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婚姻,如何治愈原生家庭之伤?

来源:壹点灵2021-10-18 09:552234

摘要: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婚姻,如何治愈原生家庭之伤?想要摆脱原生家庭之伤,就要先弄清楚它是如何影响婚姻关系的。家对其成员施展的影响不外乎四点:

  中国首档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中说:没有人的原生家庭是没问题的。

  诚然,生而为人,第一次做父母,难免诸多错失和疏漏。

  拥有幸福长久婚姻的个人,其原生家庭也并非完满无暇,但可以通过不断地成长自愈,跳脱出来,开启属于自己的崭新人生。

  01.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婚姻?

  想要摆脱原生家庭之伤,就要先弄清楚它是如何影响婚姻关系的。家对其成员施展的影响不外乎四点:

  1.提供保护

  安全感,是家最重要的一个属性。

  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在外面一受伤就哭着跑回家,扑进爸妈怀里寻求安慰,那是最好的金创良药。

  家是可以信赖的避风港,外面大风大雨的磨难都化为和风细雨的抚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当家庭无法给予这种最基本的感觉时,面对外界压迫,我们找不到释放通道,只能积聚在心,自舐伤口。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可以不勇敢,谁愿意始终坚强。

  缺乏安全感的人,习惯了一切靠自己,会刻意减少与他人的深层互动,因为原生家庭无法庇护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人不可靠。

  而婚姻是相互的依赖和牵绊,需要放心地交出自己、信任对方,余生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原生家庭安全感的给予匮乏,阻碍我们如此全身心地投入。

  2.提供安慰和鼓励

  湖南衡阳一名六年级女生因班主任偶然叫她“宝宝”而当场落泪,孩子说:“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叫过我宝宝,你是第一个叫我宝宝的人。”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工地,并且已经离婚。

  孩子从小缺少家庭关怀,旁人不经意的小小举动,就可能触发心绪开关,勾起前愁旧情。

  小时候获得的宽慰太少,长大后投射在婚姻中,要么不知节制想要得到太多,要么战战兢兢觉得不配得到这么多。

  控制和卑微一旦成为爱情的主旋律,就累人累己。

  3.提供教导

  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认知吝啬者”的说法:我们经常根据显而易见的表面信息和简单有效的策略评估信息,并做出决策,即利用直觉判断系统,以减轻认知负担。

  原生家庭就像一块模板,我们有意无意都在对其临摹,依样画葫芦地建立自己的家庭,除非格外关注,否则如无必要,我们不会多加更改。

  因此,良好的原生家庭循环成就美好的婚姻,糟糕的原生家庭“遗传”到新家庭中。

  4.提出要求或限制

  作为家庭中最弱小的存在,孩子总是适时扮演着听话以得到认同的角色,对父母提出的期望尽力遵守。

  乖乖吃饭、好好学习、不要惹事、不要吵闹等等要求若被夸张放大,甚至下发“不遵守就赶出家门”的最后通牒,对孩子来说,无异于收到死亡威胁。

  久而久之,对自我的认同就会习惯性地建立在满足他人要求之上,长大后,虽在理智层面明知这不合理,但感情上仍难一时扭转。

  当我们在婚姻中有所付出时,便易把必要的退让当做巨大的牺牲,失去自我认同的不快感重新袭上心头,进而矫枉过正,疏离伴侣。

  正如《热锅上的家庭》中所说:

  婚姻开始变成陷阱——一个原生家庭的复制品。

  02.摆脱宿命,获取幸福密码

  哈佛教授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结论中提到三个影响因素:

  (1)基因。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拥有什么样的家族,流淌着什么样的血液,会影响我们感知幸福的状况,比例是40%。

  因此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最大程度亦不超过生命质量的一半,可战可胜。

  (2)人生境遇。读什么样的学校,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等等外部环境,占比10%。

  比我们想象的少很多,对不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之类的行为就是在这10%上做努力。

  (3)正向行动。包括正向的思维模式和行动,占比50%。这是我们得以跨越过往深渊的关键。

  03.如何治愈原生家庭之伤?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著名的ABC情绪理论,就聚焦在正向行动的这50%,有助于我们以崭新的眼光看待原生家庭造成的万般裂痕。

  A(Activating event)代表诱发性事件,即种种原生问题;

  B(Belief)代表个体对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信念,即我们怎么看待那些既成伤害;

  C(Consequence)代表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即对伤害的反应。

  在揭露原生家庭背后的心理真相的著作——《热锅上的家庭》中,丈夫大卫和妻子卡罗琳的婚姻出现了严重危机。

  他们不停地争吵,一开始是妻子愤愤申诉丈夫的不顾家,丈夫予以压抑回避的沉默,然后在丈夫咆哮怒吼地反击中,妻子崩溃委屈的败下阵来。如此反复循环,痛苦不堪。

  最后家庭治疗师看穿了他们将原生家庭的问题带进婚姻的“把戏”:大卫之所以加班成瘾,并非出于经济原因或事业心,而是效仿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也是工作狂,从小疏离的父子关系,让大卫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可、获得重视,因而有意无意地模仿他——拼命工作。

  而卡罗琳从一开始的愤怒不满,到最后的委屈震惊,情绪转换的根本,是在争吵的过程中,将大卫视作了她强硬蛮横的母亲,小时候被训斥指责的无力感在这一瞬间袭来。

  看似只是夫妻吵架,牵扯的却是两人背后的原生家庭。这就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引发的不同情绪、反应。

  如果我们能用ABC理论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把婚姻问题仅限于两人关系中,弄清楚到底是双方的问题,还是源于原生家庭的阴影,就可避免许多无畏的争执,多些有价值的沟通。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说: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真正的救赎是放下,原谅过去做得不对的家人。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段经历也让我的身边人避免遭受一样的伤害。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人的身上产生不同的结果,关键就是B——我们可以决定是让伤痕化脓溃烂,还是因切身懂得而引进慈悲之光。

  高压下的崩溃让我们明白并接受他人的力有不逮和无常脆弱; 从小被忽视的孤独感让我们更能体察他人的落寞,更富于同理心; 打骂的疼痛让我们知道爱一个人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呵护,而非暴力; 无边无尽的指责让我们注意分辨哪些是真实的缺点,哪些是欲加之罪。

  降生于不可自选的家庭中,幸运或悲惨,仿佛打开一个生命盲盒,是令人开颜欢喜的玩偶还是无边痛苦的潘多拉,我们都得学着面对、接受。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万法唯识,三界唯心,已成之事A不可逆转,产生何样的结果C,则可以通过认知B来全权决定。

  因他人的不懂得造成的沉疴痼疾,长大后的你懂了,就用理性的认知之爱来自愈。在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过程中,肯定自身的力量,变得更加成熟。

  一如在有关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著作《幸福的勇气》劝慰道:弱小既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武器。

  随着慢慢长大,人要学会逐渐摆脱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摆脱自我中心性,学会爱他人,实现自立。

  人生的主动权,从来不在父母那里,不在过往伤痂之中,也不在曾经那个弱小的自己身上,它如今就掌握在你手中。

  与过去和解,才能拥有奔向幸福的勇气。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