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不寻常的抑郁症特征

来源:壹点灵2022-06-09 11:302507

摘要:不寻常的抑郁症特征。不寻常的事,这些刺激通常来源于更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若不除根,表象就还会存在。

  兴奋和抑郁似乎是不太相关的词汇,但实际上它们比我们想象中的联系要深。

  虽然有很多的音乐家和作家在抑郁的困境中,通过创造了解和发现生命中的一线希望,但还有一种更为习惯性、直接的快感会出现在抑郁症患者身上。

  这会让ta们看起来更多的是不安,而不是抑郁。

  01.不寻常的状况

  青少年行为不端,卷入打架盗窃活动并不稀奇;情感关系中遇见情感不忠,出轨的现象也不稀奇。

  虽然以上这些场景都可以通过诸如愤怒、集群 B 型人格障碍、严重的注意缺陷障碍等心理学词汇来做解释,但实际上这些相关行为并不总会在预期范围内发生。

  Anthony 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下面将分享一例他早期合作过的一对年轻已婚夫妇的故事:Aiden 和 Jenna。

  Jenna 的求助是因为她发现最近 老公 Aiden 经常在线上赌博,并且还经常上黄色网站中的聊天室与人调情。

  在咨询师接触了 Aiden 后,他发现与这些事情搅在一起的,是Aiden长达数月的抑郁症恶化。

  很显然, Aiden对这些事情非常内疚与羞愧,最初讨论这些事情时,他的情绪看上去十分低落。Aiden解释说,赌博和获取其他女性的关注给了他一种“我还活着”的感觉。

  尽管他知道这些是肤浅的,但这却可以让他在极其低落的自我形象中获得安慰。

  咨询师 Anthony 表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类似的场景在不同夫妻、家庭、性别和不同年龄等关系中见过无数次。

  下面将提到Anthony的一个案例:

  Masons是一名大学生,他向咨询师描述了一种典型的心境恶劣,或慢性轻度中度抑郁症的经历。

  “ 我经常打架 ”

  鉴于许多抑郁男性的烦躁不安是由于易怒,而不是悲伤,所以Anthony等待Masons讲一些关于他打架时所与人争论的话题。

  Masons说道,在一个周末的体育赛事之后,一场无意的争吵似乎成为了他沮丧情绪的发泄口。他将之描述为这是为自己的改变所带来的 “机会”。

  随后他似乎掌握了打架的诀窍,并获得了一种优越感,为原本萎靡不振的生活中提供了刺激。

  听完他的讲述后,咨询师很惊讶,因为Masons本质上就是为了寻找机会打架,并不是因为捍卫自己的某个观点而战。

  02.First glance

  当一位来访者寻求帮助时,这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表象的问题上。若直接跳到针对性地消除赌博、偷窃、或打架等不良习惯上,可能只会为来访者带来挫败感

  让ta们意识到这些活动并不是虚幻的,而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这才是咨询中的重要目的。

  不寻常的事,这些刺激通常来源于更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若不除根,表象就还会存在。

  2002年,心理学家Lejoyeux指出,盗窃癖和纵火狂患者有大量的抑郁发作的案例。另外,从1987年到2019,都有大量的数据证明,赌博、打架、偷窃都与抑郁症高度相关,甚至受到抑郁症的推动。

  就像 David Ley 博士(2010 年)曾写过, 关于不忠如何演变为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的文章,和上文案例中的 Aiden 一样,经过治疗的人都表现出兴奋和更强的自尊心。

  Ley 博士还解释了,有外遇的人通常会更注重自我形象,更注重自我健康,因为这本身就是对抑郁症的疗愈。

  03.如何评估抑郁症是根本问题

  一个人可能本身就有偷窃、打架、出轨、放火、或赌博的习惯,并经历叠加的抑郁发作。也许正是这种经历让ta们发现自身已经陷入抑郁中。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治疗抑郁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先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消除抑郁所带来的负面行为。

  1,确保该行为并不与头部受伤,或其他身体并发症相符。另外需要注意一些 SSRI 与冲动控制障碍的发病病例相关。

  2,这只是偶然爆发的行为,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活动?如果行为只是零碎的,这可能表明该行为仅在情绪发作期间发生,若是后者,则更可能是与人格障碍有关。

  3,经过上述分析后,则需要评估抑郁症是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若抑郁症真的存在,则需要调查其行为发生时期是否与病情发作期范围重合。

  4,如果存在抑郁症的话,这是否又是混合情绪状态的一部分。如果情况是这样,则需要考虑其中轻躁狂或躁狂症的成分。

  References:

  Edgerton, J.D., Keough, M.T. & Roberts, L.W. (2018). Co-development of problem gambling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emerging adults: A parallel-process 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 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34, 949–968

  Fishbain, D. (1987). Kleptomania as risk-taking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depress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41 (4), 598-603.

  Dutton, D., and Karaktan, C. (2013). Depression as a risk marker for aggression: A critical review.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8 (2), 310-319.

  Gupta, P.R. (2014). Emergence of kleptomania during treatment for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with fluvoxamine. In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56, 100101.

  Kindler, S., Dannon P.N., Iancu I., Sasson. Y., & Zohar, J. (1997). Emergence of kleptomania during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with serotonin 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 Clinical Neuropharmacology, 20, 126129.

  Krakowski, M. & Nolan, K. (2017, February 27). Depressive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on. Psychiatric Times, 34 (2).

  Lejoyeux, M., Arbaretaz, M., McLoughlin,M., & Ades, J. (2002).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 and depression.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0 (5), 310-314.

  Ley, D. (2010, October 10). Can infidelity cure depression? Can extramartial sex self-medicate against the effects of depression? Psychology Today.

  McElroy, S., Hudson, J., Pope, H., & Keck, P. (1991). Kleptomani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psychopatholog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1 (1), 93-108. doi:10.1017/S0033291700014690

  Rogier, G., Picci, G. & Velotti, P. (2019). Struggling with happiness: A pathway leading depression to gambling disorder. 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35, 293–305.

  Talih F. R. (2011). Kleptomania and potential exacerbating factors: a review and case report.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8 (10), 35–39.

  编译:边走边唱,KGG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知名专家全部

侯国勇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余丽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全职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武汉市蔡甸区掌心爱社工服务中心义工 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5年 累计个案量的时长3500+小时 咨询风格:亲和、敏锐,温暖、有力。 咨询技术:熟练运用NLP技术、催眠、认知行为疗法CBT、焦点解决、心理创伤/眼动脱敏再加工(EMDR)、精神分析、积极心理学等技术。
韩素娟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