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咨询介绍

  •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一般通过谈话形式,有系统框架地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扰的过程。



    一、心理咨询基础概念


    在心理咨询中,前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人被称为“来访者”。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


    咨访关系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形成的工作关系,既不会停留在较浅的礼节性交流,也不会过度亲密、突破专业原则。


    心理咨询师谨遵咨询伦理,保护来访者的隐私,同时向来访者说明须知的事宜。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保持积极关注,耐心地支持来访者。


    咨询过程可能涉及来访者个人生活、工作和人际等各方面,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综合各方面信息,发现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整个过程,咨询师起到协助、指导的作用,不会主观地指示求助者如何做,而是与求助者共同分析、讨论、设想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方案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


    简单来说,心理咨询师就是来访者的镜子。不仅帮他(她)看到自己不曾觉察的那一面,还会将阳光折射到他们内心寒冷的地方,照亮并温暖他们。


    美国心理学会(APA)这样解释心理咨询可以解决的问题:

    心理咨询可以缓解情绪症状,改善人格,减少症状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在工作、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适应能力,使人更倾向于做出健康的人生选择,以及其他咨询关系中可提供的改变。



    二、心理咨询VS普通聊天


    心理咨询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专业助人服务,心理咨询师在该过程中需要对来访者保持积极关注、包容和支持、中立不批判。咨询过程中聚焦心理困扰,帮助来访者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普通聊天过程中没有任何要求和规则,无法限定对方的言语、无法要求对方积极回应、接纳情绪、以及不强加个人建议或价值观等。聊天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情感联络等,有时可以起到安慰效果



    三、心理咨询的相关设置


    1.执业要求

    必须经过专业受训,具备咨询胜任能力,并遵守专业伦理。


    2.咨询方式

    面对面咨询视频咨询能更好地保证效果,除非条件限制,一般不推荐电话、语音和文字方式。


    3.咨询环境

    须在一个独立、安全、私密的空间进行咨询,不可在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无关人员干扰。这样的环境能够保护自己隐私,也更加能让自己坦然放心地表达,以保证咨询效果。

    如果是音视频咨询,推荐佩戴耳机,避免受到打扰、信息泄露。同时,请尽量使用稳定的网络进行视频/语音,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咨询师联系,一起讨论和应对。


    4.咨询时长

    每次大约50-60分钟,每周1-2次是较合适的频率,咨询时间设置由咨访双方协商决定,以相同时长和固定频次定期进行为宜

    例如每周五晚20点进行60分钟的咨询,后续除节假日外均如期进行。

    时间限定原则要求咨询师不能随意延长或缩短咨询时长。警惕随意更换、增减咨询时间的情况


    5.咨询次数

    咨询8~30次的情况较普遍。对于心理咨询需要进行多久,没有统一的答案。心理咨询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即时性的帮助

    我们内心的困扰,大多是很长时间形成的,去面对、了解、探讨、获得改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专业心理咨询没有“速效”、“包治百病”,请勿轻信过度承诺咨询效果的宣传。



    四、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


    除了保密例外情况,咨询师严格保护来访者隐私,未获得来访者同意,不得泄露相关信息和咨询过程。咨询过程交谈的内容都是严格保密的,为来访者的隐私保密是咨询师必须要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来访者可以放心谈论困惑或问题。


    如有保密例外的情况,咨询师都会与你提前确认,那什么情况属于保密例外呢?《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对保密原则的应用限度进行了说明,下列情况为保密原则的例外:


    -情形1:心理师发现来访者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严重危险

    -情形2: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等受到性侵犯或虐待;

    -情形3: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


    在遇到上述情形1和2时,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来访者的合法监护人、可确认的潜在受害者或相关部门预警;在遇到情形3时,心理咨询师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并按照最低限度原则披露有关信息,但须要求法庭及相关人员出示合法的正式文书,并要求法庭及相关人员注意对专业服务相关信息的披露范围。



    参考文献:

    [1]赵静波, & 季建林. (2007).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保密原则.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4), 78-80.

    [2]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 (2018).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心理学报, 50(11), 1314-1322.


  • 心理咨询有效果吗?


    一、心理咨询起效的原理是什么?


    1.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使用不同流派的心理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在心理咨询室内,心理咨询师会创造一个安全、保密的环境,心理咨询师不会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相反,他们会鼓励你谈论困扰你的问题,帮助你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咨询师会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帮助你解决心理困扰。


    2.好的工作关系是重要的作用因素


    研究表明,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合作关系是心理咨询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讲,与咨询师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咨询关系,你在咨询中感到舒服,愿意与咨询师合作,可以向咨询师放心地畅所欲言,是咨询能够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


    3.不同流派是如何起效的


    心理咨询起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同工作取向/理论流派的作用机制不同。


    这里,我们以“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为例,该流派通过理解心理问题背后的深层动机、解除被内心过度压抑的部分,促进人格的完善,从而带动现实层面的改变。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引导你与内部的、压抑的、隐藏的自我进行对话,帮助你重新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甚至被遗忘的情绪和认知。


    这就类似于你身体的免疫力出现问题,表现出来是皮肤病,但是如果你只是在皮肤上用药膏涂抹的话,虽然可以在短时间抑制这个症状,但是没有从根源解决问题,后续你的身体还会出现其他病症。而在心理咨询中那些被压抑在问题背后的痛苦,是需要与咨询师一起协作和解决的关键。


    因此,你可能感到咨询师并没有说很多话,都是自己在说,却的确有了好转和改善,也是因为以上的原因。只要关注自己的切身感受,就能体会到咨询是否正在发挥作用,这的确是个“神奇”的过程。


    不过,咨询的起效过程在咨询早期并不是那么容易观察到。咨询的1—4次,咨询师需要首先了解来访者的困扰和个人背景,之后逐步深入。往往处理的困扰持续时间越长、问题越深刻,需要达成改变的咨询周期也就越长。



    二、心理咨询有效果吗? 


    1.心理咨询有效性


    研究发现,在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后,至少有75%的人能够从中获益,包括情绪和行为等症状的改善、心理困扰问题的解决、自我认知及与他人互动方式变化,甚至深层的人格层面的变化等。


    2.心理咨询VS自己调整


    研究发现,8周的咨询可以让超过50%的来访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在没有进行咨询的人群中,却只有2%的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稍微改善。


    3.心理咨询VS药物治疗


    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相比,配合心理咨询达到的疗愈效果可以保持更长时间。尤其在抑郁与焦虑的治疗中,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系列的自我调节技能,在咨询已结束后依然可以使用这些技能保持,或者进一步改善疗愈效果。


    *对于已达到精神科确诊标准的来访,可由精神科医生建议是否需要心理咨询辅助治疗。


  • 心理咨询师是怎么帮助到我的?


    一、心理咨询师在哪些方面帮助我


    不同的咨询流派对心理问题发生发展机制有不同的理解和假设,因此运用的咨询技术和工作方向各有侧重。


    总的来说,心理咨询师能提供的帮助有以下这几点


    1.能够帮助来访者疏导情绪

    咨询师给予来访者积极关注无条件支持,引导来访者去表达自己,处理需要解决的情绪。


    2.引导来访者觉察和接纳自我

    咨询师以真诚尊重的交流方式帮助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想法,协助来访者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自我、他人和事实,理解他人是如何感知自己的态度与行为,用客观事实逐渐取代旧有的思维模式


    3.协助转变心态、关怀自我

    通过咨询师助人时的关怀和慈爱,正向影响来访者释放对自我的关怀能量。培养自我关照和觉察的能力,引导来访者疗愈和成长,在自我认知、情感体验的改变基础之上关爱自己、整合提升


    4.帮助来访者重塑行为模式

    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理解内在冲突和个人需要,激发内在驱动力自主控制行动,改掉原有不良习惯、生活方式等;分析亲密关系、社会关系问题,并在当前工作关系中重塑来访者的人际相处模式,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二、心理咨询如何帮助到我


    Wampold等(2015)认为在来访者和咨询师建立起联结后,心理咨询通过三条路径(真实关系、期望和特定成分)推动来访者改善现状。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咨询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无法做到“一次见效”


    咨询周期和个人困扰的复杂程度、持续时长有关,问题越复杂、困扰持续时间越长,咨询周期也就越长。常规来说,咨询起效需要8~30次。



    三、选择匹配的咨询师提供帮助


    在已被证实的研究中,咨询关系/工作同盟是影响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胡姝婧,江光荣,2008)。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相互信任、理解、接纳、卷入的关系,是咨询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张松,2004)。


    无论是哪个咨询流派,咨询师与当事人形成合作的和情感的联结,都可以有效预测来访者在咨询中获益(胡姝婧,江光荣,2008)。


    因此,选择一位让你觉得舒服、安全的咨询师,建立起信任的咨询关系,并在咨询当中,抱着协同工作的态度,是咨询能够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胡姝婧, & 江光荣. (2008). 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16(4), 567-575.

    [2]张松. (2004). 心理咨询的良好咨访关系. 许昌学院学报, 23(6), 121-123.

    [3]Wampold, B. E., & Imel, Z. E. (2015). The 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 The evidence for what makes psychotherapy work (2nd ed.). New York: Routledge.



  •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心理咨询并非一次就见效,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内心困扰同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探讨与改善;

    尽管困扰与问题因人而异,但是规律仍有迹可循


    一般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2.领悟阶段——发掘心理问题根源

    3.行动阶段——拟定计划采取行动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


    咨询开始时,咨询师会更多地让你多谈谈自己,鼓励你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法。包括说出自己的困惑、遇到的问题,成长的经历和家庭的状况等等,咨询师也会有一些针对性提问。


    刚开始你会觉得都是自己在说,咨询师只是在听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建议,有些不习惯,这是很正常的。这是因为咨询师会以你为中心,认真倾听并尝试理解你所讲的内容,慢慢地,你会适应这样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从中获益。


    这个阶段是你对咨询师建立信任的阶段。相信几次咨询下来,你就能慢慢进入状态,开始信任咨询师,愿意与咨询师谈论过去的一些经历,共同探索问题。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随着咨询的深入,咨询师还会探索你的问题模式、行为习惯、逻辑上的错误、环境的压力等等。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你开始以新的视角看待旧的事物,你开始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在这个阶段,咨询师会尝试对你身上发生的事情做一些解释,这些解释可能会“击中”你,让你感叹“原来如此”;也可能令你不舒服,你不认同,不接受或者不愿意承认,这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当任何感受和想法出现时,你都可以及时且真实地告诉咨询师,与咨询师讨论,或许你会从讨论中了解到关于自己未知的那一部分。



    第三阶段:行动阶段


    当探索到心理问题的根源后,心理咨询师会鼓励进行改变,协助制定相应行动计划,帮助你改变那些负面的思维、情绪或行为。


    • 思维方面:如减少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消极的想法;
    • 情绪方面:如降低自己的焦虑、抑郁等负面的情绪;
    • 行为方面:如减少自己过分节食、暴饮暴食等行为。


    在行动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阻碍和困难,旧模式总试图拽着你,成就感和挫败感常常会在行动阶段交替出现。如果你无法完成相应的计划也不要担心,及时与咨询师沟通反馈,咨询师会与你共同面对困难。


    最后,还需要提醒的是:


    1.以上三个阶段,但并不完全是分开或者按顺序进行的,可能会出现交替反复。总的来说,心理咨询是一个探索、领悟和行动交叉进行、逐渐深入的过程;


    2.每个阶段需要多少次咨询,以及一段完整咨询的总次数,取决于来访者的具体问题、咨询目标等多方面因素。


    改变确实会让人期待与振奋,但是希望你不要着急,慢慢来。



    参考文献:

    [1] 克拉拉・E・希尔. (2013). 助人技术: 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姚斌. (2015). 沟通与超越: 心理咨询技术解析及案例评析.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靠谱的心理咨询是怎么样的?


    由于心理咨询是一项对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判断心理咨询是否靠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具备这些条件:

    1.至少一个心理咨询长程培训(2年及以上)

    2.执业过程中长期固定地接受专业督导

    3.重视并接受过个人体验(分析)

    4.持续地学习成长,时刻保持伦理边界


    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这样表现


    1.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自己找“答案”

    ❌咨询师说很多,给我很多指导和建议。

    ✅来访者说更多,咨询师给予更多倾听,引导来访者自己分析和理解,利用自身资源,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2.心理咨询师会有明确的咨询设置

    ❌咨询师给我很多便利,允许我超时、欠费、私下给优惠等。

    ✅双方约定固定时长(50-60分钟/次)和频次(每周1-2次),提前预约并支付咨询费用,不引导跳出平台私下交易。


    心理咨询这项专业化的助人活动,由规范的咨询时间 咨询地点机构、以及咨询者和求助者关系设置共同组成(舒建民等,2006)。


    3.心理咨询师专业可靠、诚实守信

    ❌夸大履历、自行冠以不实称号,“神化”心理咨询效果。

    ✅拥有专业的受训背景、可查的执业资质、丰富的咨询经验、2年及以上系统培训,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与局限。



    二、心理咨询目标


    心理咨询的目的聚焦于心理困扰,而不是直接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


    1.改善交流模式,增加理解互动

    ❌让孩子更听话,按我说的做。

    ✅探索家长的教养方式,理解孩子行为的可能动机,建立更健康的亲子沟通方式。


    2.调整认知方式,习得良性模式

    ❌挽回情感,劝回出轨的对象。

    修复被背叛的创伤,理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


    3.看见真实的自己,获得个人成长

    ❌面临选择,想得到具体建议和指导。

    ✅理解个人真实需求接纳自我,区分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要求,学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心理咨询过程


    1.咨询过程中的感受会变化

    ❌ 心理咨询会让我轻松愉悦、不会痛苦。

    ✅ 咨询时可能触碰深层自我或需要直面长期逃避的议题,来访者可能愤怒、悲伤、情绪起伏,这是咨询工作不可避免的。


    2.心理咨询没有“速效”之说

    ❌ 为我立竿见影地解决某个长期困扰。

    长期困扰可能和人格、思维惯性、心理动力有关,是由复杂情境而非单一事件所引起,需要长程咨询逐渐深入逐步改善


    3.来访者拥有自主决定权

    ❌ 我的每一步选择,咨询师都给予指导和建议。

    ✅ 咨询工作的中心是来访者,咨询师关注的不是“是什么”,而是对于来访者而言“意味着什么”,大部分情况下咨询师不会给建议。


    4.咨询师谨遵心理咨询伦理

    ❌可能和咨询师发展成亲密的私人关系,变成朋友,有需要随时可以联系。

    ✅ 心理咨询师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等权威规范作为执业原则,不应与来访者发展多重关系保持专业性,更多聚焦于来访者心理困扰



    四、可靠的心理咨询还会注意什么?


    1.隐私保密

    除自杀、涉及人身伤害或法律问题,咨询师需对来访者信息严格保密


    2.中立非批判

    无论来访者的性倾向、宗教、价值观如何,咨询师不可使用自己的意见或价值观批判来访者,不可强制要求来访者做出改变。


    3.知情同意

    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充分了解心理咨询过程、专业资质及理论取向;来访者有权了解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认证、工作经验和流派取向,专业服务的作用、目标、过程和局限等。


    4.专业胜任

    在工作中介绍和宣传自己时,心理咨询师应实事求是地说明专业资历、学历、学位、专业资格证书、专业工作等;心理咨询师规范执业,遵守执业场所、机构、行业的制度。


    5.非双重关系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尽量避免与来访者发生多重关系(例如发展家庭、社交、经济、商业或者其他密切的个人关系),同时避免与已有其他社会关系的熟人建立咨询关系,以确保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保障来访者的福祉。



    参考文献:

    [1]赵静波, 季建林, 程文红, 张岚, 王玲, 孙丽华, 周晓琴, 杨海波, 付深省, 宋鸽. (2009). 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专业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多中心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3(4), 229-233.

    [2]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 (2018).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心理学报, 50(11), 1314-1322.

    [3]舒建民, 杨彦春, & 李茜茜. (2006). 求助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设置的认知与态度.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5(4), 374-374.


  • 我的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吗?


    一、“有病”才需要找心理咨询吗?


    不是的。


    大多数来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在面对生命的各种不确定、遗憾、失望、孤独感、无意义感的时候,需要有对自己更多的了解,寻求支持、帮助移除成长的障碍的人。



    二、简单判断是否需要心理咨询的方式


    -当你主观感受到不舒服,情绪很糟糕,并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心理困扰已经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比如饮食睡眠、工作、家庭关系等受到影响;


    -受到伤害和打击,尝试过一些缓解问题的方法没有效果,亲友也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持;


    -虽然没有以上这些情况,但你依然想探索自我和生命意义进行个人成长



    三、心理咨询可以解决的问题


    1.发展性问题

    指遇到了阻碍个人成长的问题,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和调适,例如职业瓶颈、家庭矛盾、婚恋冲突等问题。


    2.情绪困扰问题

    当出现持续的个人难以解决的情绪困扰,例如自卑、抑郁、焦虑、迷茫或是逃避等等,属于专业心理咨询可以改善和调节的范围。


    3.突发事件刺激

    遭受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意外创伤,在情绪、认知、行为等多方面发生变化,一时难以自行恢复往日状态,心理咨询可以协助疏导情绪、帮助恢复正常水平。


    4.一般心理障碍/恢复期辅助治疗

    心理咨询师也会评估来访者状态,建议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

    对于恢复期的心理障碍问题,若有精神科医生医嘱认为可以同时进行心理咨询,那么心理咨询可以辅助精神科医生的治疗,提高来访者的生活质量。


    美国心理学会(APA)这样总结心理咨询可以解决的问题

    心理咨询可以缓解症状,改善人格,减少症状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自工作、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适应能力,使人更倾向于做出健康的人生选择,以及其他咨询关系中可提供的改变。



    四、心理咨询的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咨询更多地聚焦于协助来访者应对心理困扰,而非直接给出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倾向于引导来访者朝向更加适应性的方向,而非具体走哪一条路,来访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如果你需要有人直接帮你做决策,告诉你问题的答案,这并不是心理咨询能够提供的。


    下面为你列举了2个情境,对比说明专业心理咨询的“目的”:


    来访者期待:让叛逆的孩子更听话。

    心理咨询侧重:探索家庭教养方式,理解孩子行为的可能动机,建立更健康的亲子沟通方式。


    来访者期待:面临选择,想得到具体建议和指导。

    心理咨询侧重:理解个人真实需求,接纳自我,区分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要求,学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相信,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下,恢复健康的心理水平,拥有更多能量去面对现实生活,问题将迎刃而解。



  • 我能不能和我的孩子/家人/伴侣一起做咨询,如何预约?


    一 、能否与自己的孩子/家人/伴侣一起做咨询


    当然可以。


    咨询方式除个体咨询外,还有家庭咨询和伴侣咨询。个体心理咨询通常是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咨询,将问题聚焦于来访者。而在一些家庭教育或婚恋关系中,家庭咨询或伴侣咨询不仅可以弥补一对一咨询中的不足,咨询效果也更加明显。


    1.家庭咨询/亲子咨询


    家庭心理咨询的对象并不是单个来访者,而是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有时也包括关系较为密切的亲戚、邻友等。通过一系列技术重构家庭结构,将家庭中僵化的、模糊的界限变得清晰,设法改变导致家庭问题或症状的家庭/亲子互动模式


    2.伴侣咨询


    伴侣咨询的对象不是某个伴侣的个人心理问题,而是由当事人双方所组成的、陷于困境的“伴侣关系”。伴侣咨询是以伴侣关系为主要关注点,治疗目标集中在指导和训练伴侣进行有效交流,解决冲突,应对性别角色的复杂性问题



    二、如何帮助孩子/家人/伴侣预约咨询


    在预约心理咨询前,需要确保您的孩子/家人/伴侣是自愿来参加咨询的,这样才可以保障咨询的效果。


    1.帮助孩子预约咨询


    你可以在壹点灵app或网站中,选择“亲子教育”或“心理健康”等领域,同时可以选择擅长工作人群是“学生青少年”等条件,可以找到擅长该领域的咨询师。


    如果你希望与孩子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需要向TA提出。但需要您了解,因为您的孩子为咨询当事人,咨询师需要遵守相关的保密要求,并考虑专业设置来确定能否与您沟通。


    2.帮助家人/伴侣预约咨询


    您在壹点灵app或网站中,筛选查找擅长“婚姻家庭”、“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等相关领域的咨询师并根据咨询师个人页面信息进行选择。


    多人参与的伴侣咨询或家庭咨询,在时间设置和收费上有所不同,可与咨询师进行商议,一般单次持续时间为90分钟。


    如果对方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亲自完成预约流程,建议你在取得对方同意之后,再帮助Ta预约。



    三、注意事项


    1.孩子做心理咨询,家长如何配合


    -协助咨询师进行评估

    咨询前,咨询师需要了解家庭和孩子的状况,父母在养育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等。父母是长期养育中最了解孩子的人,父母的观点对咨询师了解孩子非常重要。我们也会根据这些情况,评估孩子的情况是否适合心理咨询。


    -参与咨询师的定期访谈

    咨询期间会安排固定的家长访谈时间,一般是4~6次之后安排一次家长访谈,因不同家庭情况可能会有变动。


    访谈中会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通常不会谈论孩子在咨询中的具体内容,而是讨论透过咨询对孩子的观察和理解,以帮助家庭更好地交流与发展。


    2.家人/伴侣不愿意做心理咨询怎么办


    -坚持来访自愿原则

    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的自主意愿,需要来访者认识到,“我”遇到了问题,“我”想认识和改变自己,如果缺乏这份意愿,咨询就变得难以进行。所以,如果您的家人或伴侣非常不情愿,那么这件事通常是有难度的。


    -与咨询师协同说服

    如果你觉得家人或者伴侣一起来做咨询,会对关系有更好的发展。那请与咨询师沟通,并说服他们一起前来,预约伴侣咨询或者家庭咨询。


    -自行寻求咨询帮助

    如果一个人彻底认为自己没问题,那么他基本上是不适合咨询的。但如果这个家人/伴侣给你带来了痛苦,那么需要寻求帮助和改变的,可以是你自己。



    参考文献:

    [1] 廖国彬 & 叶丝.(2020).系统式家庭疗法提问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04),66-68.

    [2] 余明.(2017).中职学校家庭心理咨询工作思路初探. 教师(20),10-11.

    [3] 王春红.(2006).叙事伴侣咨询述评.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03),30-33.

    [4] 王春红 & 杨广学.(2006).欧里尔人本取向的伴侣咨询. 泰山学院学报(02),86-89.


  • 少儿可以做心理咨询吗?怎么做?


    一、少儿心理咨询是什么


    1.咨询定义

    少儿咨询指在约定时间,由咨询师和孩子在咨询室内参与专业谈话互动的过程。


    2.适合年龄

    未成年人(18岁以下)。


    3.咨询形式

    -游戏类治疗:如沙盘、绘画、故事等;

    -访谈式治疗:通过系列咨询技巧引导孩子描述事件和表达感受,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主要方法

    -游戏治疗:是一种游戏与心理学理论结合的临床辅导技术,儿童通过听故事、看图像、艺术创作等专业心理辅导方式,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感受、创伤性的经历等。

    -沙盘游戏:儿童在咨询师的陪伴和引导下,通过对沙盘中的物品进行自由摆放、场景创造,来进行内心自我表达与释放


    5.适应问题

    包括但不局限于:

    -情绪困扰:自卑、焦虑、青春期叛逆、抑郁、人际恐惧、环境适应等;

    -行为困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网瘾、拖延、偷窃、撒谎、性困扰等;

    -学习学业:厌学逃学、考前焦虑、学习压力、师生关系、留学生心理、人生规划等。



    二、少儿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的?要做多久


    1.少儿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的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儿童自体发展依托于好的“环境”,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的照顾、适应、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说父母可以理解为是“环境”的一部分。


    如果“环境”出现疏漏,如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被及时满足或看见,就会出现内心冲突,进而产生行为困扰。


    在咨询室内,咨询师会和孩子建立一段新的关系,让孩子感到安心自由。也就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一个“好客体”。在放松的环境里,通过咨询师的观察和鼓励,孩子的内心世界得以呈现。


    咨询师通过陪伴孩子,梳理那些没有被看见或未被察觉的需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酌情给出建议,并向家长反馈情况。通过三方努力,改善孩子存在的问题,提高身心发展水平。


    2.少儿心理咨询要做多久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本身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也许表现行为都是“攻击性”,但背后原因却因人而异,所需的时间也各有不同。


    在首次家长访谈中,咨询师会和家长了解孩子的日常状态,了解咨询目标,完成初步心理评估,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3次。


    评估结束后,咨询师会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大致包括问题是如何产生,如何修复等,然后双方商定咨询目标和时长。



    三、咨询过程中,家长需要怎样配合


    对于未成年人(18岁以下)需要心理咨询时,父母的支持和加入是非常重要的。


    1.协助咨询师进行评估


    咨询前,咨询师需要了解家庭和孩子的状况,父母在养育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等。父母是长期养育中最了解孩子的人,父母的观点对咨询师了解孩子非常重要。我们也会根据这些情况,评估孩子的情况是否适合心理咨询。


    2.参与咨询师的定期访谈


    咨询期间会安排固定的家长访谈时间,一般是4-6次之后安排一次家长访谈,因不同家庭情况可能会有变动。


    访谈中会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通常不会谈论孩子在咨询中的具体内容,而是讨论透过咨询对孩子的观察和理解,以帮助家庭更好地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荆.(2003).提高少儿心理咨询效果的若干问题. 闽江学院学报(04),43-46.

    [2] What is play therapy?


  • 我该选择倾听师、心理咨询师还是精神科医生?


    一、心理服务人员基本职责


    倾听师:主要工作是倾听来访者的倾诉,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共情。


    心理咨询师:一般是心理学背景或者接受专业心理培训达到执业要求,运用心理咨询知识和技术,借助谈话形式帮助来访者应对和解决心理困难。


    精神科医生:医学背景,经过系统培养,获得精神科执业医师证书,主要做精神疾病的评估诊断、处方药物治疗。



    二、选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倾诉?


    表面上心理咨询和心理倾诉的差别有:


    -从服务价格上看:心理咨询师的服务价位更高、价格划分更加明晰;倾听师的服务价格相对较低。


    -从服务形式上心理咨询为保证效果建议以面对面咨询视频咨询为主,电话咨询作为次要选择;倾诉则通过电话语音形式进行。


    -从服务应答上看:心理咨询师需要预约和等待;在线状态的倾听师一般能够接待即时倾诉。


    更深层的差异在于,心理咨询的作用机制。


    1.心理咨询有系统、专业的咨询方案

    心理咨询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来访者的各类心理不适症状,制定专业的咨询方案。


    以心理咨询四大经典流派为例,各学派的核心和侧重点均不同:


    -精神分析学派重点分析内在冲突,剖析内心需要,挖掘转变的动机,推动解决问题。


    -认知学派关注个人的思维方式,通过改善认知方式,重获合理信念。


    -行为主义学派多使用脱敏疗法,帮助来访者适应和接受恐惧、厌恶的事物等。


    -人本主义学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2.心理咨询立足于问题根源的探索

    心理咨询是有目的、有原则的心理援助,不仅仅是解决来访者当下的困境,更立足于来访者的个人长远发展和内心成长


    心理倾诉只是缓解当下的困扰,无法追根溯源,无法深入地解决困扰。


    以上都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倾诉之间的重大区别,当你遇到倾诉无法缓解或解决的心理问题或困扰时,也许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更符合你的需要。



    三、选心理咨询,还是精神治疗?


    1.一般心理障碍/成长问题:

    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专业可靠的心理咨询师也会评估来访者状态,建议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


    2.重度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发作时,社会功能丧失,一定要接受精神科医生治疗,心理咨询无效。

    治疗后期,社会功能恢复,在精神医生建议下,心理咨询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方式。



    四、倾听师VS心理咨询师VS精神科医生


    1.倾听师

    专业资质:须符合大专及以上学历等要求,跟随平台系统倾听课程成长,符合标准后入驻平台

    服务形式:即时语音

    工作范围:吐槽/诉苦/轻度心理问题

    医疗权限:无处方权、无诊断权

    工作目的:以倾听为主,提供宽慰和支持


    2.心理咨询师

    专业资质:(下列为本平台认可的资质类别)

    人社部颁发的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卫健委颁发的初/中级心理治疗师证;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心理咨询师/心理师/督导师等

    服务形式:面对面咨询、视频咨询

    工作范围: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健康人群和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

    医疗权限:无处方权、无诊断权

    工作目的:调整情绪、改善认知、促进行为模式转变,提高生活质量


    3.精神科医生

    专业资质: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在当地卫生局注册

    服务形式:面对面咨询、平台精神医生可视频

    工作范围:各类精神障碍的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

    医疗权限:有处方权、有诊断权

    工作目的:缓解精神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恢复心理健康


  • 没有心理问题的健康人群,也可以找咨询师做个人成长吗?


    当然可以。


    一、哪些问题适合个人成长咨询


    所有人都可以尝试通过心理咨询去解决某些现实困扰、情绪情感问题,或是更深入的自我探索。健康人群也会在某个时期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各种内心困扰,诸如希望能深刻、完整地认识自己,对自我成长的渴望与探索等,那么个人成长咨询绝对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个人成长咨询一般不是当下立即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而是成长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不良感受,导致我们无法获得积极乐观、心理韧性强、情绪稳定的状态。如自卑感、童年期不良经历、讨好型人格、自我厌恶、拖延症等



    二、个人成长咨询的探索内容


    通过个人成长咨询能够帮助来访对新经验保持开放心态,在人生不同时期面临不同挑战时都能够不断学习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发挥潜能、自我实现


    在个人成长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去探索和发展的内容包括:


    1.去打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压抑、禁锢、物化的偏见,以及那些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创伤体验。去唤醒我们自己真实的情绪与想法,以及对自我的觉知


    2.去重新建立对于自我的全新认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去探索体验,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子”“是什么造成了我目前的困境和冲突”“如何自洽”等等;


    3.在探索中发展独立思辨的能力,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


    4.在咨询关系中,增强自尊、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拥有学会爱自己的能力


    此外,还有很多人希望能深刻、完整地认识自己,因此选择了长程心理咨询,他们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化解痛苦,而是一种自我探索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世民,余祖伟 & 高良.(2019).个人成长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功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83-91

    [2] Ryff, C. D. , & Singer, B. . (1998). The role of purpose in life and personal growth in positive human health.


  • 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师,哪位咨询师最适合我?


    在壹点灵平台,你可以通过以下2种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自主选择咨询师


    通过查看咨询师主页照片、视频、个人简介、寄语和他人评价,了解咨询师的城市、学历、性别、擅长的领域和群体、咨询风格和可预约时间。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咨询师是否符合你的需要、你们是否适合共同工作:


    1.咨询师的专业性

    要选专业、靠谱、守伦理的咨询师,这是基本底线。壹点灵平台制定规范严格的咨询师入驻标准,同时注重咨询师的持续成长,关注咨询师胜任力和长期发展,实行有保障的督导受训方案


    在平台咨询师页面,可以直观地看到咨询师的各项数据,包括付费个案时长、从业年限、受训时长、督导时长和个人体验时长,可以查看咨询师是否有接受连续培训(例如2年长程培训),考察咨询师的个人专业度。


    2.擅长领域与问题适配

    咨询流派众多,而无论是哪一种咨询流派,咨询师与当事人建立信任关系、形成联结,都可以有效预测来访者在咨询中获益(胡姝婧,江光荣,2008)。


    如为特殊群体或特定问题的心理咨询,如"青少年咨询"、"老年人咨询"、"婚恋咨询"、"家庭咨询"等,均可在咨询师个人页面擅长领域及工作人群中找到信息,选择具有相关经验即可。


    咨询师擅长的方向最好和你想解决的困扰一致。


    在选择心理咨询师时,首先可以对自身困扰/家长对孩子问题所属领域进行初步判断,然后通过筛选功能来选择擅长某方向的咨询师,查看咨询师个人简介中的擅长风格。


    如果同时有很多困扰,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可以先从“情绪”开始。咨询中,咨询师会详细、具体地了解你的情绪、困扰和个人经历等等。


    3.咨询费用

    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单次价格,每月在心理咨询上的支出不超过月收入的20%~30%,较为合理。

    咨询是一个咨访双方共同探索的过程,需要稳定地投入一段时间才能起效。在你可以接受的单价区间内选择,在合适价格下尽量接受多次咨询以便获得更好的帮助。


    4.咨询方式

    壹点灵平台上的咨询师提供3种咨询方式:在线下咨询室中进行的面对面咨询,或者通过壹点灵应用app进行远程视频/音频咨询


    -面对面咨询

    优点:能获得最多的非言语信息,有利于开展咨询工作。

    缺点:对地域有限制。


    -视频咨询

    优点:不限地点,全球的咨询师都可以预约。

    缺点:由于视频形式,可能丢失一些非言语信息。


    -语音咨询

    优点:不限地点,全球的咨询师都可以预约。

    缺点:能获得的非言语信息最少,不利于咨询工作。


    5.咨询师风格

    咨询关系对咨询效果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在选择前可以设想咨询师的形象、风格等,结合咨询师主页的照片、视频和个人简介来判断是否与自己气场相合。


    6.咨询时间和距离

    先判断自己的情况是否紧急,若当下立即需要求助,可在筛选项设置“现在有空”、“今日可约”的条件;

    若状态尚可,便可以选择自己舒服的时间,能保障咨询前后不会匆忙,也留足空间整理感受和思考。


    同时,查看咨询师开放时间与自己时间是否相容,及时预约双方合适的时间,并沟通确认,以便做好准备。

    选择面对面咨询时,确定城市后查看与咨询师工作地点的距离,尽量选择交通时间在自己可接受范围内的咨询师,方便往返。


    7.相信感受

    判断匹配性除了以上参考,有时我们不妨相信“直觉”的力量。当我们(或孩子)看着某位咨询师的照片和文字介绍时,直觉会告诉我们Ta是否是让我感觉安全,是否值得我信赖,是否有能力帮到我……

    每个人其实都拥有强大的直觉力,最有感觉的,往往就是最合适的,也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


    在咨询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自己的感受,对于咨询师的感受反馈,尤其是不舒服的地方,是重要的咨询工作素材,坦诚地与咨询师沟通。若咨询反馈后,咨询师仍未调整咨询策略和方式,可以联系平台咨询顾问协助寻找更加适合的咨询师。



    二、顾问推荐咨询师


    你可以点击主页右下方悬浮的“咨询顾问 精准匹配”按钮,寻求专业顾问人员为你推荐匹配咨询师。


    专业顾问团队更了解平台咨询师,可以根据你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你推荐匹配咨询师,减少自我选择的不确定性,提升筛选效率,让你省钱、省力又省心



    参考文献:

    [1]胡姝婧, & 江光荣. (2008). 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16(4), 567-575.


  • 我该选择什么价位的心理咨询师,费用越高效果越好吗?


    根据平台经验,我们建议来访者每月在心理咨询上的支出不超过月收入的20%-30%,较为合适。此外关于咨询费用有以下有两点建议,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一、并不是咨询费越高,咨询效果一定越“好”


    1.咨访关系强调匹配性


    尽管目前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定价一般会根据心理咨询师的学历、资质、咨询量、受训经历等客观标准制定,所以价格和效果可能有一定的间接关系。


    但相比于咨询价格,更重要的是你与咨询师之间是否匹配。因为咨询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接触、互动,咨询师在工作中使用最重要的专业工具,就是咨询师自己,包括咨询师自身主观的思考、判断、感受和回应。所以,你可以在咨询最初尝试几次访谈,感受你与咨询师是否匹配。


    2.价格高并不代表匹配性好


    咨询师的价格越高并不代表着ta与你的匹配性越好。例如,你需要就伴侣关系问题进行心理咨询,那一个收费较高且富有经验的儿童咨询师就并不适合你的情况。


    无论资费如何,咨询师都会努力尊重来访者呈现出的各种个性特点,生活方式,人生选择,尊重来访者不同的内心现实,力图通过咨询关系容纳你心理涌动的各种情感。



    二、我该如何选择什么价位的咨询师


    1.考虑可承受费用范围

    首先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一项研究表明,50%的来访者在8次咨询后呈现好转,75%的来访者在接受咨询6个月后会表现出自我认知、情绪状态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显著改善因此在价位选择上,需要考虑自己能够持续支出的费用范围。


    2.首次评估感受匹配性

    你可在咨询最初尝试几次评估访谈,互相感受一下,你们是否匹配,是否谈得来,是否可以找到安全的信任感。包括咨询师的个人工作风格,你是否喜欢,是否觉得有可能帮到自己。



    参考文献:

    [1] Pope, K. S. , Geller, J. D. , & Wilkinson, L. . (1975). Fee assessment and outpatient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Consulting & Clinical Psychology, 43(6), 835.

    [2] 张爱莲,王宗谟 & 黄希庭.(2017).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收费的现况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1),40-45.

    [3] 马鑫鑫.(2018).对提升心理咨询效果的探讨. 现代交际(05),246-247.


  • 咨询师年龄、性别如何选择?向未婚无孩的咨询师咨询婚姻育儿问题可靠吗?


    一、咨询师的性别、年龄等特点,我要怎么选


    1.性别因素

    实证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师的性别不会对来访者的咨询效果产生影响


    与咨询师的教育背景、受训经历、个人体验和接受督导等因素相比,性别对于咨询过程的影响要小得多。


    在专业咨询工作中,好的咨询师可以控制个人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空的容器”承接来访者,更多时候呈现的是客观中立的中性人。


    但如果咨询师的性别对来访者个人感受影响较大,当然可以选择更愿意与之合作的咨询师。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更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2.年龄因素

    年纪大≠咨询经验丰富≠咨询效果好


    年龄更大并不意味着咨询经验更多或者技术更好,也不代表会有更好的咨询效果。


    基于来访者自己对年纪的感受,不同年纪的咨询师可能会唤醒求助者不同的幻想。只要是经过严谨专业训练的合格咨询师,在专业度上都是可信的。差别只是处于生命的不同阶段,咨询师对于生命的感受角度会有所差别。


    年龄对咨询效果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咨询师的觉察能力、咨访关系建立上。年龄不同,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对事物的看法等观念不同。咨询师若能觉察到差异性并理解差异,也能够促进咨询关系。需要重点考察的可能不是年龄,而是心理咨询师是否经过规范的专业训练,咨询能力是否可靠。


    在选择咨询师时,可以侧重考察是否长期接受系统专业培训,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合适的年龄段咨询师即可。



    二、向未婚无孩的咨询师咨询婚姻育儿问题可靠吗


    也许,此前未接触过心理咨询或简单了解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会有“如果咨询师没有跟我相同的经历,真的能理解我吗?咨询师未婚无孩子,我向TA咨询婚姻育儿问题是否可信?”等疑问。


    心理咨询师不需要与来访者有一致的经验才能提供帮助。 心理咨询师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婚恋情感”、“家庭困扰”、“亲子教育”等多领域均有系统的训练。即便是没有过婚姻和育儿的经验,也能够胜任相关问题的心理咨询。


    咨询的作用机制是:咨询师运用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推动正视问题现状、改善认知-行为模式,协助来访者解决困扰。这时,是否和你有同样的人生背景,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咨询师个人情况和咨询内容关系不太大,未婚未育也可以做婚姻相关的咨询。如同医生不需要患过相应病症才能诊断治疗他人,心理咨询师也不需要有全部的人生经验才能提供相应服务,心理咨询师的核心能力是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的运用


    当然,如果你特别在意这一点,也可以尊重自己的这个判断。在选择咨询师时,查看其介绍或擅长领域中是否有相关经历。



    参考文献:

    [1]姚月红. (2007). "咨访代沟":影响高校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 江苏高教, (6), 125-127.

    [2]Blow, A. J., Timm, T. M., & Cox, R. (2008). The role of the therapist in therapeutic change: does therapist gender matter?. Journal of Feminist Family Therapy, 20(1), 66-86.



  • 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如何选择?


    一、咨访匹配度比流派选择更重要


    对各个流派的咨询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心理咨询不仅有效,而且各个流派的咨询效果相当,不存在那一种更好之分。因此对于大部分来访者的常见心理困扰而言,不同流派都有帮助,放心选择即可。


    而咨访双方是否匹配是影响不同流派咨询效果的关键。因此选择咨询师时,不需要执着于「流派」的选择,而是找到那个让你觉得安全,值得信任,有能力帮助你的咨询师。



    二、三大咨询流派的对比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分类,心理咨询的流派主要有这三大类:


    1.精神分析/动力学


    关注重点】重视被压抑在潜意识的欲望和情感;重视早年创伤性经历对现在行为模式的影响;重视心理防御机制的处理。

    关键词潜意识、冲突、本我/自我/超我

    咨询目标】将潜意识意识化;帮助你重新体验早年经历;处理压抑的冲突,做理智的觉察。

    治疗技术】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分析、阻抗分析、解释、面质、催眠等。

    工作方式】与咨询师探讨你的早年经历、潜意识的欲望和情感,找到当前你心理困扰的原因。

    适应人群】注重内省,想要自身性格层面保持相对稳定,愿意花时间探索和调整深层人格结构的来访者。


    2.认知行为


    关注重点】强调情绪和行为的混乱来自错误的思维和信念体系;认为人的认知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行为又会反作用于认知。

    关键词消极思维、不合理信念、自动思维

    咨询目标】改变不合理认知信念;消除适应不良的负性情绪;学习建设性的行为模式。

    治疗技术】认知重建、检查证据、角色扮演、辩论法、去灾难化、双重标准分析等。

    工作方式】通过咨询期间的练习技术不断去改变你的不合理思维信念。

    适应人群】想要解决实际问题或现实冲突明显的人群


    3.人本主义


    关注重点】认为人的基本动机是趋向自我实现的;想要理解一个人就需要搁置评判并进入他的内部世界来看待问题。

    关键词以人为中心、自由意志、整合

    咨询目标】确保你的感受得到尊重;帮助你加深自我理解、促成自我实现;成为一个更强大、更健康的自我。

    治疗技术】真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准确共情、言行一致、尊重与接纳、真实疗法等。

    工作方式】咨询师会以非批判性的角度去理解你的经验,帮助你接纳自己和信任自己。

    适应人群】发展性心理问题(如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冲突、对生命价值和目标有强烈的探索需求等)。



    三、其他咨询流派的对比


    1.艺术治疗


    关注重点】通过艺术创造形式表达内心情感。

    关键词创造性表达

    咨询目标】表达来访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情感释放和情感调节;提高创造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治疗技术】音乐、绘画、舞蹈和心理剧等。

    工作方式】通过艺术创造或者创造性表达来缓解痛苦、处理压力或创伤体验。

    适应人群】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自闭症。


    2.格式塔治疗


    关注重点】在真实事件中反思自我行为;探究人活在当下的意义,而非过去经历。

    关键词觉察即疗愈

    咨询目标】提高来访者的自我觉察能力;引导来访者主动挑战阻碍。

    治疗技术】空椅技术、体验式训练等

    工作方式】咨询师鼓励你将自身情绪和体验带到咨询室,聚焦处理当下的问题。

    适应人群】主要适用于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低、低自尊、关系问题的人群。


    3.沙盘游戏


    关注重点】投射在沙盘中的内心冲突和不良情绪。

    关键词无意识、 整体性

    咨询目标】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治疗技术】沙盘、玩偶等

    工作方式】在咨询师陪伴下,选择一些模型摆放在沙盘中构成一些场景,从而表达自己内心世界。

    适应人群】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恐惧症、社交困惑、躯体化等心理障碍人群,尤其儿童。


    4.家庭治疗


    关注重点】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方式;人际关系问题在代际间的传递。

    关键词家庭模式重构

    咨询目标】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到无效的人际关系模式;建立新的交往方式以减少痛苦。

    治疗技术】家谱图、重建家庭结构等。

    工作方式】咨询师以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为切入点,帮助来访者去重构家庭互动模式。

    适应人群】适用于婚姻问题、成员间交流问题,家庭中的危机及增强家庭功能。



    参考文献:

    [1] 江光荣. (2012).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恩界, & 周展锋. (2017). 心理咨询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全科医学, 20(1), 6.。

    [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6).Understanding psychotherapy and how it works.

    [4] 林崇德. (2002). 咨询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国家卫建委:《心理治疗规范》


  • 没找到本地咨询师,远程视频咨询是否可靠?


    随着网络越来越方便和发达,远程咨询的比例越来越多,很多来访者表示他们从远程咨询中获得了很好的心理咨询服务。如果当地没有咨询师,建议您尝试选择其他城市的咨询师,进行视频咨询。



    一、视频咨询有效吗


    视频咨询有效。


    一项有关线上心理服务的文献综述指出,远程心理服务的方式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青少年、成人、老人)的诊断和评估都是可行的,并且与面对面的咨询效果相似。


    实证研究对面对面和远程视频咨询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方式下的心理诊断准确性一致;同时,咨访双方对远程视频咨询均比较满意,认为远程视频咨询省时、快捷 、安全,是进行心理咨询的理想方式。


    来访者反馈网络咨询体验较好,认为参加网络心理咨询给他们带来了积极体验。



    二、远程视频咨询的优势


    远程视频咨询是随着现代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新型咨询方式,它的出现是对面询局限性的一种有益补充。


    1.方便快捷,成本降低

    生活区域内缺少咨询师资源,能够通过远程视频咨询获得更多咨询资源,降低进行面询需要的交通成本;同时网络咨询的价格相较面询更低。


    2.减轻面对面心理咨询的负担感

    对不愿出门、更偏好线上咨询或出于病耻感而不愿去咨询场所寻求心理服务的人,可进行视频咨询,使其能及时获得帮助。


    3.跨越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当来访者或咨询师因出差、求学或因其他原因出门时,通过视频咨询能使咨询能够延续而不至于中断。


    面询形式可接受咨询时段在白天居多,而傍晚至夜晚(18点-24点)寻求心理帮助的人所占比例较大。网络咨询能够提供更多可预约咨询时段,满足来访者的咨询需要。


    4.可以应对不便面询情况

    当出现其它不能到场的意外事件时,咨询师能够及时通过视频通话对来访者进行回应。



    三、远程视频咨询的局限


    1.非言语信息缺失

    远程咨询相较于面对面咨询,部分信息(如身体语言)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产生“距离感”,使得来访者减少咨询的热情。


    如果你的情况不适合进行远程咨询,咨询师会向你提出,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2.容易受网络信号影响

    远程视频需要良好的网络和视频所需的设备,可能随网络变化出现卡顿/迟滞情况。



    四、多种咨询形式的对比


    1.面对面咨询

    【优点】信息传递最全面;有利于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沟通和互动;有利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缺点】费用较高;首次面对面来访者可能较紧张。


    2.远程视频咨询

    【优点】方便快捷,成本降低;减轻面对面心理咨询的负担感;跨越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应对不便面询情况。

    【缺点】非言语信息缺失;容易受网络信号影响。


    3.电话咨询

    【优点】操作简单,响应速度快;只有声音信息,减少来访的防御心理。

    【缺点】缺少肢体等非语言等信息;通话质量的不稳定。


    在咨询师水平相近的情况下,远程视频咨询和面对面咨询的咨询效果相当;电话咨询效果不及前两者。


    从来访者角度看,面询和视频咨询各有所长:

    -有的来访者更倾向在家或者咨询室外的场所,选择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可以摆脱现实空间的束缚,同时还能够进行精神交流。


    -有的来访者更加在意现实空间的互动,因此更加偏好面对面咨询。


    在咨询师水平较为接近的情况下,选择个人更偏好的咨询方式,与咨询师建立稳固的工作关系,有助于咨询获益。


    尽管远程视频形式可能存在局限,但在当地没有咨询师时,不妨尝试视频咨询形式。


    虽然视频咨询确实会磨损一些非语言信息,但靠谱的咨询师远比咨询方式更重要,视频咨询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相比于咨询形式,咨询师的资质/专业能力,以及咨询师与来访者是否合适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五、什么样的咨询师是靠谱的


    1.看咨询师的专业背景,是否接受过至少一个心理咨询长程培训(2年或以上)

    2.执业过程中长期固定地接受专业督导

    3.重视并接受过个人体验(分析)

    4.持续地学习成长,时刻保持伦理边界


    壹点灵心理服务平台现行入驻标准涵盖上述4条标准,重视心理咨询师个人资质和持续精进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陈红, 汪卫华, 袁水平, 王芳, 冯冲, 王彦彦, 施建安, 余海鹰, 王俊红. (2010). 远程心理咨询与面对面咨询的对比研究.精神医学杂志, 23(2):128-129.

    [2]何珍妮, 陈振华. (2021). 网络心理咨询的优势、局限以及咨访双方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 心理学进展, 11(9), 2172-2181.

    [3]Rowe, N., Gibson, S., Morley, S., & Krupinski, E. A. (2008). Ten-year experience of a private nonprofit telepsychiatry service. Telemedicine and e-Health, 14(10), 1078-1086.

    [4]Vongtangswad, S., Tuicomepee, A., & Sirikantraporn, S. (2017). Client Perspectives on Single Session Chat-Based Individual Online Counseling among Undergraduates. Journal of Health Research, 31, 271-279.


  • 第1次做心理咨询,我该准备什么?


    一、严格遵守咨询时间


    您可通过自主选择咨询师顾问推荐咨询师,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与咨询师协商并确认咨询的时间,在确认咨询时间后请按时赴约。


    若您出现迟到、爽约导致咨询无法正常进行,则按规定收取相应费用。


    1.线下心理咨询

    如果预约的是面对面咨询,请确认咨询门店,提前查询好路线,预留10—20分钟左右的时间,找到咨询室,填写咨询协议以及登记信息表,等待心理咨询的开始。


    2.线上心理咨询

    如果预约的是网络心理咨询,请在咨询前找到一个安静、私密且不会被人打扰的空间。建议提前5—10分钟左右调试好设备,包括网络、摄像头和麦克风等,确保咨询时能够顺利使用。有任何操作疑问可随时通过app联系客服“小壹”寻求帮助。



    二、思考你想聊的问题


    1.理清你的困扰

    你可以提前想想,是因为什么想来做心理咨询,想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哪些问题。把这些提前列出来,有助于在第一次咨询时更清晰准确地表达。


    同样您也可以将困扰内容整理成一段文字,并提前私聊发给心理咨询师,以节省咨询的时间。


    -我为什么现在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我希望咨询师在哪些问题上帮助我?

    -有哪些事我很难当面讲出来的?

    -是不是有好几个心理问题困扰我?我最希望哪个先得到解决?

    -我生活中是不是有什么事物会阻碍我自身的改变?如我自身对改变的恐惧,或缺乏时间等。


    2.与咨询师真实表达

    如果你对这些内容不清楚,也没关系,你只需要按照你自己的方式表达,无论是含糊不清的想法,还是担心、犹疑、紧张,甚至是不屑一顾的感受,你都可以跟心理咨询师表达。


    如果你有精神科的诊疗经历,曾经或正在服药,这些重要信息也请在咨询时告诉咨询师。



    三、保持放松的心态


    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感到紧张、局促都是正常的,因为进行心理咨询意味着你要接纳一个人的咨询背景,并愿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向Ta倾诉,以期获得帮助,这会让你有紧张不安和尴尬的感觉。不过没关系,请放轻松,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就好。


    对第一次咨询不要过于心急,前几次咨询主要是收集您的信息,评估您的心理状态和问题,并非一次咨询就能解决您的所有问题。


    同样咨询不是要快速地给你提供解决方法,而是授之以渔,让你能够拥有自己处理困扰的能力。适当调整对第一次咨询后“一切就都好了”“我和他人的关系能够立刻改善”等的期待,因为改变通常是逐渐发生的。



    参考文献:

    [1] 冰千里.(2022).隔屏相遇:如何做好网络心理咨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第1次心理咨询中,会发生什么?


    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主要是在做了解来访者情况的工作。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的叙述,结合自己的观察,对来访者的情况做一个基础评估,与来访者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并明确咨询设置。



    一、明确咨询设置


    在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会和你明确一些咨询的设置,包括咨询的保密问题、咨询的时间和频率、如何取消咨询预约等等。你在期间有任何疑问,尽管提问和表达就好。


    1.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专业服务开始时,心理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及其应用的限度、保密例外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咨询时间和频率

    心理咨询师会结合来访者的需要和自身流派取向的设置,向来访者做出时间、频率的说明。


    3.预约和休假

    心理咨询师会让来访者了解预约的安排、如何取消或改约心理咨询以及节假日的休息。



    二、双方初步了解


    初次咨询和之后正式开展的正式咨询非常不同。第一次咨询会是和心理咨询师相互了解的过程,咨询师会帮助你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


    1.询问相关问题

    咨询师通常会问一些与你相关的问题,来初步了解你。比如:


    -你的症状是什么?

    -你觉得你当前的生活中有什么问题?

    -关于人生经历的一些问题,包括你的童年,教育,人际关系(家庭,伴侣,朋友);

    -你目前的生活状况,以及你的职业等等。


    2.进行个案概念化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通过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个案概念化。即通过分析你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个性特点、情绪状态等,对你的心理问题或困扰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便于后续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困扰解决方案。


    3.感受咨访匹配性

    你也可以感受咨询师带给你的感觉,与Ta在一起是否是放松的,是否愿意信任Ta,继续一起工作。不必急于在一开始强迫自己表达太多,随着对咨询师和咨询过程更加熟悉和信任,自然而然就会展开话题。



    三、讨论咨询目标


    第一次咨询时,咨询师需要知道你为什么要接受咨询,并且询问你在治疗中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需求或问题,从而与你共同讨论咨询的目标,此外咨询师还会跟你讨论哪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你,并商定咨询的计划方案。


    后续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为达成咨询目标而努力。咨询师对你的了解有限,咨询目标可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在后续咨询的过程中如想要进一步细化目标或者调整咨询目标和计划,你们也可以随时就此展开讨论。



    四、注意:咨询师可能不会直接给你建议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更多的是引导你,能帮助你创造一个可以安全探索自我情绪和思想的空间,并不会替你做决定或给你任何直接的建议。


    但是有些情况下咨询师会给你一些专业建议,例如:


    1.配合药物治疗

    咨询师有时会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建议来访者去看精神科医生,确定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进行心理咨询;


    2.必要时进行转介

    咨询师评估确实不适合帮助你,也会为你提出转介的建议,以便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帮助。


    因此,如果没有以上这些情况,你和咨询师的工作接下来会顺利进行,很有可能咨询师并不会给你任何直接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 (2018).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心理学报, 50(11), 1314-1322.


  • 第1次咨询后一般会有什么感受?


    一、来访者的各种咨询感受


    1.内心舒畅

    在首次心理咨询结束后,有的来访者因为在咨询师面前释放了压抑已久的情绪而如释重负;也有人因为感受到自己被咨询师倾听、包容和相信而感到安全与舒畅;还有人因为咨询师的看见开始以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等等。


    这些让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中感觉到舒适的部分,正是由于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了一个安全和信任的咨询关系,让来访者在咨询中感到舒服,愿意与咨询师合作,可以向咨询师畅所欲言。


    2.感受复杂

    也有一些来访者在首次咨询完反馈,感觉一直是自己在说,咨询师只在嗯嗯嗯,付了几百元的咨询费却没有得到很多专业建议和帮助,好像没有多大效果。对于咨询的感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并且出现很难受很抗拒的感觉,甚至对心理咨询感到失望,但这都是很正常的感受。


    在咨询师面前暴露自己的伤痛会让部分人感觉到不适,当心理咨询触碰到了来访者的问题根源,意味着你要重新感受一遍让你不舒服的感觉,这会让你排斥和抗拒,想要逃离。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你对于心理咨询有着不合理的预期,想要通过一次咨询解决所有问题;或者与咨询师的匹配性存在问题,让你在过程中出现不适感。


    如果你有些这些复杂感受,请记住,心理咨询是一个你与咨询师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合作工作的过程,你在咨询中有任何的感受,都可以在下一次直接跟咨询师反馈和表达,这是咨询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素材。



    二、心理咨询不是“一次见效”


    很多来访者想要通过一次心理咨询解决所有的问题,当咨询了一两次,没有达到“一键消除烦恼”的目的,就会产生无助感和失望感,这会叠加在其原本的问题上,让其更加难受。


    其实,心理问题的形成都非一日之寒。心理问题的改变,需要深入认识问题,慢慢清扫由过去伤痛带来长期淤积的情绪,再逐步调整思维、认知,改变行为习惯和应对方式,并不断地巩固成果,最后才能达成真正的改变。


  • 为什么咨询的时候都是我在说,咨询师不告诉我解决方案或者建议?


    一、咨询中都是我在说话正常吗


    一般前1-4次咨询为初始访谈,是进行心理评估和建立咨询关系的阶段。咨询师在工作时会更加谨慎,听你说为主,因为对你的情况还不够了解,所以最初几次咨询多是在收集信息,有时也需要介绍一些关于咨询本身或专业伦理的设置。


    另外,咨询师会通过基础的信息收集和必要的问题引导帮助来访者理清思路、明晰困扰,可能与你探讨咨询目标,初步商定咨询方向。


    所以在前1-4次咨询中,如果你感觉是你一个人在说,很浪费咨询费,或者对于咨询的体验和效果持比较负面的评价,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这让你觉得焦虑、有压力,或者困惑、尴尬,或者你需要咨询师给你更多的回应和反馈,请你直接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这些感受以及需要



    二、咨询师为什么不给我直接的解决方案


    1.咨询指向来访者发展和成长

    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平等、协助的关系,咨询师调动来访者的内在潜能来解决问题。


    来访者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在咨询初期心理咨询师谨慎分析和引导,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制定适用方案,帮助来访者唤醒更多内部力量进行自主探索


    2.表象背后的原因和期待不同

    来访者视角是:“我说了好多,咨询师不怎么讲话”,对交流互动状态有觉察,期待得到咨询师的更多支持


    咨询师视角可能是:

    A.需要给来访者更多时间来倾诉,让来访者进行表达、整理自己的思绪。

    B.看到了来访者的自主探索能力,给予适度的支持和回应能够帮助Ta更好地获得成长。


    您可以直接向咨询师表达不喜欢自己在自说自话的状态,来调和节奏不一的情况。


    3.过分具体的建议可能会削弱自主性

    来访者是自己生命责任的承担者,若咨询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可能会抑制来访者的内在动力削弱了来访者的改变潜能


    “提供建议”的行为可能一次性短暂满足了来访者当下的支持需要,但从更长远角度来看,来访者依然没有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扰和磨难,甚至会致使其产生依赖、阻碍创造性等不良后果。


    4.咨询师也没有人生的标准答案

    首先,咨询师是普通人而非圣贤,他们不可能有所有问题的最佳答案和解决路径,知道怎么做一定能解决什么事,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假设咨询师提出基于个人经验的建议,也可能不适用于来访者,甚至起到反作用,做出错误的决定。


    最重要的是,咨询不能迅速解决来访者的所有问题。


    急切地想要建议/答案的想法可能阻碍咨询,可以觉察到这个内在需要/冲突后,及时和咨询师进行交流



    三、咨询师在哪些情况下会给出建议


    1.来访者出现自伤或伤人风险

    当来访者出现自伤或伤人的想法、行为时,咨询师会提醒来访者行动的危害,并与有自杀危机的来访者一起制定安全计划,提出该采取什么行动和预防措施的专业建议,尽可能降低造成伤害的风险。


    2.咨询师评估需要提供建设性建议

    若来访者没有意识到情况严重、在做伤害自己、非有意违反秩序、道德或法律,或者有常识知识的缺失以致自身受伤等,咨询师会做出相关的建议。比如说精神障碍严重到需要药物治疗,或被性侵的孩子、被家暴的妇女等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犯。


    概括一下:❌具体的建议 ✅提供利于来访者的方向


    在咨询中,来访者和咨询师沟通的个人感受往往是工作契机。


    如果是在咨询初期,你感受到自己在咨询中得不到咨询师的回应,可以向咨询师提出你的感受,与咨询师一起探讨感受产生的原因,推进咨询朝向更加顺畅的方向。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需要建议”背后的需要,或许这正是通向改善自我的“转变之门”。



    参考文献:

    [1]张松. (2004). 心理咨询的良好咨访关系. 许昌学院学报, 23(6), 121-123.


  • 做完咨询,感到失望怎么办?


    一、咨询后感到失望正常吗


    前几次咨询结束后,你可能会有一些失望的感受:


    -咨询了一两次,你感觉没有达到“一键消除烦恼”的目的,因此产生一种失望感;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并没有直面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反复问你童年相关的经历,你感到很不理解;


    -咨询几次好像并没有让你感觉好一些,反而让你感到挺痛苦的,甚至感觉是“花钱找罪受”……


    有这些感受,其实很正常。重要的是这些失望感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如何去处理,从而让咨询变得更加有效。



    二、产生失望的原因


    1.本身的不合理信念

    面对工作的压力、生活中的琐碎、亲子教育的苦恼、伴侣间的冲突等等,都会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而这些恰恰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成长的议题所在。


    很多来访者都迫切地希望自己的烦恼被一键消除,这显然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一两次咨询结束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产生了失望感,这种失望叠加在原本的问题上,让其更加难受。


    心理问题的改变,需要来访者深入认识问题,并抵抗住外界环境和他人一直以来的不良影响。慢慢清扫由过去的伤痛带来的长期淤积的情绪,再逐步调整思维、认知,改变行为习惯和应对方式,并不断地巩固成果,最后才能达成真正的改变。


    2.咨询的关键阶段

    有时这种失望感这可能意味着你出现了“阻抗”,也就是对于治疗的反抗,你会通过各种方式想要逃离和回避。


    同时这说明你和咨询师的工作,进入了更加深入和关键的阶段,也是突破和进步的开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对咨询失望后产生的感受,以及如何处理这种感受,可能和你在生活中的处理方式类似。比如:以往失望时,你习惯压抑自己的感受,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应对,在咨询中,你感到失望后很有可能也会把这种感受藏起来,不往外讲。


    而心理咨询最重要的一环,是谈论并梳理自己的感受,因为这样才能了解到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从而意识到过去的行为模式是改变的前提。


    3.咨访不匹配

    如果你与咨询师会谈了三四次之后,你仍感到在咨询过程中双方的沟通并不顺畅,感觉自己无法信任这位咨询师,难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不愿意与这位咨询师进行下一次的咨询,内心感到抵触,有难受或失望的体验,那么可能就是咨访不匹配的问题。



    三、该如何处理失望


    1.与咨询师讨论你的感受

    你所有的感受都是咨询中重要的材料。因此,当你对咨询感到失望时,不要担心会冒犯到咨询师,请放心大胆地告诉他,和他讨论以往无法向他人表达的东西,这不仅会带给你全新的体验,也能够让咨询师更了解你,更好地帮助你,最终收获改变和成长。


    2.寻找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如果你的失望感是来自咨访不匹配的问题,那么建议你可以考虑更换咨询师,去寻找更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请不要因此失去信心:你可以放弃不适合你的咨询师,但是不要放弃帮助自己。



    参考文献:

    [1]赖丽足.(2019).心理咨询的语言使用、情感倾向对咨询过程和结果的预测(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 做完心理咨询后,觉得不舒服,还要继续吗?


    一、咨询中有不适感正常吗


    咨询期间产生低落、悲伤等不适感属于正常现象。


    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积极关注来访者,无条件支持的状态允许来访者有各种表达,正是咨询允许情绪宣泄,来访者才更加敏锐地感知到自己的消极情绪。随着咨询阶段的深入,来访者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复杂情感体验。


    心理咨询起效的过程呈曲线上升趋势,长期看来,心理咨询能够有效地提升总体幸福感。但在咨询过程中,不同的来访者可能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适跟情绪体验的回落。



    二、产生不舒服感觉的原因


    1.创伤记忆重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不愿被人触碰、甚至自己都不敢靠近的“隐秘角落”,咨询的过程可能会让你走进早年的一些创伤回忆,将内心深处的创伤揭露出来而再次感受到极度痛苦,使你重新陷入恐惧、紧张、绝望或悲伤等负面感受中。


    2.移情

    移情是咨询中常常遇到的情况,指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一些情绪和情感体验,这些情绪、情感体验和来访者生活中重要的人和事(包含过去和现在)相关,与咨询师本身关系不大,也就是来访者的某种人际体验或旧有模式此时此地的咨询现场


    负移情是来访者将敌对、不满、怀疑等不好的负面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在精神分析/动力学咨询中,移情分析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帮助来访者觉察顿悟的咨询技术。


    3.阻抗

    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1)来访者不愿否定自我不敢面对困难,来访者抱着改变或者发展自己的目的来咨询,因此需要面对改变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倾向认为熟悉的是安全的,对不熟悉、对未知状态感到不安,因而产生畏难心理。


    (2)不愿放弃各种既得利益,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深层的心理冲突


    (3)还可能是由于来访者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动机引起的。


    阻抗让咨询者愤怒,影响工作满意感、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导致来访者不再轻易袒露自己、退却或直接放弃治疗。


    4.不适应咨询设置

    咨询结构的设置可能会带来强烈的挫折感,50分钟高浓度的共情情境,结束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或者单次较高的收费且较长的周期也是阻碍来访者继续求助的原因。



    三、不舒服感觉的类型


    1.来访者阶段性的不适感

    解决心理困扰是一个往复渐进的过程,做出改变是消耗心理能量的,可能会间歇性遇到瓶颈和后退期。也可能随着咨询深入领悟阶段,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发掘心理问题根源,曾经经历过的痛苦体验被激活,我们本能地想要逃开。但往往这个痛苦的时刻,却是咨询中最能产生进展、推动咨询过程进步的契机。


    2.咨询师的工作方式不适用

    咨询师的不当情感反应会让来访者产生挫败感,觉得周围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甚至由此产生新的问题。


    当你感受到咨询师的沟通或回应方式让你不舒服,尤其是前几次咨询中有这样的感受。你需要及时地告诉咨询师,能够更好地推进咨询。



    四、出现不舒服感觉之后怎么做


    1.觉察自己的状态

    分辨自己的不适感是哪一种,不舒服有多少是个人原因、多少是咨询师原因:如果是因为咨询没能“立刻见效”,那么需要调整心态,给自己更多耐心和时间;如果是上述创伤、移情、阻抗等情形中的一种,了解到自己这些感受产生的原因,让感受暂时停留、允许自己带着感受继续进行咨询。


    2.向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感受

    来访者的感受是推动咨询工作的契机,这些感受可能帮助你实现深层蜕变。直面它们,与咨询师共同讨论你的经历和情绪,以及你们之间的咨询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推进咨询顺利发展。


    但如果这种不适感源于咨询师个人风格的沟通方式和言行态度,那么你应该及时向咨询师反馈你的感受,与咨询师商量做出适当的调整。


    当你判断是咨询师的问题,并向他提出了不舒服的感受,而他选择了无视、争辩或在多次调整后仍然不符合你的预期,使你对咨询师和咨询工作本身产生强烈负性感受,你当然可以选择更换咨询师,我们将帮助你找到更适合的咨询师。



    参考文献:

    [1]程凤.情感反应技术在心理咨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4). 心理技术与应用, (7), 52-55.

    [2]胡姝婧, & 江光荣. (2008). 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16(4), 567-575.

    [3]赵静,贾晓明,王伟.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201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7(8), 591-596.

    [4]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3). Recognition of psychotherapy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23(3), 320-330.


  • 如果咨询超时了,比如50分钟的咨询,结果聊了90分钟,我需要加钱吗?


    一、维持咨询设置是咨询师的责任


    如果没有明确与来访者商议,而是咨询师本人忘记控制时间,无视超时、故意为了加收超时费而延长时间,以及单方面认为应该继续而选择延长咨询时间等情况,来访者不需要承担额外付费。


    在心理咨询中,严格遵守并维持咨询设置(包括咨询时长)是咨询师的责任。通常在咨询的一开始,咨询师就会与来访者商定,明确告知来访者咨询设置、双方的咨询时间、每次咨询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等相关问题。



    二、特殊情况的发生


    1.提前共同商定

    部分来访者在前两次咨询就表示因为时间或距离等客观原因无法保持规定咨询频次,可以在与咨询师的商定下将每次咨询时长进行延长,因为家庭咨询多人参与等特殊原因,与咨询师商定咨询设置就是固定每次90分钟。


    2.“说不完”的情况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通常在咨询中会出现“说不完”的情况,咨询师根据你的状况,与你提前探讨与商定是否需要延长时间至90分钟或2个小时,并且增加咨询费用。如果来访者表示同意,那么这种咨询超时的情况是需要来访者额外按比例加钱的。


    3.临近结束突发紧急事件

    来访者在快结束时突然告知重大事件/“秘密”,如正在被虐待、性侵,或存在伤害到自身或他人的严重危险,咨询师需要进行专业评估与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继续进行干预。


    4.来访者需共同遵守设置

    一些来访者常常因为觉得咨询服务的时间就是钱,在咨询师提醒本次咨询时间已经结束之后,还故意“滔滔不绝”延长咨询时间,来满足自己付费咨询的“占便宜”心理。对于来访者来说,共同遵守时间设置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于当前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咨询的效果和效率。


  • 为什么我有事没来,也要收我的钱?


    一、没来咨询也收费


    来访者预约了咨询,但因个人原因爽约、未提前12小时进行改约、未做出必要说明,需要收取相应费用。特别是在已明确费用说明的前提下,仍然爽约则需要自己承担结果。


    这是因为心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咨询师的特定时间、场地服务等。


    咨询师可预约段有限成功预约后咨询师的时间、场地都会锁定保留,该时段不再对外开放。即使来访者未能到场,咨询师也仍旧做好了咨询服务准备,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等候,无法为其他人提供服务,所以需要收取对应的费用。


    更容易理解的类似场景:预约购买各类票(演唱会、电影票、机票)相似,因为预约占用了相应时段、场地等,他人无法预约,同样需要支付相应费用。



    二、为什么这样设定


    一方面,来访者按时咨询、收取预约费用对咨询的意义在于规则约束、更具真实感;另一方面,这种稳定的工作感,有助于咨访关系的稳定。


    从长远来看,这是对来访者有益的设置,也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权益的保护,有既定规则限制,增加责任感自我控制感,同样是促进来访者改善的重要环节



    三、注意事项


    1.咨询前准备

    预留充足时间,便于去往咨询室,或者提前准备好咨询想要交流的内容。


    2.其他情况

    -如果来访者发现自己会迟到,也请不要有心理负担,咨询师会在咨询室内或者在线上耐心等待你,尽心在咨询时段内提供服务,不会因为迟到而影响咨询,但是因来访者原因迟到的时间一般不予补足。若是习惯迟到,也可以就“迟到”话题展开讨论。


    -如果咨询开始前,来访者在未超出退换时间时(一般为距离预约时间12小时以上)可以直接退款或及时与咨询师联系,进行时间调整,也可以通过咨询顾问协助更改咨询时间。


    -若临近咨询时间,来访者因为个人原因临时有事不能赴约,咨询师在该时间已经无法重新安排个案,需要照常收取该时间段的费用,当然如果出现紧急事件、突发状况、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情况时视具体原因决定处理方案。


  • 跟咨询师发生冲突怎么办?


    一、有“冲突”未必是坏事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冲突”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与咨询师发生冲突,并不一定意味着两人的咨访关系一定会破坏,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这段咨访关系就此结束


    在心理咨询中,冲突不仅不会影响咨询关系和进程,反而有可能是一个深入了解和帮助你的契机。因为在咨询中,人们很可能会把自己习惯的模式带入咨询室,带入到和咨询师的互动里或因为移情将许多曾经对重要他人的感受和体验加诸到咨询师身上


    心理咨询师会倾向于以一个专业客观的视角,去观察冲突发生的整个过程,分析移情与反移情。注意到一些平常咨询中不常见的现象或细节,去理解你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应对问题,并通过这些发现更好地帮助你成长。



    二、处理“冲突”是咨询的一部分


    实际上,与心理咨询师一起处理“冲突”,也是心理咨询工作的一部分。


    你可以试着向咨询师来表达你内心真实的感受,诸如对咨询师的信任或不信任、愤怒、无力、不满,咨询师会和你一起尝试解锁、化解冲突,深入理解你的情绪源头,调整不良的人际关系模式。


    也许很多人还会发现很难把这些感受说清楚,过往对自己的情感都是压抑的忽视的,这也需要不断地尝试、练习,慢慢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最后增加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都不能觉察和表达情绪,想要完全控制情绪将是困难的。



    三、处理冲突的原则


    去冲突,但不破坏,是一个基本原则。


    冲突不能发展出严重的破坏性,例如伤害自己或咨询师的身体。当破坏性的攻击延伸到咨询之外的空间里,咨询关系就被破坏了。


    此外,如果咨询师对你造成破坏性攻击,违反了专业伦理请及时联系壹点灵平台客服进行投诉反馈。



    参考文献:

    [1]焦翊修 & 吴亚美.(2016).探究心理咨询中的咨询师、来访者及咨访关系. 学周刊(16),184-186.


  • 可以在咨询时间外与咨询师联系吗?


    一、可以在咨询时间外与咨询师联系吗?


    在正式咨询时段之外,尽量不要与咨询师进行日常生活化的联系,或是实时发送情绪困扰、汇报事情发展的动态等。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工作素材,这些素材只有在咨询设置的保护下进行充分讨论,才会有帮助。如果在咨询室外联系,一些关系、感受、情绪等会被释放在咨询室之外,扰乱咨询设置,影响咨询效果


    作为一种专业角色,咨询师只能在咨询设置内的工作状态为来访者提供服务,这个工作状态是从您在预约好的特定时间进入咨询室(或者远程接通视频语音)的那一刻才开始的。


    咨询时间外的联系,无论是预先准备的信息、个人表达或感悟,还是迫切地想寻求怎么做的建议、或想建立维持朋友关系等其他交流,都对咨询无益,甚至会严重损害咨询效果。



    二、限制咨询外联系的意义


    1.遵循咨询伦理,明确边界


    咨询师在咨询时间和设置下的姿态状况或思维方式,都是有别于生活状态的。所以,不在咨询时间之外谈及心理问题是对来访者的保护。因为咨询师无法像工作状态那样积极回应你、时刻承接你。


    咨询时间外的往来模糊了工作关系的界限,将咨询和生活混合在一起,削弱了咨询时间内产生的效果,让来访者产生过度依赖,也会消耗了咨询师自身的能量。


    同时,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联系存在超越咨询关系的可能,一些来访者可能对咨询师抱着极高的期待,认为对方是世界上唯一理解自己的人,想发展其他更亲密的关系,一旦幻想破灭对自己带来伤害。


    专业关系以外的其他联系,也会使咨询师无法客观公正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造成损害来访者福祉、产生不利影响等后果。


    2.保障咨询状态,全心投入


    基于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的、设置固定的助人服务,需要咨询师全力投入,对每一位来访者负责。专业的咨询师在咨询时间外不会消耗过多精力,以恢复个人能量,保证良好的咨询状态。


    若来访者在咨询时间外联系咨询师,咨询师可能在做其他来访者的工作或正在休息和调节。此时,来访者的联系也是一种对咨询师个人私有时间的侵入,容易造成咨询师耗竭


    假如来访者在咨询时间外联系了咨询师,得不到回应,也可能挫伤一部分信心、消耗几分热情,破坏了咨询中建立的安全信任的关系


    因而,良好而稳固的咨询设置,便于咨询师更好地支持和帮助来访者,不受困于私下往来可能带来的消极反应。



    三、特殊情况说明


    有几种特殊情况你可以联系心理咨询师:


    1.时间等事务性沟通


    如客观原因需要询问以确认可约时间,或调整已预约的咨询时间等,可以和咨询师进行私聊协商,也可以通过平台顾问协助联系咨询师。


    2.前期匹配确认


    部分来访者在前期寻找合适的咨询师时,可能会有特定维度的要求需要确认咨询师是否匹配自己的问题,或是已经购买后想把基本情况通过文字同步以节省咨询时间,此时你可以在咨询前将个人主诉汇总成一段文字,一次性发送给咨询师。


    而当咨询已经在进行过程中,两次咨询间隔的空余时间发送个人情绪困扰或生活化信息,就属于上文所述应当避免的情况了。


    3.危机情形协助


    如果你情绪波动很大或者有自伤伤人的紧急状况,优先求助当地的医院机构、危机干预中心、心理援助热线,并及时告知亲友,务必将个人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


    其次,如果在正式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曾识别风险、与你商定安全计划,其中包括紧急情况时可联系咨询师,这是尊重生命的特殊情况而非惯例,处理时也会非常节制。


    当咨询师收到你的紧急消息(可能会存在延时,因此优先求助亲友与就近的专业单位),会启动对于你的危机支持措施,包括立即报警、联系紧急联系人、危机干预单位、协助入院治疗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 (2018).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心理学报, 50(11), 1314-1322.


  • 可以和咨询师做朋友吗?


    在咨询关系存续期间以及结束后三年内,是不可以和咨询师做朋友的。



    一、咨访双方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关系


    咨访双方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关系,双方的互动只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已预约时间的心理咨询室或远程视频中,才可能有效果。


    如果咨访双方成了朋友,那么咨询就无法规范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多个场景混淆,多种关系互相影响,咨询师会因为私人的感情而无法保持中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咨询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严重的多重关系不仅会损害来访者福祉,咨询师自身也会因为违背伦理规范而被处分、甚至剥夺从业资格



    二、“双重关系/多重关系”是什么


    以下摘录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针对多重关系的要求说明:


    1.7 心理师要清楚了解多重关系(例如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展家庭、社交、经济、商业或其他密切的个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损害寻求专业服务者福祉的潜在危险,尽可能避免与后者发生多重关系。在多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专业措施预防可能的不利影响,例如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多重关系可能的风险、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多重关系不会影响自己的专业判断,并且不会危害寻求专业服务者。


    1.8 心理师不得与当前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沟通与交往。心理师不得给与自己有过性或亲密关系者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一旦关系超越了专业界限(例如开始性和亲密关系),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寻求督导或同行建议),并终止专业关系


    1.9 心理师在与寻求专业服务者结束心理咨询或治疗关系后至少三年内,不得与其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的沟通与交往。三年后如果发展此类关系,要仔细考察该关系的性质,确保此关系不存在任何剥削、控制和利用的可能性,同时要有可查证的书面记录。



    三、“双重关系/多重关系”的危害


    根据心理咨询师伦理守则要求,咨询师需要避免与来访者出现“双重关系/多重关系”,这个关系包括朋友关系。为了保护来访者的利益,甚至会要求咨询师在和来访者咨询结束三年之内都不能发展朋友关系


    1.避免来访者过度依赖


    如果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朋友关系,就意味着来访者只要有问题就想要随时联系咨询师,依赖甚至依靠咨询师来帮助来访解决问题。那么来访者就会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来访者的人格完善与个人成长。


    2.保证咨询师中立态度


    咨询师保持价值中立态度才能够对来访者得到问题有着客观的理解,一旦陷入双重/多重关系,就会有更多的情绪卷入,这样会严重影响咨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 (2018).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心理学报, 50(011), 1314-1322.


  • 心理咨询要做几次,只做一次可以吗?


    一、咨询一次能解决问题吗?


    一次心理咨询基本不能解决问题。


    心理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可能通过几次咨询就能全部解决掉。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个人的性格、观念和长期的应对模式有关,是由从出生至今十几年几十年间的人生经历塑造的。


    成长是一个缓慢而深刻的过程,改变必然会带来打破旧稳态的阵痛,不可能一蹴而就。


    医治身体时,有的患者会问:“大夫我的病严不严重?一次能医好吗?”,正常情况下,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对常见的疾病都不会轻易断言治疗效果和痊愈时间,因为影响身体健康的个体因素很多。假如有人保证药到病除,恐怕恰恰要提高警惕


    同理,影响精神健康的因素也太多了,一次心理咨询无法帮助来访者治愈心疾,甚至还未来得及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貌。


    因为工作方向方式不同,各流派的咨询节奏有差异,但也没有什么咨询技术能保证快速起效,最终获得多大的价值还取决于来访者改变的决心和力量。如果通过1个小时交谈就能大彻大悟脱胎换骨,未免过于神化了心理咨询。


    为了确保来访者获得针对性的心理帮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综合来访者情况,初步进行评估,制定咨询方案。来访者的当前困扰咨询目标、人格特质、认知水平、问题复杂程度、所处环境等情况不同,所需咨询时长和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


    心理问题与身体问题的不同在于,内心的伤痛往往隐藏更深难以发现容易反复、治标不治本。也正因如此,心理问题的改善更加需要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协助


    来访者抱着理性的期待参加心理咨询,以合作的心态和咨询师进行咨询,以主人翁的身份承担自己的生命责任,更有助于从咨询中获益。



    二、咨询是动态持续的过程


    初次心理咨询前后,有些来访者表达自己的疑惑和想法:“专业咨询师能够一次咨询改善所有问题吗?”、“感觉轻松很多,不用继续做了吧”。


    上述想法存在两种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偏差:

    一种是认为咨询一次就能解决长期困扰的问题;另一种是认为首次咨询中释放了部分压力、舒缓了情绪,便可以结束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发展动态变化的过程,包含了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建立信任关系、处理情绪、澄清问题、来访者再次变化发展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决定了心理咨询几乎不可能一次见效。


    因为改变的发生、心理的成长、个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是需要时间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周期在一两个月至一两年都是正常的,次数依具体情况而定。


    心理咨询中很多问题是经过长期累积形成的,比如早年创伤经验,相对恶劣的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植入在内心深处的不良的认知信念、厚重的防御机制不合理的行为处事和应对模式等,这些问题都不可能一次咨询便得到解决。


    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主要是在做了解来访者情况的工作。咨询师与来访者会有初步的接触、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会根据来访者的叙述,结合自己的观察,在咨询师专业理论受训背景的基础上,对来访者的情况做一个基础评估、匹配性判断、并明确咨询设置


    当然,每次的咨询随着你情绪的宣泄都会让你感觉好了很多,但如果一次就结束咨询,那咨询的情绪改善效果持续得可能不会太久。没有进一步领悟和成长,没有深入疗愈根源,当遇到其他问题恐怕你还会陷入同样的情绪漩涡。



    三、心理咨询一般需要多少次呢?


    心理咨询具体需要多少次,与来访者面临的问题和咨询的目标有关。通常情况下,是在咨询初期由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的,并且根据咨询状况的动态发展,可以再进行讨论后增多或减少次数。


    虽然心理咨询无法一次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每次咨询都会有相应的效果和意义,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信任的、合适的咨询师更有助于咨询起效。


    当你的问题是解决一些短期(3个月内)出现的症状或问题,这样的咨询通常会在5-7次左右能够完成。


    对于大多数心理困扰而言,8次咨询至少有50%的来访者有显著的好转(Kopta,2003),26~28次咨询(Kopta,2003)或者在接受咨询6个月后75%的来访者有显著进步(Barkham et al., 2006),所以8~30次是比较普遍的咨询次数。


    当你的问题是希望解决一些长期的困扰,进行更多的自我探索和成长,或建立更加健全稳定的人格时,可能会需要相对的长程。


    相信经历过长程心理咨询的朋友都会深有感触,将时间和精力用在疗愈自我和探索成长中很值得,请给自己和咨询更多一点耐心。



    参考文献:

    [1]Barkham, M., Connell, J., Stiles, W.B., Miles, J.N.V., Margison, F., Evans, C.,& Mellor-Clark, J.(2006). Dose-effect relations and responsive regulation of treatment duration: The good enough level.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4, 160-167.

    [2]Kopta SM. (2003).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psychotherapy: A defining achievement for Dr.Kenneth Howard.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9(7), 727-733.


  • 咨询几次后,怎么判断咨询师是不是适合我?


    一、是否建立「治疗同盟」


    咨询师通过专注倾听与共情回应,让你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注,从而双方建立了一种有足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关系,这种咨访间的关系往往会被称作治疗同盟。研究发现当咨访双方建立了治疗同盟时,咨询效果才会明显有效(谌燕,2019)。


    当你与咨询师建立了治疗同盟后,你会感受到:


    1.沟通顺畅

    你可以没有负担地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咨询师通常都能准确地理解、共情;同样咨询师所说的内容和反馈,你也能很轻松地听明白并感到被回应,你们之间的沟通是同频的。


    2.有所启发

    在咨询期间你感到有所启发,你发现咨询师带领着你,对事物的理解变得深入和细致,更加清晰地认知所面临的困扰核心,或提高了情绪调节能力,唤醒了你对现实生活信心


    3.愿意复约

    在与咨询师的交流中,你感到有兴趣、有热情、有效果,你认可咨询师是可靠的、专业的、值得信任的,愿意和咨询师继续工作下去,咨询结束后会期待下一次咨询的进展


    如果你有以上的感受,说明你和咨询师建立了良好的「治疗同盟」,这位咨询师是非常适合你的!



    二、感觉不适合怎么办?


    1.坦诚与咨询师沟通

    如果你在咨询过程中,心中存在“咨询师可不可靠?分析的对不对?能不能帮到我?”这些疑问。


    可能意味着你内心对于目前的咨询已经充满负面感觉,包括咨询师不理解我、不喜欢咨询师说教式沟通、感觉专业性不足、咨询技术很蹩脚、价值观有冲突、只会顺着说没什么用、无法提供帮助等这些可能令你不适的感觉。


    建议你将这部分感受和想法,在咨询中坦诚地和咨询师讨论。


    一方面是因为在咨询关系中的反应很可能是你旧有模式的体现,是对重要他人不满的移情,可以借着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


    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去了解咨询师的视角,找到引起冲突的原因,解开可能的误会,同时考察这个咨询师是否真诚地想提供帮助,有能力对你有所助益,以及是否匹配。


    2.考虑更换咨询师

    如果和你的咨询师讨论过,你的不适感依然存在,并且强烈影响你在咨询中的状态和求助意愿。你判断更换咨询师能消除不适,当然可以考虑找一个更合拍的咨询师。


    按照已有的经验预先用一些维度去筛选排除,提高咨访匹配性。之后也可以将之前咨询里发生的不适感受,新更换的咨询师讨论,对于你的成长也是很有助益的。


    如果你换了好几位咨询师,都存在感到不适合的情况,记得要重视这个“TA不合适我、帮不到我”的感觉,甚至要在往后的咨询里优先处理这个关系议题,才能让治疗同盟更稳固可靠地建立起来,让咨询成为你可以交托自己的安全空间。



    参考文献:

    [1]谌燕.(2019).会谈初期咨询关系建立的社会行为结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2] How to Tell That You've Found the Right Therapist


  • 咨询一段时间后,不想再去了,我该怎么办?


    一、“不想去咨询”


    -咨询带来了压力

    来访者的不良体验来自于治疗关系压力、出现新问题(例如不良情绪)、问题未解决(例如想要咨询师帮自己做出选择)、治疗情境以外的压力等(冯强等,2020)。


    -感觉没有任何进展

    例如,受试者进行了大约1年左右约20次的心理咨询后,症状明显好转,社会功能改善。受试者觉得自己仍有提升的空间,感觉咨询没有进展,似乎卡在了瓶颈,对治疗师和咨询过程有些失望(冯强等,2020)。


    -想结束咨询

    一项关于来访者提前结束心理咨询的访谈结果显示,导致提前结束咨询的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与咨询师相关、损害咨访联盟的因素,以及来访者个人方面的因素(杨雪岭等,2017)。



    二、咨询中感受的意义


    在专业咨询设置中,出现上述感受是常见的,区别在于发生在咨询的哪个阶段。


    因为心理咨询的目标是成长和改变,“恰到好处的挫折”起到了内化心理结构的作用,咨询中无疑不会一直都是好感觉,其他负面的感觉同样有其意义。


    心理治疗专家Linden指出:对心理治疗和咨询中的负面事件和伤害性因素进行识别和管理,非但不是坏事,恰恰是好的临床/咨询心理学实践的标志(Linden, 2013)。


    来访者所产生的任何一种阻碍自己继续咨询行动的感受和想法、对咨询师的移情反应等都是咨询的重要工作素材。


    当你出现任何“不想咨询”的想法时,你都可以在咨询中,向咨询师充分表达感受与想法,即使是不满、敌意、愤怒,也可以自由地向咨询师表达。


    要特别提醒的是,咨询的阻抗通常也不是显而易见地表现为害怕改变,而是以各种各样公开或者隐蔽、甚至你都没有意识到的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使咨询难以进行。因为改变和成长是痛苦的,且认知行为上的失调也往往具有功能性,阻抗产生往往是咨询的契机



    三、可以这样帮助自己


    1.区分抵触感

    在前1-4次咨询中,处于关系建立和初步评估阶段。可能你感觉自己说的更多,咨询师说的更少,这是因为咨询师需要对你的具体问题和情况进行了解、评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更有针对性地与你协商确定后续的咨询方向和目标,所以请再多点耐心。


    如果你在4-10+次咨询时感受到想要放弃,或者多次更换咨询师仍没有明显成效,体验到了尝试改变旧有模式遇到的强大阻碍和后撤力,因而产生想逃避和放弃的念头,建议可以和当前咨询师再坚持一段时间,突破瓶颈取得进展。


    你可以把焦虑、失望和无力等各种感受和咨询师沟通,专业有经验的咨询师会识别阻抗,帮助你理解、消化和接纳这些感受。随着阻抗的修通、觉察的深入、力量的积累,或许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


    2.咨询师方式不当

    如果你感受到这些糟糕的感觉,是咨询师的胜任力不足、沟通表达方式不恰当、与你不匹配、不能理解你等因素带来的,那你更可以试着向咨询师表达,或更换咨询师。


    专业负责的咨询师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提升,当发现来访者在咨询中有不好的感受时,Ta可以在自己的专业训练中去深度理解这些感受,寻找督导和同辈的指导,并在恰当的时候反馈给你。


    如果你在咨询中不仅是主观上感觉到排斥咨询,而是受到了来自咨询师有意的二次伤害,请立即联系平台客服,平台将会做出伦理审查,保障来访者权益。



    参考文献:

    [1]冯强,赵旭东,刘亮,王艳波,陈发展. (2020). 心理治疗和咨询中来访者不良反应体验的定性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4(11), 903-910.

    [2]杨雪岭,张培宁,任家贤,马晓欣,谷文静,张小远. (2017). 基于来访者视角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中的伤害性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 114-118.

    [3]Linden, M. (2013). How to define, find and classify side effects in psychotherapy: from unwanted events to adverse treatment reactions. Clinical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 20 (4), 286-296.


  • 如何让咨询更有效?


    一、心理咨询有效的表现


    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通过症状减轻(消极心理的减少和积极心理的增加)社会功能改进生活质量提升家人朋友反馈积极变化等方式反映咨询效果,也可通过心理咨询师评估咨询前后变化(杨宏飞,2005)。


    例如,原本有睡眠困扰的来访者,咨询一段时间后不良思维和想法减少,入睡更快、不再频繁醒来,家人发现来访者状态变好。这些表现说明咨询已经开始起效。


    另外,研究显示,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效,而且各理论流派的疗效几乎相当(胡姝婧,江光荣,2008)。



    二、让咨询更有效的做法


    来访者可能误认为咨询效果只和心理咨询师有关,忽视了自己的重要性。作为咨询的参与者,来访者个人特点、咨询期望等会对咨询有影响。


    “如何让咨询更加起效”,是来访者可控的。具体可以做的事如下:


    1.积极的咨询期望


    在进入咨询关系之初,来访者会带着对咨询的好奇、疑问和不同程度的期待,同时会产生咨询相关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这些预设咨询的想法/信念是“咨询期待”。


    来访者的咨询期望很大程度上能够预测咨询效果,积极期望可以促进咨询更加顺利进行。当来访者认为咨询能够帮助自己时,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


    来访者积极预期咨询过程及效果时,便形成了咨询效果向好的暗示,增加了来访者自我效能感,推动咨询朝向更加积极的方向。


    2.适度的咨询动机


    来访者动机是影响行为改变和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关键问题。来访者自主接受咨询的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刘陈陵,王芸,2016)。


    较低的咨询动机反映出来访者自主求助意愿较低,例如青少年被家长来做咨询,会产生不愿意表达、难以建立咨访关系等问题。


    当然,动机也不是越高越好。咨询动机过高,对咨询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或急切地寻求问题解决方式,容易操之过急,产生心理落差。


    3.良好的合作状态


    真诚、耐心的状态,选择信任咨询师,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投入咨询,与咨询师一起工作,接受稳定而有力的心理帮助,在咨询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咨询的了解,更有助于咨询起效。


    心理困扰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咨询也不是“一次见效”的。尤其是对于已经长期存在的困扰,取得进展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一般来说,8~30次是比较常见的次数。


    研究显示:“治疗中会谈的次数与当事人进步和正常化的可能性呈正比,并较多会谈次数后问题复发的可能性减少”(夏勉,江光荣,2005)。


    如果想知道需要做多久咨询,可以向咨询师直接询问,与咨询师讨论取得的进展和你的感受。


    4.咨询之外适当的思考和练习


    除了每次咨询的那几十分钟的投入外,在咨询之外,你依然可以选择主动地进行思考、保持觉察,经过不断地调整、反复地练习,咨询的效果就会慢慢得到加固


    A.增加对自己情绪起伏变化的觉察,帮自己理解情绪、想法和事件之间的联系。


    B.主动调整和咨询目标相关的行为,如避免睡前进行高刺激活动(打游戏、吃宵夜等)以减轻失眠。


    C.尝试带着咨询中的勇气,向人际关系有冲突的对方迈出善意的一步,如另一半、父母、同事。


    D.去做和咨询师约定的练习或完成家庭作业,如拖延症的来访按照约定去制定行动计划并执行。


    E.饮食起居规律,积极锻炼身体,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进行咨询,更有助于咨询起效。


    以上作为参考,如果你暂时不想努力也没关系,或许还没到改变发生的时机,顺其自然和咨询师共同探索吧~



    参考文献:

    [1]胡姝婧,江光荣.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567-575.

    [2]刘陈陵,王芸. (2016). 来访者动机: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心理科学进展, (2), 261-269.

    [3]张亚,吴梦阳,王宇景. 大学生咨询效果及与来访者依恋风格和工作同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9):653-656.


  • 已经咨询一段时间了,什么时候结束咨询?


    一、咨询非正常结束是什么?


    心理咨询通常需要多次会谈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脱落(dropout)是心理咨询中常会发生的一种现象,大多发生在咨询早期,指的是一些来访者在没有与咨询师商议或者心理困扰还没有解决前,就结束了咨询。


    研究者结合咨询师评定、来访者爽约、单方面终止、临床情况变化等多个标准结合,将咨询中的非正常结束即脱落定义为:至少参加过一次心理咨询或会谈,在没有经过咨询师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停止咨询。


    包含:

    -没有按约定时间参加咨询

    -咨询目标尚未达成就停止咨询

    -来访者寻求的心理问题尚未解决

    -来访者单方面终止

    -未与咨询师讨论结案就结束


    咨询脱落后,来访者无法再从心理咨询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带着产生的不满、悲伤、沮丧等消极情绪中断咨询,可能加重困扰症状。



    二、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咨询?


    通常整个心理咨询过程的结束包含3种情形(贾晓明,2018):

    1.咨询双方都觉得咨询目标已达到;

    2.咨询师主动提出结束咨询关系;

    3.来访者主动提出结束咨询关系。


    当来访者达成咨询目标时,便是自然结束时。


    可以由两个部分来进行评估:

    一方面,来访者自身的感觉,觉得个人状态是否调整良好、症状改善是否满意、咨询目标是否达成;另一方面,基于咨询师的专业评估,根据来访者变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否找到并处理等来判断咨询目标达成与否。


    当来访者有如下感觉,就可以和咨询师讨论结束了:

    -我的不良症状已经基本消除

    -我的心结和创伤已经基本释怀

    -我可以理解觉察情绪并适度控制

    -我可以更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

    -我有了更稳定的人际亲密关系

    -我感觉有了更多动力和希望

    -我有能力处理可能发生的困难

    -我更加确定自我价值感和人生意义


    当来访者尚未达成咨询目标,以来访者的感受为主要判断标准时,并不一定要非要达到最初的咨询目标。


    比如来访者为了消除焦虑失眠进行咨询,在咨询中已明确焦虑根源、找到方法调整作息、入睡时间越来越短、并且精神状态良好,即使仍然会有焦虑情绪,也可以考虑结束咨询。


    或者来访者刚开始的咨询目标是解决职场中和领导的矛盾,咨询中随着问题探讨逐渐深入,可能转变为处理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的关系,咨询目标是可以动态变化的。



    三、如何妥善结束心理咨询?


    妥善地结束一段咨询关系能更大程度地巩固咨询过程中的成效,当你决定结束咨询,提前告诉你的咨询师。


    不需要担心咨询师会有负面情绪,也无需回避、退缩或延迟,坦然向咨询师提出你的想法,咨询师会从专业的角度帮助你结束咨询。


    咨询师通常需要从4个方面入手推进咨询结束(耿柳娜,张日昇,2000):

    1.咨询师评估来访者是否已做好结束的准备,使咨询过程以一种圆满的方式结束;

    2.回顾咨询过程的要点,检查目标实现的情况,对咨询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3.处理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处理分离性焦虑

    4.促使来访者将咨询效果迁移于日常生活中


    咨询过程的结束也需要一个过程,咨询师会逐渐减少咨询的次数,使来访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掌握获得的能力和技巧。


    A.降低咨询频次法:将咨询次数从一周一次逐渐改为两周一次,看情况再改为一个月一次,然后两个月一次。如果咨询师感受到来访者已有足够的自信,会再让其有一个月的休整期,以达到逐渐适应现实生活的目标。


    B.一时中断法:中断几个月的咨询之后再继续几次咨询,然后结束咨询,即让来访者接受一时的分离体验。



    四、咨询结束后可以再约吗?


    咨询结束后几周或者几个月,你可以再约见一次咨询师,反馈一下咨询结束后你的状况。


    这个时候,也许你再遇到新的状况,已经能够根据之前咨询的成果来更轻松地应对了,并不一定非要等到你又处在了困难或者危机的情况中才来。


    你可以只是来和咨询师巩固一下之前工作的效果,看看是否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咨询是一段帮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探索之旅,咨询师在你身旁帮助你找到方向、更投入地迈向前方。


    结束咨询后你慢慢学会自己向前,咨询师缓缓放手让你独自承担生活。


    未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有需要重新再约,咨询师都会耐心地支持和帮助你。



    参考文献:

    [1]耿柳娜, 张日昇. (2000). 心理咨询结束阶段的若干问题. 保定师专学报, 13(3), 82-83.

    [2]贾晓明. (2018). 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关爱平台能够为我提供哪些帮助?


    一、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

    即时心理服务,随时随地提供贴心帮助,缓解情绪压力、解决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烦恼和难题,促进高效工作、家庭和睦、生活幸福、人际和谐、身心健康,防范于未然。

     

    热线具备以下服务特色:

    严格筛选咨询师,要求具备500小时以上咨询时长、接受专业热线咨询师培训。

    专家实时在线,无需预约,全年7x24小时无休。

    提供情绪、工作、家庭、婚恋、亲子、个人成长六大板块的咨询。

    完全匿名通话,保障个人隐私。

    后台危机预警机制,平台及时跟进解决突发心理危机事件。

     

    二、线上心理教学课程

    根据大家心理方面的需求,定制心理学相关的学习课程,并定期更新心理课程内容。你可以通过视频课、音频课的形式进行自主自助式学习,提升心理方面的素养。

    通过线上微课的形式,可以利用个人的业余时间听课,安排更加灵活,形式也更加符合当下互联网环境下个人的学习习惯。

     

    三、心理测评

    SCL-90、MSQ等心理自评量表作为主要评测工具,辅以趣味性测评,你可以随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测试,即时获取测评结果和相应建议,并可以通过24小时心理关爱热线与心理咨询师取得联系。同时心理健康自评具备后台大数据统计功能,可以有效分析组织成员的多发心理状况,为组织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训练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

     

    四、心理科普知识

    心理科普知识是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可以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状况。平台采用喜闻见乐的形式,将心理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文化中,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升你的心理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

     

    五、线上图文咨询

    优选咨询经验丰富,专业背景、受训背景过硬的咨询师,3个工作日内对你提交的线上图文咨询进行回复,通过文字的形式帮助你打破特定的边界,更好的探索和了解自己,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 登录显示我的手机号不在使用名单内怎么办?

    如果出现图中所示的提示语,请先确认您的个人手机信息与预留在公司HR系统中的信息是否一致?如有变化,请联系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申请开通服务权限或者变更后台预留手机号码。

    如您来自Concentrix,请联系各地PSC团队更新手机号码。联系方式如下:

    psc.dalian@concentrix.com 

    psc.xian@concentrix.com 

    psc.chongqing@concentrix.com 

    psc.suzhou@concentrix.com 

    psc.shenzhen@concentrix.com 

    psc.foshan@concentrix.com 

    psc.guiyang@concentrix.com 


  • 心理咨询的范围?

    提供恋爱、情绪、压力、性心理、职业、人际、婚姻、家庭、个人成长等主题的专业咨询,及时有效的为您提供心理关爱服务。

  • 遇到平台技术问题怎么办?

    1、拨打壹点灵心理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热线:400-765-1010 (工作时间: 全年无休,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2、添加壹点灵工作人员企业微信。



  • 该找精神科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

    精神科是做药物治疗的;心理咨询是做谈话咨询的。

    1. 重度精神疾病: 在精神疾病发作时候,社会功能丧失,一定要接受精神科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无效。 在治疗后期社会功能恢复的时候,建议辅助心理咨询。普遍来说,精神类疾病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复发率,配合心理咨询能够降低复发率。

    2. 一般心理障碍/成长问题: 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心理咨询师也会评估来访者的状态,如有需要,会建议去医院就诊。

    3.如果你想先问一问,可以使用打电话功能。

    如需要做诊断,建议去三甲医院的精神科。


  • 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

    我可以在咖啡厅和咨询师见面吗?
    不能。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频率和固定的地点能够帮助形成这是咨询发生作用的基石。

    我的咨询师可以随叫随到吗?

    不能。咨询师会和你在咨询初期商定相对固定的见面频率(常见的是每周1-2次,传统精神分析可能会增至每周4-5次),和咨询师的见面和沟通都在这个框架内。 (特殊情况:当来访者处在自杀/自伤或伤人危机中,咨询师会联系必要的社会机构给予帮助)

    我可以和咨询师做朋友吗?
    在咨询进行中是一定不可以的。“双重关系”会使得心理咨询失去工作的有效性。 为了保护来访者的利益,有一些流派甚至会要求咨询师在和来访者咨询结束三年之内都不能发展朋友关系。 (警告:如果在咨询中你接收到咨询师的性暗示或者邀请发展性关系,请举报中国临床心理学会伦理委员会)

    咨询师会为我保密吗?
    会的。咨询前都需要签署保密协议(网络协议、邮件都有效)。并会告知:在来访者有伤人/自伤/自杀风险的情况下,咨询师会在来访者知情的状况下打破保密协议。

    我感觉咨询没效果,可以跟咨询师说吗?
    当然可以。心理咨询开始的头几次大多数都是评估、建立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往往来访者说的很多,而咨询师讲话很少。当你感受到失望、不满的时候,请一定和咨询师表达你的真实感受,也许这恰恰是能够使得你和咨询师一起向下工作的契机。

  • “有病”才需要找心理咨询吗?

    不是的。

    大多数来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在面对生命的各种不确定、遗憾、失望、孤独感、无意义感的时候,需要有对自己更多的了解,寻求支持、帮助,移除成长的障碍的人。


  • 我感觉咨询没效果,可以跟咨询师说吗?

    当然可以。

    心理咨询开始的头几次大多数都是评估、建立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往往来访者说的很多,而咨询师讲话很少。当你感受到失望、不满的时候,请一定和咨询师表达你的真实感受,也许这恰恰是能够使得你和咨询师一起向下工作的契机。


  • 咨询师会为我保密吗?

    会的。

    咨询前都需要签署保密协议(网络协议、邮件都有效)。并会告知:在来访者有伤人/自伤/自杀风险的情况下,咨询师会在来访者知情的状况下打破保密协议。


  • 我可以和咨询师讨论什么?

    面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合乎法律的框架内,您基本上可以倾诉或讨论任何问题:当前的困扰,希望咨询师给予的帮助甚至对咨询师的意见等。只要合乎法律,您不用顾虑“我能说什么”,不用花太多精力去自圆其说、去完善逻辑、去准确表达。您表达和诉求,专业的咨询师都会认真的倾听、理解和接受。

    专业的心理咨询,会严格的遵守保密原则,您只要真实地反映自己目前的问题和困扰——可以说,咨询的一部分意义,就是为了倾听和疏导来访者那些平日里无法对别人倾诉的困扰。

    所以,“我可以和咨询师讨论什么”并不应该成为您的顾虑,您可以和咨询师在合乎法律的框架内讨论任何您想解决的问题。同样,您的诉求、意见、想法等,咨询师都会与您携手,一同面对。


  • 我可以和咨询师做朋友吗?

    在咨询进行中是一定不可以的。

    “双重关系”会使得心理咨询失去工作的有效性。 为了保护来访者的利益,有一些流派甚至会要求咨询师在和来访者咨询结束三年之内都不能发展朋友关系。 

    (警告:如果在咨询中你接收到咨询师的性暗示或者邀请发展性关系,请举报中国临床心理学会伦理委员会)


  • 我的咨询师可以随叫随到吗?

    不能。

    咨询师会和你在咨询初期商定相对固定的见面频率(常见的是每周1-2次,传统精神分析可能会增至每周4-5次),和咨询师的见面和沟通都在这个框架内。 (特殊情况:当来访者处在自杀/自伤或伤人危机中,咨询师会联系必要的社会机构给予帮助)


  • 怎么确定我是否需要心理咨询

    “有病”才需要找心理咨询吗?


    不是的。大多数来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在面对生命的各种不确定、遗憾、失望、孤独感、无意义感的时候,需要有对自己更多的了解,寻求支持、帮助,移除成长的障碍的人。

    怎么判断我是否需要心理咨询?


    你的困扰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没有食欲、失眠、起床困难、难以集中注意力、情绪低落烦躁,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等等。 当然心理咨询是帮助一个人了解自己很好的一个途径。
    如果你愿意探索自己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家庭、感情;心理咨询都能给你和你的生活带来变化。  

    该找精神科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


    精神科是做药物治疗的;心理咨询是做谈话咨询的。

    1. 重度精神疾病: 在精神疾病发作时候,社会功能丧失,一定要接受精神科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无效。 在治疗后期社会功能恢复的时候,建议辅助心理咨询。普遍来说,精神类疾病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复发率,配合心理咨询能够降低复发率。

    2. 一般心理障碍/成长问题: 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心理咨询师也会评估来访者的状态,如有需要,会建议去医院就诊。

    3.如果你想先问一问,可以使用打电话功能。

    如需要做诊断,建议去三甲医院的精神科。

    我可不可以自我咨询?


    自我分析和接受心理咨询的体验非常不同。自我分析更多在理性层面,而心理咨询是你在发展一段特殊的“人际关系”,这个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生活里有很多办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大到宗教、哲学,小到旅行、读书、看电影、逛街、与朋友聊天等等,都能够帮我们认识自己。
    而当以上的方式都不能帮助到你的时候,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份特殊的"人际关系",你可以在这个关系中进行一个“修复性的情感体验”。心理咨询是帮助自己的方式之一。


  • 心理咨询有用吗?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咨询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我们平台上的心理咨询师都持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中国心理学会注册论证。不仅具有扎实的心理咨询专业背景,同时也具有丰富的个案咨询经验。

    只要认真配合,相信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咨询一定会帮助明显减轻痛苦的状态,缩短难受周期,并通过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逐步化解问题,重新回到健康、幸福的生活当中。


  • 心理咨询要进行多久?

    咨询“疗程”的长短,是在咨询中由咨询双方共同商定的,这和你面临的问题、咨询的目标有关。

    有的人仅仅只想解决一些短期的症状,或寻求短期支持,这样的咨询在几次就能够完成;

    有的人希望对自我做更多的探索和成长,寻求更多(人格层面)的改变,这样的咨询可能会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 心理咨询会产生“依赖”吗?

    咨询的目标不是让来访者依赖咨询师。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助人自助”。

    心理咨询师并不比来访者更高明,心理咨询师是帮助来访者探索和了解自己的“咨询工具”,愿意陪伴来访者一起去面对“未知的自己”,并帮助来访者建立生活中的“支持系统”。


  • 什么是心理咨询?

    依靠咨询双方建立的安全关系,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更多地理解和探索自己的行为和感受,并通过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心理咨询师通过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帮助求助者领悟到内心存在的冲突,矫正错误的认知,做出新的有效的行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

    整个过程,始终是求助者主动。咨询师只是起一种协助、指导的作用,不会主观地指示求助者一定要怎么样做或者一定不能怎么样做,与求助者共同分析、讨论、设想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方案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

    一句话,心理咨询师就是来访者的镜子。不仅帮他(她)看到自己不曾觉察的那一面,从而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而且把时候的阳光反射到阴暗的角落,暖遍他们的全身。

    当你的事业出现危机,当你的情感遭遇伤害,当你的婚姻发现裂痕,当你的子女面临学习障碍……

    心理咨询师就如同一个指路人,帮助解决这些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