪,甚至于反动的、破坏的情绪,劳动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可以改变罪犯的不良情绪,能够帮助罪犯带着良好的情绪参加劳动改造。

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在教育改造中的作用

教育改造是指各监狱的行刑机关对在押罪犯实现行刑目的而使用选择的以某种教育原理为据,以再教育的形式做为改造手段,并通过依法强迫罪犯来接受教育而矫正其主观构成的犯罪活动。

传统的教育改造有:法制教育、文化技术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现在心理知识教育作为教育改造,重要在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造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是心理学知识教育的具体适用、实际操作用。心理咨询帮助罪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如人际关系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心理矫治还包括有心理障碍的罪犯。如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等,还有某些神经症、强迫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社会恐惧症、性变态等身心疾病,心理治疗都能发挥作用。

2008年6月在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首要标准:“对于必须收监关押的罪犯,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通过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强化心理矫治,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真正使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从上述话语中,可以得知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就是强化心理矫治,着重加强用心理矫治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养活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首要标准”的提出有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要标准”的提出是监狱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监狱工作,就是要不断加强罪犯改造,把他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将社会不和谐因素转化为社会和谐因素,“首要标准”的提出,对于推动监狱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更大的成绩,必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监狱工作的最终目标”,充分体现了监狱工作方针将“改造人”人微言轻最终价值追求的宗旨性要求。

罪犯的本质特征是反社会性。由此,罪犯改造质必然体现于把社会性的去除上,即通过改造,消除改造对象的反社会性和增加其社会性,再犯罪的人大多都具有反社会性人格,是防止再犯罪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反社会性人格,只能通过心理矫治、心理矫治是改变人格,完善人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英文称为antisocial qersonality disorder,,亦称“悖德型”“违纪刑”“无情型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之一,多见于男性。

1835年,德国皮沙尔特(Prichaid)首先提出了“悖德犯”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此类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揄能力方面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的名称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如今狭义的人格障碍即指及社会型人格障碍,此种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1/3——2/3的人都属于此类型人格障碍,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爱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和罪恶感。

反社会人格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养成”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对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精神分析认为,反社会人格之所以自私自利,无道德心、无羞耻感、乃至于个体“超我”没有得到适当发展,原因是儿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合适的奖赏和惩罚,结果使儿童的“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的两个组成部分)得不到适当发展。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格形成后想改变不是容易的,反社会人格也一样,治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需要长期的专业治疗。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治疗反社会型人格有较好的作用,精神分析,通过追朔早期儿童的经历,找出症结,并对症结进行反复的解释和修通,打通意识与潜意识来改变和完善人格。但这需要长期和反复的治疗。并且由专业治疗师操作,由此可见监狱大系统的咨询师,治疗师任重道远。

心理咨询健康、心理矫治通过对罪犯开展心理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等一系列活动,帮助罪犯消除犯罪心理,以及其他心理问题,维护心理、重塑健康人格,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以促进改造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罪犯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必将成为继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之后的第四大手段。心理咨询、心理矫治是现代教育改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罪犯心理咨询、心理矫治的实践必然会带来理论研究的深化,使我国罪犯心理学乃至法制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进而促进矫正教育理论深化,促进整个监狱科学的发展。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4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