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案例

家庭主妇转型职场所面临的职业和家庭双重压力咨询

2019-04-01   28756次阅读   2个赞

咨询次数:6

咨询费用:400元

案例类别:家庭关系

运用的技术:心理动力学、短程焦点解决

案例简述:

熙程(化名),女性,36岁,已婚,育一儿一女,最小的女儿已上幼儿园,自己开始由家庭主妇转型,进入职场,回到之前从事的行业(广告/文化创意),新工作适应不久,公司面临巨大的业务和人事调整,大举裁员,熙程反被调到业务的核心位置,职位和管理权限都有所上升。熙程对此却忧心忡忡——投身工作和小孩的陪伴之间形成双重趋避冲突,同时,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妈、婆婆、丈夫)在此未能给到理解和有力的支持。遂预约咨询。

咨询经过:

一、案例资料: 

1.  第一印象     

咨询师在心理辅导中心的1号咨询室里第一次见到熙程时的印象中,仍是一个家庭主妇般的穿着打扮,但是通过交谈,发现她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干净利落。非常有职业女性的范——冷静且严肃。


2. 求助问题和生活困扰
   

熙程的主要困扰是情绪上的紧张、担心、焦虑久久萦绕,知其所来,却不知其所往。同时在重要的客体关系中存在深深的无力感、隔离感和不安全感。关系冲突产生的愤怒情绪无处安放。

 

3 生活史 

3.1 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熙程从小在农村长大,通过升学就业来到城市(深圳)工作,然后结婚安家在此。有一个弟弟,也在深圳工作并且成家落户。父母亲的关系不是很恩爱和谐的那种,母亲常抱怨(有时甚至是指责、咒骂)父亲的没出息,好吃懒做,酗酒,嗜赌(大牌),对两小孩要求严厉,常有训斥和打骂。这成为了当时熙程努力学习的动力,此外还在心里暗下决心,绝不像自己母亲对待自己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3.2 婚姻生活:在深圳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组建家庭并生下一个儿子和女儿。丈夫一直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从熙程的口述中,婚后的生活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占据,在一些重大事情(房子装修、换学区房、小孩兴趣班等)的决策的时候,丈夫常常会将他母亲的意见纳入考量,甚至完全采用其母亲的意见和立场,当婆媳意见相左的时候,丈夫显示了他懦弱的一面——撒手不管;打游戏玩手机来回避,这样的模式一次一次的重演,使得熙程感觉到和丈夫之间的亲密度和信任感与日递减,貌合神离。


4.3 创伤事件:其一是小时候对于母亲的“高频”严厉的教导下,创伤Ⅱ型,导致成年后面对“严厉长辈”(母亲、婆婆)的情感表达的心结未能打开,同时强化无意识层面的对“弱势长辈”(父亲、公公)的认同。其二是生大宝之后有一段时间的产后抑郁,在哺乳期,跟婆婆的关系冲突以自己的妥协和牺牲而平缓度过,但是压抑的愤怒迁移至丈夫身上,给丈夫的一些行为和言语加了一层“妈宝男”的滤镜。


二、案例分析 

1. 症状评估/ 焦虑类型
    

焦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内心冲突引起的焦虑、期待引起的焦虑和控制欲引起的焦虑。三种焦虑类型不一定同时出现在一个焦虑患者身上,但此案例中的熙程是三种焦虑类型都具备的。


第一种:由她内心冲突引起的焦虑。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始终存在,因为工作,需要母亲或者婆婆多付出时间来照顾小孩,理性上非常清楚这种必要性,但是自身跟两位长辈的心结尚未打开,所以有着种种担心和敏感的点埋藏在潜意识中,明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脑海中却是翻来覆去,总有些许担心和不安在。这些不安是被压抑的情绪和未充分表达的愿望的转移和显化。


第二种:是由她对未来的事情有过分不好预估引起的期待性焦虑。熙程对自己的夫妻感情和婚姻生活未来是有些许悲观的。因为在她的意识中,丈夫始终是婆婆的代言人,其思想和立场完全由婆婆控制着,没主见,靠不住。对于未来的很多事情都做好了自己一个人去扛的打算,尤其是在两个小孩的教育开支和决策上,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责任和经济压力感。


第三种:是由控制欲引起的焦虑。在家庭系统动力来说,熙程在意识层面竭力对抗,不让自己成为母亲和婆婆那种让自己讨厌的样子,因为她们的控制欲望和行为扭曲了家庭关系序位,使得她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上体验者强烈的无力感和空虚感。然而潜意识层面,熙程是不肯服输的,她被压抑着的愤怒激活了她在客体关系层面的控制需求,而这股需求和愿望直接导向两个孩子,所以在孩子的有关事情上,熙程的焦虑感一触即燃。 


2. 人格特质(归因、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防御、病态信念和自我反思)

在连续6次的咨询中,熙程的个人特质显露一些。熙程描述生活事件及事件中的关系冲突的时候,总试图跳跃,尝试着将冲突原因外化。比如说谈到丈夫在带孩子中的一些表现的时候,总是会从事实情境和细节的描述跳到“这可能/一定是他妈妈授意”的这一归因逻辑上;在讲到母亲带孩子和自己带孩子的主张不同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会跳到对她母亲”乡下人”、“观念落后”、“没文化”等属性上,以此作为反驳的发力点。
熙程是很擅言谈,思维灵活的,但是在触及情感和情绪的点,总是能巧妙无声的绕开——要么讲另外一个事,要么展开大段的评述(俗称开怼)。如果从情绪智商的4个维度来说,熙程应该是4科全挂。


从小到大,熙程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中成长,自然也发展出一些适应性的机制来缓和关系冲突中制造的紧张和焦虑,是自己维持稳定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心理行为功能。比如说将对婆婆的愤怒不满转移到丈夫身上(置换),以不同于母亲的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反向形成),将母亲的严厉训斥和打骂转变成努力学习的动力(升华+见诸行动),在小时后母亲训斥自己的时候忍着不哭(压抑+解离),这些适应性心理机制一度保护她成长,然而在当下,似乎成为其困扰的源泉。咨询室里的熙程,在自我认知上比较敏捷的,没有太多的固执的点,能辩证的看。


3. 支持系统:来访者在家庭之外比较少地获得社会支持,在公司的人际关系建立的也不是很稳固,对于非工作时间,同事打来电话讨论工作的事情,不太能够拒绝。


三、咨询过程与效果
      

此案例共进行了6次的个体心理咨询,春节间隔2周,中途来访者请假间隔一周,持续8周。来访者每次都能遵守咨询设置,准时开始,准时结束,因故会迟到会提前告知。

      

首次面谈,咨询师通过良好的倾听和澄清,在来访者主动叙述的基础上和来访者一起理清了让其感到紧张、担忧、烦躁的具体事件,并归纳为个人心理功能失调和重要客体关系互动模式两方面的问题。


第二次咨询也即春节后的首次咨询,围绕春节发生的生活事件展开,分析探讨了“丈夫-婆婆-自己”构成的家庭三角的互动模式。在咨询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熙程将自己对于婆婆的不满及不满背后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分享,偶尔会跳到自己小时候母亲跟自己相处的情境,并将两者进行横向比较。


第三次咨询围绕着职场的事情和关系展开,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探讨了工作的动力和初心,分析了眼下工作变化的利弊得失。将工作中的重要关系(同事、上司)展开讨论,坚定了自己对工作的信心。

      

第四次咨询围绕着和丈夫的互动细节展开,在第二次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就有请熙程在咨询间隔期的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自己和丈夫的对话模式。刚在咨询室的沙发坐定,熙程就开始讲述她和丈夫之间的一场对话,虽然对话和往常一样,并不是很愉快的结束。咨询师带领其跳脱出来,以当下旁观者的视角再度还原情境,共同探讨双方的“言外之意”,体会到丈夫未能说出口的关切之意。


在临近结束的时候,丈夫打来电话,第一次响时当面挂了,随即第二次想起,接了,电话里传出的声音,是在关心地问“晚上回不回来吃饭?”、“下雨带伞了没?”。咨询师注意到,在接听和挂断的时候,反而是熙程显得不那么耐烦。于是问道“我刚才似乎没有听到你跟你老公说谢谢,是平时没这个习惯,还是考虑到正在进行咨询,挂得匆忙?”,希望以此促进她的反思。

     

第五次咨询中,熙程的讲述更加密集,咨询师几乎没有接话的时机,当然,内容还是围绕着工作、孩子、婆媳、夫妻等展开,都是在上一周发生的事情,讲着讲着会彼此跳跃,跳着跳着自己也有觉察,在结束的时候给咨询师留下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讲这个事情的时候,讲着讲着就跳到另外一个事情上了?”,咨询师不急不慢的回道:“时间到,下次聊。”


第六次,the last, but not the end。 这似乎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像是一个阶段咨询的结束。熙程已经从意识层面对自己的关系模式有些许觉察和反思,这个不会因为阶段性咨询结束而结束或暂停。依然是她在使用大量的时间讲述这几个重要关系里的琐碎事情,讲到婆婆跟自己视频,诉说脚痛,情之所至,哭成泪人。自己也受触动,虽然心结未能一瞬消解,但至少是一条和解之道——尊重并且看到长辈们的深层次需求,但是在回应和满足她们需求的时候,不会被动按照她们索取的形式,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情之所至的范围内行动。        

经验感想:

认知上的调整其实是非常浅层次的,情感上的接纳才是熙程最核心的课题。而这一步,必然会跟早年成长经历中养成的适应性防御机制做对抗。在一层一层的剥离和重构之后,相信会塑造全新的关系模式,拥抱更理想的生活体验。这既是在咨询室里的工作,也是在日常生活里的功课。咨询室里的故事,是没有结尾的。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