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和别人吵架时,怎么才能占据上风?什么是沟通金字塔?

来源:壹点灵2021-11-29 11:3711110

摘要:和别人吵架时,怎么才能占据上风?什么是沟通金字塔?吵架是手段不是目的,尤其在面对重要的人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我要赢”,而是“怎么讨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和别人吵架时,怎么才能占据上风?什么是沟通金字塔?想要逢吵必赢,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下“沟通金字塔”。

  01.什么是沟通金字塔?

  针对沟通的形式,美国著名技术作家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曾提出过一个名为“沟通金字塔”(也叫反驳金字塔)的模型,把日常的争论、反驳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分成了7种,越往上的反驳方式越少人懂得使用,但同时也越有效。

  1-3层,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低水平争吵;

  4-5层,是正常水平的争论和反驳;

  6-7层则是高质量的反驳,通常到了这个阶段,才能在吵架中占据明显优势。

  当我们用沟通金字塔来对照自己日常的争吵时,不难发现自己总是吵输的一些原因。

  (1)争吵“为杠而杠”,情绪发泄过多

  有一类人之所以被人称为“杠精”,为人所不喜,就是因为他们的争吵方式永远停留在最底的1-3层。

  即以发泄情绪为主,多采用辱骂、模糊焦点、上纲上线等方式攻击别人,但从来不针对核心问题发表有用的意见,给人一种无理取闹的感觉。

  比如,同事建议你多接触流行的事物,正常情况下,就算不同意,也大概会说:“我对太流行的东西不太感兴趣。”

  但杠精思维的人,则多半会反口一句:“流行的东西就好吗?你怎么不说流行性感冒?”

  又或者,妻子跟丈夫聊起某朋友工作努力,靠创业赚了钱,正常的反驳应该是:“我觉得钱不是最重要的,家庭和健康都比钱重要。”

  但杠精多半会模糊焦点:“他只是运气好,我们以前一起工作的时候,他连我都比不上。”

  这种无理搅三分、为杠而杠的说法方式,看似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挺爽的”,但实际上很容易把天聊死,顺便收获对方的鄙视,一来二去,成为别人眼中的杠精。

  (2)吵不到点上,总被带歪

  也就是:无法针对对方的主要论点进行反驳,反而轻易被对方带偏。

  就算我们有幸脱离“杠精”的思维方式,也不代表就能逢吵必赢了,更多人遭遇的这样一种困境:吵了半天,发现吵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顿时觉得憋屈死了,觉也睡不着,总感觉自己没发挥好。

  这种情绪其实很好理解,心理学上有一个“未完成情结”的概念,指但凡是未完成的、不能完满解决的事件,往往更容易令人念念不忘。

  我们之所以吵完架之后越想越憋屈,是因为这场架并没有解决问题;之所以吵完也没解决问题,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吵架的重点就歪掉了。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很多伴侣在争吵中,很喜欢“炒冷饭”。

  本来两人只是在讨论一个诸如“吃完饭没洗碗”、“忘记了买礼物”这样的小问题,但突然其中一方说:“就好像以前XXX时候的那件事那样,你就是不关心我/自私/没上进心。”

  这句话一出,讨论的氛围突然变味,尤其是当另一方刚好对以前那件事耿耿于怀的时候,争论就会变成争吵,而且话题越来越偏离最初的设想,吵到最后,谁也不记得解决当初的问题了,而是单纯彼此抱怨,发泄情绪,都觉得自己很委屈。

  可见,争吵的重点并不在于时长、态度或情绪,而是内容。只要核心不放在要讨论的事情本身上面,再多的争吵也只会是无用功,且非常伤感情,闹不好,就是分手/绝交的下场。

  (3)不合时宜的沉默

  相信很多人都遇过这种情景:两个人正在吵架,突然一方说:“唉我不跟你吵了”,“就当你赢了,行了吧”,随后拒绝发言,另一方则一口气憋在心里,反而更生气了。

  这也是很多人在吵架中会误踩的“雷区”,虽说“沉默是金”,但吵架中突然出现的沉默,本质上并无法平息冲突,反而令对方觉得你回避问题,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冷暴力。

  经常这样做的人,可能是心理上的“冲突回避人格”,看似“以和为贵”,实则不肯正视问题,让矛盾在沉默中不断发酵,终究会迎来爆发的一天。

  02.我们到底要怎样高效吵架?

  说了这么多吵架中会踩的雷,也是时候说说,真正高质量的吵架,应该是怎么样的?

  如上文所言,吵架本质上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所以真正高级的吵架,重点并不在于“吵”,而在于用沟通来解决问题,是争论,而非发泄。

  所以,以下有一些关于高质量吵架的建议,供小伙伴们参考:

  (1)时刻紧扣问题中心,掌握主导权

  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因为他会把你拉到和他一样的高度,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也就说,讨论或反驳时,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一方情绪激动且模糊焦点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被带偏,因此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理智,确保每句话都能围绕主要想讨论的问题

  比如情侣吵架,当一方理亏的时候,很容易会把矛盾扩大化,“你跟你爸/妈一样,都那么蛮不讲理。”

  你如果回应:“我爸/妈怎么了?他们还没说你呢!”就意味着已经被带偏,接下来的争吵就更没完没了了。

  但你如果说:“今天这事跟我爸妈无关,而且我现在不就是和你讲道理吗?你觉得我有哪里说得不对,尽管提出来。”既能避免转移焦点,也开了话头,让对方针对问题本身进行讨论,从而进行更好的沟通。

  当然,如果你面对的是不那么重要的人,比如普通同事、路人,当他们开始模糊焦点的时候,你只要说一句:“你都跑题了”,效果就已经足够拔群了。

  (2)掌握“非暴力沟通”,越吵感情越好

  上述手段可以帮你吵赢,不受无谓的委屈。但对于一段亲密关系来说,吵赢并非最终目的,因为爱比输赢更加重要。吵完之后,问题能解决,同时还不伤感情,才是最高级的吵架方式。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提出过一种名叫“非暴力沟通”语言模式,又被称为“爱的语言”,目的是使人在沟通的同时,能够相互共情,和谐相处,在应对吵架的层面上非常适用。

  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点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

  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

  比如,在人吵架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作出一些评判,诸如“你话太多了”、“你这也太笨了吧”、“说了多少次了你这样做不对”,说者无心,但极容易激发对方的反感。

  正确的做法是,不妄加评论,而是客观地讲述对方做了什么,比如“在我说话的时候,你总是打断我”、“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你就翻我手机”、“你每天回来都要打最少2小时游戏,也不跟我说话”。

  感受:

  在沟通中用语言明确说出自己的感受,而非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

  比如,当你生气时,不要用大声的语气以及夸张的动作表达愤怒,而是直接明白地告诉对方:“这让我觉得有点生气/冒犯”;

  这可能超出很多人的认知,因为在争吵中,很多人都觉得“不用我说,难道TA看不出我很生气吗?”

  这是事实不假,但其实,强烈的情绪表达,很容易会令对方也变得情绪激动,从而听不进去你的话。而冷静的语言更能让对方产生共情的反思,让你们的沟通事半功倍。

  需要:

  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采用抱怨、责备、威胁等消极方式。

  比如,当你想脱口而出“你从不关心我”的时候,不妨转变一下方式:“我需要得到你的支持和陪伴”。

  “你再翻我手机,我就不理你了”,可以变成“我需要你的信任和尊重。”

  “我们生活习惯这么不同,简直没法处”,可以变成“我们需要互相迁就。”

  请求:

  提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建议,而非单方面的要求。

  比如,你不希望伴侣打游戏,但不要说“你以后都不准打游戏”,而是提出建议:“我觉得我们每天都可以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一起聊天和看电视”。

  你不希望伴侣偷翻你手机,不要说“以后不准翻我手机”,而是给出解决方案:“你可以把指纹录进我手机,但是每次看我手机之前,先问过我同意,行不行?”

  请求越具体越好,可以相互讨论、让步,慢慢得出最终方案,不知不觉中,你们的矛盾也迎刃而解了。

  结合上述4点,非暴力沟通的模板大概是:关于A这件事,我的感受是B,我需要C,你能否愿意这样这样做?

  当然了,知易行难,看似简单的一个模板,包含的不仅仅是语言技巧,还是相处时的耐心、尊重和共情,不过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很好。

  从小,别人总是教育我们怎么听话、怎么跟人和谐相处,但很少人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吵架。

  其实,吵架并不是“凶恶”、“不和谐”的表现,相反,它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自我表达,学会了正确地吵架、争论,才能保证我们不受无谓的气,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不过,吵架是手段不是目的,尤其在面对重要的人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我要赢”,而是“怎么讨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希望大家都收起那颗过分好胜的心,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切记保持理性、彼此尊重,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共赢而非单方面的打压。

  这样,我们才能把争吵也变成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越吵活得越明白,越吵关系越好。最高级的争吵,不是谁赢了谁,而是理解万岁。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