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内省乎己,外顺其势

作者:李婷婷   2018-10-24   1300次阅读   0个赞

事物总是有多面性,一件事情发生,哪怕很小,也是五脏俱全的麻雀,值得从多方面去觉察,去了解和学习,真实地去感悟与享受人生。


引——自我觉察


发现自己真的常常都会对一个人判断失误,也许是自己的苛刻、孤傲和多疑导致的吧。一开始特别看不惯一个人,但“忍耐”着期待有好的转变乃至惊喜,就真的发现这个人身上有很多宝藏。


今天听台湾詹宗熙老师的婚姻关系课堂,因为有台湾人的温和、谦逊,和娓娓道来的语风,所以一开始觉得他讲得好浅显,甚至都没什么兴趣了……直到后来,逐渐引入,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們就是會被影響,因爲我們是人,因爲我們在關係的脈絡裏,就是跳不出來。

但我們可以帶著覺察,在漩渦裏找到自己安身的地方。在主綫故事的漩渦裏主動回應,去探索自身支綫故事的不同版本。這樣,就能安然于漩渦。因爲,問題不需要解決,只需要探索和享受。


所以,不要违背人性,总想着如何去逃离,就像情绪,越是抵触,越是强烈。顺势而为,才是俊杰的智慧。


沉——深思细品


父母都是带着期待与喜悦迎来了爱的结晶,当手捧着牵动血脉传承乃至重生希望的骨肉,其承载和寄予的厚望是难以言喻的。


我们常常嗔怪中国的父母们太娇惯、关注、管制孩子,也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了解了个中的心理缘由和情节,仍旧是有着隐隐的痛。不少人会责怪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了儿女身上,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却少有人看到父母本身经历的人生和生而为人的局限。经过了多年心理学滋养,我很庆幸我的第一感觉是更加怜惜父母,因为他们所处的年代让他们缺失了太多自我,不仅没有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更无法实现胸中的抱负。我也很怜惜自己,虽然身为丁克,不会为子女操心发愁,但当老师讲到,抱着孩子,就像抱着儿时的自己一样,真的有种内心深处的忧郁。


现在大家逐渐都接受了内在小孩的理论,也会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内在,然而这个小孩始终是虚无的,是想象或感受出来的;而当这个小孩有了依托,就被抱在我们怀中的时候,那种感动和自我怜惜是很容易被带动的。看着这个新生命,仿佛自己获得了重生,于是将所有希望都不自觉地灌注在了孩子身上。


而对于没有实体依托的丁克一族,或是年轻人来说,想要摸到内在小孩的脉络就相对困难,只能凭空想象,同时也在深刻思考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后,触发了对自己幼年、童年的怜惜;当然也明白了父母的无奈,能够更多地去理解他们。于是,往事的追忆,人生的无常,都在内心掀起层层波澜。


启——顺其自然


回到一个后现代的根本观点,不去逃离,而是全然地接受现实,接纳现状,并与其和睦相处。挣扎的目标很美好,但过程很痛苦,结果也常常并不如人意,究其根本,也许就是违背了自然法则,与现实背道而驰。但若坦然接受,并寻求在此基础上所能做的,整个人却反倒舒坦了,对前景的认识也更加的明朗。


有些类似于新近对木桶理论的理解,顺势而为,发挥长处;而不是逆流而上,恶补短板。


认清现实,接纳既有的人性和命运,并非是向他们妥协,而是带着明晰的知觉,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是在承认现实条件的不可控之下,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强求的抗争。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