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放下焦虑,孩子是可以被信任的

作者:廖玉洁   2020-12-25   2220次阅读   2个赞


 

如果问一个妈妈,关于孩子,她最焦虑的是什么,答案80%会是学习。

 

学习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用“倾尽心力”来形容父母在学习上对孩子的付出都不为过。

 

在中国,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况:校外辅导课堂上,前排坐着学生,后排坐着家长,家长比学生更认真。家长们直接去上课的原因是,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他们能够辅导。

 

这是一个被封神的教育方法。

 

我曾经在一位作家的公号中,看到他介绍孩子考上985的经验:从初中开始,妻子就与孩子一起学习,辅导孩子不会的题,总结重难点,针对性选购教辅,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孩子一项项执行, 62190天,一天都不曾懈怠。初中入校时成绩处于后部的孩子,在高考成绩放榜时热泪盈眶:如果不是妈妈,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妈妈改写了我的人生。

 

这个故事很有煽动力,圈粉了很多家长。故事的讲述者,这位母亲的丈夫,也感慨那些年妻子真不容易,像个超人一样,承受着难以想像的压力,突破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最终收获了完美结局。

 

可是,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却一直悬着,并且到最后也没有放下来。

 

我的心里一直盘旋着几个“如果”:

 

如果孩子越来越反感于被妈妈控制的生活,最后不仅不配合妈妈,还制造出各种人生问题来反抗妈妈;

 

如果孩子在对妈妈的依赖中丧失了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大学后,在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宽松自主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

 

如果妈妈的帮助,带给孩子的体验不是胜利,而是自我的挫败(没有妈妈的帮助,我做不到),那么孩子与其他的孩子相比,可能会过度认同妈妈,而限制自我功能的发展;

 

如果妈妈的控制太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压抑了很多愤怒和憎恨,则很可能为糟糕的母子关系埋下伏笔,未来以妈妈不可理解和不可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

 

每一种可能,都导致一个比孩子上不了985更大的问题,细思极恐,但愿不要发生。

 

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上,我们会因为焦虑,只看到眼前的问题,并且愿意相信人生有一个简单的终极解决方案:成绩好,上名校。可惜人生是个如此复杂的课题,上了清华北大的孩子,也有自杀的,弑亲的,抛开这些不说,那些空心的,抑郁的,并不比普通学校少,甚至更多一些;还有一部分孩子曾经生活中只有学习,进了名校才发现,拼了这么久,到头来还要重新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放进更多东西,可惜又已经太迟。这些孩子自嘲为“小镇做题家”,不仅对校园生活失去信心,更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怀疑,有些人,甚至比普通人的自我评价还低,经历着比普通孩子更困惑的人生。

 

更理性、更有远见的父母会反思他们的态度。有时候,我们的确有必要向自己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什么是更重要的?成绩好,还是心态好;学历强大,还是自我强大;让你放心,还是让生命绽放?

 

前者虽然光芒万丈,仍然只是人生的变量一;后者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掌控力。

 

有人说,这二者不冲突呀,我们要前者,也不放弃后者。对此我想说,我们当然必须让它们尽量不冲突,但现实是,更多的人必须每天面对这种冲突。如果你毫无觉察地一直强求前者,那么大概率,你会失去后者。

 

因为后者,都是父母用信任浇灌出来的:信任孩子的生命能量,就像相信一棵树原本就是一棵树。敢于接受与你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敢于让TA试错,敢于让TA探索自己的人生。

 

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女儿成绩一直很好,但她有与所有孩子同样的问题:贪玩。

 

在她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给她买了一个IPAD,因为那时她有一些网络课程。开始时一切都很好,她用IPAD学习,听故事,每天的使用时间可以控制在半小时左右,那时我相信岁月会就这样静好下去。

 

她四年级时,红极一时的古装大戏《知否》开播了。

 

我们家没有电视机,她在学校听说了这部剧,于是要求我允许她每天在完成当日学习任务后用IPAD看一集。我想她已经9岁,不可能再是一切尽在我掌握的小不点了,不管我希望还是不希望,她总有渠道接触到一些信息,而我不能让她生活在真空里。念及此,我同意了。

 

她非常喜欢这部剧,为了看剧,作业做得又快又好,弹琴也按部就班,让我没有理由阻止她。有时,还会跟我讨论明兰这个角色。这些都让我觉得真是太令人满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意识到,《知否》已经结束了,她已经很久没有跟我提起过这部电视,并且也从没有提起过别的电视剧。难道在她的同学圈里,一部剧看完了,就不会有新的剧被追吗?这有点不太对劲。

 

晚上,我悄悄地打开IPAD,看她的视频播放记录。结果把我结结实实吓了一跳。一部名叫《白发》的古装剧,已经被播放到50多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在我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在看完了《知否》以后,还看了50多集电视,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惊诧。

 

这是全然出乎我意料的情况,完完全全,结结实实地震动到了我。在那一刻我感觉到,女儿真的长大了,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了,也不再是记忆里那个有什么都会和妈妈说的小宝贝了。

 

但是来不及唏嘘,我马上意识到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她两天后就要期末考试了。她就要期末考试了,但还在疯狂地看电视!

 

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她:我从前这么信任她,从来没有怀疑过她能管理好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习,但是,现在她还值得我信任吗?仅仅是给了她一点看电视的权利,她就一发不可收拾!她甚至很可能是在装作关灯睡觉以后,偷偷熬夜看完的——50多集,天哪。

 

我第一次这么焦虑。事情好像完全失去了控制。尚存一息理智的我仍然说服自己相信她,于是在第二天晚餐的时候尽量平静地旁敲侧击,看看情况到底是怎么样。

 

我一如往常的态度没有触发她的警觉,在轻松、自在的聊天气氛中,她说出了一些情况。比如,电视都是晚饭后看的(她现在喜欢反锁着门,我们一般也没留意她),作业一般在教室就写完了;看电视不会影响上课,就是一个放松而已。考试成绩出来,也还好,如她所说,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上课,她能够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事后我反思,如果当时没有坚定地信任她,而是任由自己情绪失控,那么,原本不存在的问题,会被自己的焦虑弄成真的。

 

从女儿的话语中,我还想到另一件重要的事。我找了个机会告诉她,她没有必要把门反锁,爸爸妈妈以后进她的房间,一定会先敲门。

 

如果这个故事不够刺激,我还有一个最近的。

 

目前女儿五年级,我们仍保持着一个习惯:晚上她入睡前,我们会把灯关掉,我躺在她身旁,和她谈谈心,聊聊天。

 

有段时间,我觉得她似乎是遇到了什么事,但她没打算告诉我们。我觉得可能只是小事,就没太在意。一天晚上,在陪她入睡时我只随口问了一句,但她的反应就有点异样,好像有什么顾虑。

 

我说,你是觉得自己犯了错误吗?

 

她嗯了一声,不太想回应。

 

我又问道,是个什么样的错误?会伤害到自己吗?

 

我的担心是,她现在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网络,会不会接触到一些有害信息。虽然她就关注了两个公众号,平时只在微信里玩下小游戏,但也会使用浏览器查找学习资料,就怕万一不小心点击到不健康网页。我最近经常担心这件事,但又没有想到解决方案。

 

她的回答是觉得不会。

 

这让我放下一些担心。我又问是否会伤害到他人。

 

她说,可能会伤害到你们,不过,应该也还好。

 

话说到这里,我决定要弄个清楚,但她始终不肯再多说一点。

 

我对她说,没有人能做到不犯错误,妈妈小时候也常常犯错,我理解你不想告诉我,但是你还小,还需要我和爸爸的监护,我和爸爸必须要保证你的成长安全。你感觉自己做错了,但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还不能正确地判断,这个需要我和爸爸来判断,如果需要我们也会妥善地处理。并且还向她承诺,无论是什么错误,我们都不责怪你,你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这是最重要的。

 

她仍然开不了口。

 

我直觉感到“跟我们有关,但又没有太大的后果”很可能是钱的问题,又联想到前次与我们外出旅游时,她总是宁愿一个人呆在酒店,不跟我们一起行动,这在我们当时无法理解,现在看来,她很可能是趁我们外出,正好用IPAD过过游戏瘾。她是真的有网瘾了吗?

 

我试探着说,我来猜一下,是你给游戏充值了吗?

 

她惊喜地说,妈妈,你怎么一下就猜出来了!

 

我问她充了几次,她说没几次,就一两次吧。她说,她想买点装备,就试了一下微信付款,没想到,爸爸没有解绑银行卡,密码也被她猜中了。

 

我履行承诺,没有追究。

 

她睡着后,我进入了她微信,看了看她最近玩的游戏,她已经升到很高级别了。她还添加了游戏中的好友,随便翻翻微信记录,就看到和人家互换照片。再点击微信支付,根本不像她说的,只付了一两次,她前后充了好几次,总共付了好几百块钱。

 

我再一次焦虑了。

 

我感觉她走入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里没有我和他爸爸的保护,而她已经走了很远。这不只是在我和她爸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了一些超过她年龄权限的账单,用于一个明确会被禁止的项目。这个事件还涉及到网络交友的安全问题、自我控制和管理的问题、网瘾问题、学习与娱乐的平衡问题以及我和她爸的监管权问题,她触碰了太多边界,我该怎么处理呢? 如果处理得不好,不够有力,她会不会在错误的路上越滑越远?她会不会失控?

 

在快要抓狂的一刻,我觉察到自己的焦虑,于是试着把自己从胡同里往外拉一点,试着用更理性的目光看待这一切。首先,网瘾的出现是需要催生的现实土壤的,在她身上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应该允许她试错,她只是在尝试涉足新世界,可能做得不那么恰如其分,但用不着上纲上线。她所做的尝试背后,也只是她探索世界的好奇,并没有我焦虑幻想中可怕的邪恶在引诱她。想明白之后,我选择信任她,并相信她的直觉可以帮助她与危险保持距离。我要做的,只是把她搞不清楚的那些部分清楚地告诉她。

 

于是,我跟她爸说了整个事情,并统一好口径,只告知,不追究。我们跟她谈了交网友可能存在的风险,告诉她怎样避免风险;告诉她给游戏充值的欲望并不是可怕的,那只是玩家被游戏开发人员的专业设置精准诱导的结果。在跟她讨论了这些现实层面的问题后,我感觉在我们三个人的心里,这件事情都算过去了。我后来当然悄悄解绑了银行卡,但女儿也再没有偷偷地玩游戏,她知道我们是允许她玩游戏的,于是游戏也褪去了它迷幻的吸引力。

 

以上是我家的真实事件,从这两件事中,我领悟到的是,焦虑会让事件升级。

 

我们还原一下父母的焦虑,就会发现,它其实源自一种深刻的生存危机。我们所处的世界,好的资源太少,得到它们太难,我们的一生都在不停地PK。处于这种生活经验中的父母,把自己的生活感受投射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也被这危机包围。这种“为孩子焦虑“的情绪比为自己的焦虑更难处理,于是,他们需要一个确定的事实来隔离这份焦虑。这个确定,就是孩子的好成绩。

 

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这个简单粗暴的逻辑有力地隔离了生存危机,于是等式就是真理。等式这头一点点受损,就意味着结果不成立,这是多么可怕的崩塌啊。有几个人做得到在内心图景崩塌的时候,还能保持对未知的信任呢?

 

信任一个孩子,就是这么难。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要被焦虑绑架呢?如果焦虑是阻挡我们看清世界的迷雾,那我们唯一且必须去做的,就是鼓起勇气拨开它,去拥抱生命的真实。

 

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不是A等于B的公式,它是一个诸多因缘交织并且互相影响的综合体,是一个拥有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又彼此作用,催生出许多复杂关系——的因果过程。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试得高分,而是在不确定中获取收益。这听上去很难,比考试得高分难一万倍,但好的心理状态+强大的自我功能+绽放的生命力可以让它成为必然。因为这能力本来就是受上天祝福并且早就给了你的,否则人类就不可能生存于这世界。

 

唯一的问题是,你敢不敢放下你的焦虑?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