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视

来源:潇湘晨报2023-02-17 20:314457

摘要:《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已高达22.2%。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已高达22.2%。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低龄化,一些心理极端事件的发生,发人深省。 

       青少年心理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和家庭问题的缩影和投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增大,呈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心理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的趋势。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也是诱导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无法获得及时的正向引导,只能从网络中获得心理慰藉,进而产生依赖、成瘾等问题。 

       调查显示,99%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源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如果存在溺爱、缺爱、错爱等不当教养方式,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加之家长自身的行为失当,对孩子的高期望,对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够甚至刻意回避,不能及时发现、疏导及干预,导致问题不断升级,是造成隐患的根本原因。因此,家长不仅要给孩子提供物质营养,也要给孩子提供心理营养,让孩子变得自信、积极、坚毅。 

       另一方面,由于升学压力,学校教育中重视分数的现象和不当的教育理念仍然存在,进入初中以后,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变化,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却有限,往往无法自我疏解,如若没有被及时干预,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在升学的导向下,一味追求成绩,导致学生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低,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性格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理想追求,也都有所不同,比如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努力无法得到改变。这类学生容易悲观失望,出现习得性无助;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通过努力,智力是可以发展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他们坚信这个世界充满能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这类学生心理上必然更加积极向上。 

       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健康发展,如何有效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减轻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不忘初心,牢固树立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要经常问自己: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加强调研,了解掌握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掌握真实数据和资料是我们开展好心理工作的前提。必须深入一线,和班主任交流,和学生沟通,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表现。此外还需进行每年一次的学生心理测评工作,通过科学的心理量表,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主动学习,严格落实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目前,国家制定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文件,比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形势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我们一方面要学习有关政策,更重要的是严格落实政策。

据《潇湘晨报》报道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