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独立思考你做到了吗?

来源:壹点灵2021-01-20 18:071137

摘要:独立思考是个近年来频频被提及的问题,尤其在教育领域。真正的独立思考,不仅仅在于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也不是各种形式的“伪思考”。独立思考你做到了吗?

不论男女老少,相信你的周围有不少人把“姨妈期间不能喝冷水”当做常识,或许也包括你自己。何为常识,我们拆字来看容易得出——常见的知识,常见是真的,但是将“姨妈期间不能喝冷水”当做知识就是无稽之谈了。放眼全球,远的不谈,日本妹子一年四季只喝冰水,可见这个“常识”也并不是亚洲共有的。我们再来看常识的英文——common sense,即普遍的感知。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这样的“感知”,却“为赋新词强说愁”,对虚假消息的传播可谓尽心尽力。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缺乏独立思考是中国人的一大顽疾吗?

 

01 中国的教育

 

独立思考是个近年来频频被提及的问题,尤其在教育领域。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常常苦口婆心道“你们要独立思考”,紧接着加上一句“不要讨论,不要抄袭”。

 

诚然,抄袭=不独立思考,但是似乎传达的结果出现了分歧。

 

试想,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下自己的想法,大家默不作声只顾动笔。是的,没有了交头接耳,但是抄袭真的被制止了吗?当老师喊起第一个起来回答的同学,我们假设他没有很强的自信,那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寻求周围人的眼神帮助。

 

这种害怕表达自我、易于从众的心理却很少被教育界重视过。甚至很多时候这个问题都被看作个人问题,认为问题出在学生自己。可是,当我们的孩子和国外的学生对比时,这便演变成了社会问题。

 

可能你会举出一些优秀学生的例子,他们往往思维敏捷、语出惊人。是的,在我的印象中,那些自信满满的实验班尖子生确实是“表达自我”的榜样,然而在这些学生中有多少是过于自负、鲜少顾及他人的?我们在鼓励孩子表达自我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将其培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怪人。

 

再者,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误认为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学生就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而实际上他们只是恰到好处地搬运了“权威”的答案,用上华丽的手法假扮成自己思考的产物。

 

真正的独立思考,不仅仅在于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也不是各种形式的“伪思考”。真正的独立思考要求孩子具有较为完整的思维体系,因此对一个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模仿学习才是更为合适的方法

 

独立思考要求孩子首先学会独立感受。在中国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受。要么是给出一堆标准答案、否定孩子尚为幼稚的表达,要么干脆不过问、将学习过程简化为机械性地输入与输出。假如孩子不能够感受到何为真、为何为真,那么他的学习就是简单的背诵记忆,如此状况之下再要求“思考的火花”必然是难以见效。

 

独立思考要求孩子摒弃功利性思维。分数机制之下,学生为了拿高分,对老师所说的话全盘接收,这就造成了常见的上课埋头只顾记笔记的现象,恨不能把老师所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最后,我们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并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这就要求孩子不仅有个人见解,还要学会积极倾听,学会正确处理他人反馈与自我的关系。

 

02 社交媒体的发达

 

近年来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而新一代的年轻群体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虚拟网络之上。网络社交成为流行。

 

我们都知道,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获得刷短视频的乐趣是不值得的,但这一流行趋势为何经久不衰?

 

现代人宁愿花费大把时间“偷窥”别人的生活,愿意观看“排练好的”的生活短剧,也不愿意远离手机感受自己原本的生活。原因何在?因为只需点开一个视频,这要比在真实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要容易得多,也迅速得多

 

相似地,从社交平台上接受观念比自己去发现观念要便捷得多。因此,更多地人更愿意观看一个又一个的美妆视频、接受一篇又一篇的安利,而不愿意花费精力自己尝试。确实,有用的科普视频能省去不必要的浪费,但是也有很多人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盲目入手博主同款,甚至连使用感受也写得千篇一律。

 

以此展开,我们会发现在各类社交媒体上总是存在着各帮各派,他们的激进程度丝毫不输有着悠久历史经验的粉丝群体。而一个“敬业”的吃瓜群众,发表见解前,总会选择一个派别,然后顶着组织的名义四处声讨异群者。

 

这样的帮派对峙往往能发展得十分难看,因为在网络上,人们离开真实身份的捆绑后一下子学会了“各抒己见”。然而,“各抒己见”变成了“帮派之争”,在这背后是自由言论的弊端还是思维惰性呢?

 

表面看起来,站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推之,每个人的观点总会符合某一特定群体的观点,这就是寻求社群归属

 

然而,充斥着社交网络的“站队”却走向了极端。在这里,人们“不假思索”地对“社交归属”趋之若鹜,试图借助网络力量发声,而发声的内容却不那么重要,享受的是过程中对虚拟权力的控制

 

这种自私的自我愉悦心理使得越来越多不负责任的“喷子”、“酸民”频频出现,他们成了网络营销的有力帮手,也成了社会舆论的始作俑者。

 

03 建立独立思考的习惯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国内外的最新消息,而每一次新的热点出来就是一场新的狂欢。

 

在热烈的讨论中,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参与感到兴奋。事实的真相已经不再重要了,所有人都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狂欢里。

 

狂欢过后,没有人再去关注原本的事情。到最后,能够记起来的就只是情绪的发泄。

 

社交媒体精心撰写的文案,居心叵测的热门评论,朋友圈整齐转发的链接,到处都是编排好的思维陷阱,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不用独立思考也能生活得很好。

 

然而,我们是活在这样没有灵魂的世界里吗?

 

当然不是,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再有价值也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感受过,才真正地存在过。

 

你有属于自己评判衡量事物的标准吗?

 

当一个热点事件出来的时候,经过媒体的转述,没有人能看见事实是什么样子,舆论也只会把焦点放在大众容易理解的地方。

 

这时候,简单的非对即错是我们容易做出的选择。然而,并不是所有事都能用一个定论概括,贴标签是容易的,但我们并不是在做分类题。要知道,所有的事件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它必然是复杂的、需要深思熟虑的。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辨别信息来源,很多时候大众都是处于盲区,容易受到有心人的摆弄。这时候,我们可以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待同一件事情。

 

在一件事情的全貌还未显现之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中立,不妄下结论。当时机成熟之时,我们应该能够系统地形成自己的看法,可以有情绪上的偏袒,但在思考过程中保持清醒、时刻自省。

 

我们怎样才能逃离社交网络对思想的控制呢?

 

试着建立起批判思考的习惯,多读一些非畅销书,或者少读精读一些畅销书。思考的习惯只有通过不断思考才能建立起来,只有当我们将独立思考形成终身习惯之后,即使眼睛被蒙蔽,心灵也不会被蒙蔽。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