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人在痛苦时,伤害自己最多”:受虐的快感,是人在痛苦时最后的救赎?

来源:壹点灵2020-06-28 16:232729

摘要:你知道,你身边有多少人曾经有过“自残”行为吗?2012年,一项对世界各地52项自残研究的回顾发现,大约18%的人在一生中曾割伤或故意伤害自己。这个数据,几乎占据了研究人数的五分之一。

你知道,你身边有多少人曾经有过“自残”行为吗?

2012年,一项对世界各地52项自残研究的回顾发现,大约18%的人在一生中曾割伤或故意伤害自己。

这个数据,几乎占据了研究人数的五分之一。

看过一位知乎网友的匿名分享:

十年前初中,父母不和,双方都想让我出局。

我的消极情绪达到顶峰,就和另一个家境相仿的同学相约自残。

那时候我俩用按键手机,一到晚上就互通短信汇报进度。

当时觉得没人容得下我心中的痛苦,一点皮外伤根本算不了什么。

就像这位网友一样,残酷的体罚对他们来说,更像一种解脱。

 

01 所谓“自残”,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

想到自残时,我们脑海中往往浮现的是伤害自己的身体。

其实,除了身体上的伤害外,还有精神和情感上的自残。

比如,反复酗酒、过度抽烟、不断进行消极的自我评价、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沉迷赌博、滥交、寻求自虐般的快感等等。

知乎网友Niku说,上半年开始,她出现了精神自残的行为。

她怕疼,不敢对自己肉体下手,又害怕别人嘲讽自己无病呻吟。

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想象中咒骂自己。

“我就是烂”、“我又怂又怕,就是个垃圾”。

精神世界的自我批判,承认自己就是个垃圾,就像酗酒、自我伤害一样,能让她短暂逃离无法处理的现实。

当我们像她一样,遭遇超过承受能力的生活压力时,可能也会诉诸于此。

 

02为什么,有人会用自残的方式伤害自己?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自残的行为,源于他们内心的批评。

2014年的一项研究,要求曾经自残过,以及一组没有过自残行为的大学生,在两周内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

他们之间最大区别是什么?

结果显示,自残的人比不自残的人更容易对自己感到不满。

这种不满最显著的表现是,严厉的自我批评。

他们告诉自己,和别人相比,自己不够好,头脑中充满着羞辱自己,或者怀疑自己的声音。

这种过于严苛的自我批评,让他们相信,自己应该受到惩罚,而惩罚的方式,就是自残。

可是,就是这样无法被理解,会造成无法修复后果的自残,在最开始,却是“自救”的一种方式。

Emily Gajewski有一个名为“ 克服自我伤害”课程,课程里说:“自残其实是我们所有人共同拥有的一种防御机制。”

“因为我不能控制周围人的行为,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强烈的感情,至少我能控制伤害自己的方式和时间。”

“我看着自己的伤疤,他们显示出我曾遭受的痛苦和折磨,也显示出我的生存意愿。”

有人在为什么会自残的问题下,这样回复。

他无法控制一个看似绝望的生活状况,只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获得一点对自己的掌控感。

生活空虚麻木,自残行为可以让他感受到活着。

除此以外,部分不断进行自我伤害的人,是因为自残行为曾经获得奖励,学会了用自残换取想要的东西。

一项超过150人的自我伤害的研究表明,26%的人自残,是因为自残获得了看护者的注意或偏爱。

就像在商场用吵闹的方式逼迫父母购买玩具的小孩,在第一次达成目的之后,会多次使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还有些人,自残,是因为“上瘾”。

在完成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时,Joseph Franklin 注意到一种一直存在的神经现象——疼痛消失释然(pain offset relief)。

它说的是,无论身体疼痛从哪里来,是病痛还是有意自我伤害,它的结束都不仅带来身体的重归舒适,还带来心理上如释重负的感觉。

也就是说,让自残者感觉好起来的,并不是疼痛本身,而是自残结束后疼痛消失的过程。

 

03如何克服自我伤害?

逃避现实、获得掌控、获取关注、上瘾,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而产生的自残行为,都是因为,最开始的需求无法用健康的方式满足。

在遇到痛苦的事情时,我们可能会难受、逃避、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因为遭遇痛苦便长时间进行自我伤害,无法从中摆脱,甚至依赖自残来获得解脱,便需要开始提醒自己:

 1. 痛苦的当下,发泄是很重要的,情绪稳定之后,记得表达

如果你感受到痛苦,你可以愤怒、痛哭一场、放肆吼叫、和熟悉的人吐槽甚至谩骂、对伤害你的人表达你的愤怒等等。

我们的身体天生就具备发泄情绪的能力。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把这种能力压抑住了。

“不允许自己痛苦”,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习惯性地将自己负面的部分压抑、隐藏。

表达、谈论,反而是“矫情”甚至“作”。

对于这些人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允许自己脆弱。

我们要知道,脆弱是幸福的终极驱动力。

感受到痛苦,并不意味着生活糟糕无可救药,也并不意味着矫情、软弱,这恰恰是一种警示,告诉我们,眼前的困难,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2. 找到“痛苦”背后的原因

自残只是问题的症状,而不是问题本身。

真正的问题可能是社交挫败、自我认同问题、PTSD、性向认同压力,或者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等。

当你试着说出你的感受时,你可能会感到焦虑,但在焦虑的背后,你会发现其他的东西。

就像在感情中一直自我否定的朋友,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深埋着害怕被抛弃的愤怒和恐惧。

 3. 尝试用健康的方式,替代无法满足的需求

当你知晓自己痛苦背后的原因和需求,却又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满足。

不如试着,先从当前痛苦的状态之中抽离出来。

Gajewski曾与严重自残的妇女一起工作,这些妇女在儿童时代曾遭到严重虐待。

成年以后,他们没有学会从被爱与关怀中获得信任、亲密关系和情感平衡,甚至一直没有办法调节自己失控的情绪。

最终,让她们改变自我伤害的行为的,不是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约束或者隔离了能够用来自残的工具,而是帮助他们更健康地满足了情感需求。

幼年时期没有得到的安全感与信任,成年后因为和同样受到过虐待的同伴一起,建立了新的群体,重新拥有了;

儿时无法建立的亲密关系,在新的环境生活时,学会了付出-得到-建立关系的新的模式。

曾经的情感没有办法得到,或许可以重新建立关系,拥有新的生活方式和朋友,在另外的群体寻求安全感与依靠。

 

04写在最后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十年前和同学相约自残的知乎网友吗?

后来,他又在知乎上更新了自己的故事:

“十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是个神志正常的人了,怕痛怕到要死,格外珍惜生命。我已是个可以自我治疗的成年人。”

十年前,他把自己当做最大的敌人,用尽一切方式伤害自己。

十年后,他终于成长为可以自我疗愈的成年人。

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所有用“自残”的方式伤害自己的朋友,

你会挺过去的,我保证。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知名专家全部

朱洁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认证资质】 二级心理咨询师
郭美玲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 婚姻情感咨询师 杭州门店驻场咨询师 浙大应用心理学研究生 青少年潜能开发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心理医院特聘专家
林岚

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