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新番动画《国王排名》真的那么好看?那么多人关注

来源:壹点灵2021-11-30 18:018626

摘要:新番动画《国王排名》真的那么好看?那么多人关注,为什么这个作品如此迷人?除了画作的可爱以外,真正让人破防的是:故事当中没有纯粹的坏人,也没有纯粹的好人。

  新番动画《国王排名》真的那么好看?那么多人关注,为什么这个作品如此迷人?

  除了画作的可爱以外,真正让人破防的是:故事当中没有纯粹的坏人,也没有纯粹的好人。

  长着恶毒脸的继母王后,实际上是个嘴硬心软的母亲;

  忠厚保护王子的天下第一剑士,却在王子的旅途当中背叛了王子。

  每一个人都没有固定的标签,显得格外真实。

  01.警惕标签:画地自牢

  我们分明能够在虚拟的作品当中,意识到世界非黑即白。

  然而现实当中,我们却反而更容易给自己、他人“贴标签”,画地为牢。

  朋友告诉我,她和男朋友冷战了。起因是因为一件事:

  因为男友要回老家,节假日都无法陪她。

  她感到很难过,和男友大发雷霆,质问男友。

  男友觉得莫名其妙:“我征求你意见的时候,你也点头了,为什么我回家了,你就突然发火。”

  她和我说,其实男友征求她意见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独立女性“,所以没有拒绝。

  但假期里,她真实感受很孤独,只好以愤怒的形式质问对方。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把“标签“过度运用的例子。

  其实,我们自觉是“独立女性”,是无意中给自己贴了张标签。但这样的正面标签,看似励志,却容易让人矫枉过正。

  同样的,这样的矫枉过正也对男性适用。

  为了贴和这样的标签,而忽略了反面的丰富性。

  “独立女性”标签,掩盖了“依赖”给亲密关系带来的深刻联结。

  “Man”标签,掩盖了“女性特质”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优势。

  这样的矫枉过正,让我们错过了一个更好的亲密关系,更成熟的人格特性。

  曾经,有个同事给我发微信:“我似乎无法做真实的自己了。”

  她说:

  “在别人面前,明明不喜欢小孩,我却会说'好可爱'。当朋友聚会时,别人问我要什么饮料时,明明有想喝的饮料,但我总说’都行‘。”

  讨论过后,我们发现,她无意中给行为贴了标签:

  “喜欢小孩”意味着“善良”; “不表达需求”意味着“礼貌”。

  而这背后,是她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在别人审视之前提前审视自己。

  为了让自己迎合正面标签,于是做标签下的典型行为,来赢得别人的喜爱,更深层次是我们认定,如果不这样是无法得到爱。

  但这种“求爱”方式却是缘木求鱼的,人们真正喜爱的,是瑕疵但生动的人。

  当我们给行为贴标签时,往往绑架了真实的自己。

  不仅是正面标签有害,负面标签更是让我们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价。

  根据《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调查报告》显示:在遭受伴侣暴力的女性中,60%的女性不愿意向外界寻求帮助,只有的女性愿意7%报警。

  很多女性不愿意背上“受害者”的标签,宁可忍受暴力,也不愿意向外界求助,这是令人痛惜的。

  同时,在心理障碍人群中,这样的伤害也并不鲜见。

  2006年有一项调查显示,有79%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去精神科。因为不想背负 “精神病”这样的负面标签。

  无论是在个人成长,亲密关系,还是在健康层面,为了逃离负面标签,我们变得僵化,不自由。

  02.逃离标签,还有多远?

  贴标签确实是迅速认识人的方式。但事实上,给别人贴标签无形中也在伤害我们自己。

  2011年有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 研究者对200对伴侣进行了三年的跟踪调查。

  他们发现,有一部分人会“理想化”(idealize)自己的另一半。在他们的描述中,ta们看待伴侣的感受就像“戴上一副玫瑰色滤镜”一样,伴侣的人格特质几乎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对完美伴侣的想象,即便自己的伴侣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些特质。

  这种理想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给伴侣贴上了正面的标签。

  在我身边,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前阵子,我的一位朋友谈恋爱了。她的对象是个知名渣男,但是她眼里,男生聪明、体贴、优秀。

  她难以想象男友还有什么缺点,当和对方确立关系的时候,她欣喜若狂。

  但是没到两个月,她就发现男友对她的态度明显冷淡了,发信息回的也不及时,打电话也不接。

  直到有次她悄悄翻男友的手机,发现原来他正和其他女生暧昧。

  她极为愤怒,和男友大闹一场。

  之后,冷静下来,她才意识到,是她一开始给男友贴上的正面标签,导致她的眼里只看得到这些标签,而忽视了对方真正的缺点。

  其实从相处中的很多细节,就可以看到:男友总把自己利益建立在她的感受之上。

  比如,她曾经花了一下午为男友煲汤,对方却说:“没我妈妈煲的好喝”。

  如果留意,当时就可以注意到:比起照顾她的感受,他更愿意将真实感受一吐为快。

  给他人贴上负面标签,对自己同样具备杀伤力。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一个男子看同事不顺眼,年龄40多岁却在基层的客服岗工作,总在办公室大声讲话,这让他很不舒服。

  他觉得40岁还在基层岗工作,就是loser,就应该低调。

  因此,只要那位同事大声说话,他就感到极不舒服。

  直到30岁的他,因为工资过高,却能力欠佳被公司辞退。

  他突然意识到,未来他可能要从现在的职位下来,重新做起基础岗。

  他才发现,当初无意中给别人贴的标签,竟然贴回自己。

  在评判别人的同时,他也评判了自己。

  随意评判其他人,看似伤害的是别人,但任何人都无法保证某一天,不会处在相同的境地,当初伤害别人的标签,又会贴回自己。

  其实,评判是一把两头都是箭的利器,在刺穿别人的同时,也在刺穿我们。

  不难看出,无论是正面标签,还是负面标签,贴在其他人身上的,最终却会令我们受伤。

  也许,下一次我们想要认识一些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少点评判多点观察。

  03.标签,伤害的是自己

  其实,无论是贴在其他人身上的标签,还是自己身上的。

  贴标签都有一个核心的缺点,就是它会导致我们的思维非黑即白。

  这首先体现在我们自己身上:

  正如我的朋友一样,她认为喜欢小孩,就是善良,讨厌小孩就是不善良,不讲需求就是礼貌,讲需求就是冒犯。

  她用标签给行为定性,用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把行为割裂开来。

  但现实是,行为是不可以被割裂的,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行为

  她可以是喜欢小孩但善良的人,勇于表达需求但礼貌的人。

  同时,在认识其他人时,标签也让我们容易看到我们只想看到的地方。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Rosenhan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罗森汉恩招募了8个正常人潜入神经病院。

  一旦进入医院 ,所有被试不再表现任何症状,行为完全正常。

  最初,被试们试图隐藏记录的行为,后来他们发现这种隐藏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记录行为”本身被认为是他们精神病的另外一个症状。

  在研究中出现了关键的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假病人被任何一个医务人员识破。

  当这些医生给病人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时,他们会选择忽视对方正常的一面。

  当我们给其他人贴上负面标签后,我们也会选择性忽视他们身上好的一面。

  正如最近热播的《国王排名》中一样,一开始:

  我们以为毒舌的后妈一定是阴险恶毒的,但却发现,虽然嘴巴毒舌,却是可以用生命保护继子的人。

  我们以为靠阴谋手段篡位的哥哥,一定会永远不择手段,但却发现在登上王位后,比起走捷径,他更愿意靠自己的力量变得强大。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性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拥有丰富的灰度。

  只有停止给他们贴标签,我们才可能看到更真实,也更丰富的他人。

  04.怎么撕掉标签?

  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去标签化?

  首先,如何不给自己贴标签?

  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是无法控制自己思想的动物。

  当你让自己不要想象一头白熊,你的大脑可能已经浮现出一只白熊了。

  因此,我们只能够学会不被想法牵着走。

  而正念冥想正是最佳手段:

  闭上眼睛,找一个锚点,你可以数呼吸,也可以反复数1…2…3…4…,重点是找一个让你集中注意力的东西。

  这时,你的想法一定会不停的游走,试着不带评判的,温柔的把它拉回来。

  定期做这样的练习,久而久之,你就在给自己贴标签的时候,有能力把注意力拉回来,关注你想关注的事情了。

  同时,如何为别人去标签化?

  多以中性的眼光观察别人,而不是下定义。

  当你忍不住为别人下定义的时候,同样可以同正念冥想的练习方法把想法拉回来。

  当然,如果你真的需要短时间了解一个人,可以给在给他下定义的同时,比如定义他为“自私”,试着从反面再去观察几个点。

  试着从多个视角来看人,你会看到更广阔,也更真实的对方。

  标签是这样的存在:

  小时候,给电视里的人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我们迅速的认识了这个世界。

  长大后,它却像一件过时的工具,不仅不会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反而会以各种形式伤害我们。

  给自己贴标签,我们无法自由行动,成为真实的自己。

  给别人贴标签,最终会伤害自己。

  是时候撕掉标签,成为我们自己了。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知名专家全部

贾军永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三级心理咨询师
吴丽娟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波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  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  中级人才测评师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