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什么让生活只剩生存

作者:曹怀宁   2019-12-06   1362次阅读   4个赞

《生活之下,生存之上》,这是五月天的一首歌,歌中描绘的是被满负荷的工作榨干了的社畜生活。

 

对于很多社畜来说,"996"并不是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无法反抗的潜规则。可这种潜规则是怎么逐渐形成的,它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动因,却少有人追溯。

 

近日,一名来访者的做法引起了我对于这一方面的思考。

 

为何追求快乐的生活,只剩下了“996”的生存?

 

这名来访者是一名工作尽心尽责的公务员,他常常早上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工位,领导交办的任务也总是第一时间完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渐渐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左支右绌。当感到再也难以负荷时,他选择来做心理咨询

 

在做咨询时,他随口说起自己前一天晚上扭伤了脚,本以为可以自行好转,没想到却越肿越大,只好连夜赶往医院。但第二天早上,他还是选择了去上班,而且是自己开车上班!

 

我感到,他不敢声张自己的某些合理权利。

 

我们共同探究"请假"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发现,自己平时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他人对他的认可之上,工作是很重要的价值立足点。他认为如果自己今天没来,可能有些工作会没做好,或者被耽误,而这就是他的错,他人对于他的评价可能就会降低。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很珍视的这种价值感不受到破坏,他宁可牺牲自己的身体,也要维护精神价值上的完整性或者优良性。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莫名其妙,这样做值得吗?他带着脚伤开车,万一出了车祸,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站在他的潜意识角度上去理解,如果这是一桩买卖,那对他而言是划算的。今天他坚持来上班,首先,他所在意的那种自我价值感得到了维护,使得他担心的价值感缺失情况得以避免。其次,带伤坚持上班肯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这也符合他的需要。

 

因此,从他个人的价值观角度上来说,只要没出车祸,安安全全地上班、回家,这笔买卖就稳赚不赔

为何追求快乐的生活,只剩下了“996”的生存?

 

从这一心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所谓人的劣根性:当认为当前利益唾手可得的情况之下,人很难理性地做出平衡判断。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财"可以替换为任何在人心里觉得特别有价值、特别想得到的事情。

 

当这名来访者在这么做时,当下他是获益的,因为他满足了自己内心的两大需要,这是非常强烈的正向反馈,会让他的这一运行模式愈发牢固,惯性持续增强。但他却不知道,此时的他却在挖坑给未来的自己跳。

 

为什么他在挖坑给未来的自己跳?因为他在营造一种不利于自己的心理环境。

 

他营造的心理环境是:只有他努力按最好的标准完成工作,他才是有价值的,才是会被他人及自己认可的。

 

当他拔高了评判标准,那么"带伤工作"这种以前应该被嘉奖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以至于未来的他会感觉到,如果我想继续进步、不想被人指摘的话,我就得按照这个最高标准来行动,甚至还要不停地突破这种标准。

 

但实际上,这种高标准本来就不应该成为一种通行的准则,因为它已经明显表现出对人性的违背。长期发展下去,他的情绪、感受、合理的诉求必然会被不断挤压,最终让他画地为牢,难堪重负。

为何追求快乐的生活,只剩下了“996”的生存?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个人身上,也广泛出现在职场中。当职场上有人采用了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并获得领导的认可与赞许后,其他人为了不落于人后,也就不得不沿用前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隐性竞赛",你今天迟了五分钟下班,明天我就得迟十分钟下班,最后大家都身受其害。

 

在这种时候,很多职员都感到一种身不由己,他们不想加班,但却因为害怕领导的责怪而不得不这样做,可以说,这时职员们是被领导的态度"绑架"的,因此领导的态度就成了关键因素。

 

如果领导比较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那他可能会规劝这名员工,而不是把这种行为作为一个普世化的标准运行起来。但如果职员碰到的是一个公事公办,甚至很追求结果、效率、成绩的领导,那么"带伤上班"就会迎合领导内心的需要。只要外界没有太大的阻力,这名领导很可能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工作氛围往这个方向引导。

 

正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如果这个上司本身的想法就是希望员工能做更多的工作,那么现在有一个员工自觉、自愿、主动地去表达了这样一种跟他的价值观相合的做法,那他当然就乐得顺水推舟,把他的行为作为未来的标准了。要领导在此时按体恤员工,遵守上下班时间的"对"的方式行事,意味着领导要主动控制自己的欲望,能做到这一点的领导,真的不多。

 

这是人性中的软肋,很难靠个人的主动意志去维系,所以我们需要制度。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员工福利制度,比如最低工资或强制带薪休假,就是为了遏制人性中的这种弱点,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

 

当人身上的压力越大,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时,他的人性就会被压抑得越厉害,越呈现出一种"工具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时的人已经物化成了工具,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但是,这时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境况堪忧。

 

因为人这种生物的忍耐程度是非常高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人可以做出很多难以置信的事情,茹毛饮血食肉寝皮都不在话下。在工作上我们的耐受性也很强,平时我们正常一周工作40个小时左右,可如果让人一周工作60个小时其实也可以,甚至一周80个小时连续一年、两年都没问题,但是这个时候人已经进入了一种比较机械化的运转状态。

为何追求快乐的生活,只剩下了“996”的生存?

 

能够做到,并不代表能够不被磨蚀。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形成惯性,然后让人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如果人在这个时候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那么也许他会去做出另外一种不同的选择。但问题就在于一方面,我们当下可能意识不到未来将付出怎样具体的代价。

 

另一方面,人的惯性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真到了付出代价的时候,人可能已经身不由己,停不下来了。这可能和我们比较原始的那一部分大脑有关,一旦工作起来,原始的惯性力量可比理性要强得多。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其实并不真的有选择的能力。

 

这就像我们被打了一针肾上腺素就必然会控制不住地兴奋起来。在激素的作用之下,我们没有选择不兴奋的能力。所以,那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潇洒状态,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

 

如果当下无法遏制"工具化自己来完美应对生活"的渴望,那么在未来就必然要承受自己越来越缺少人道主义的关怀、理解和情感的代价,而正是这些东西才让一个人变得更温柔、更有温度、更成为一个所谓的人。

为何追求快乐的生活,只剩下了“996”的生存?

 

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尊严、快乐、满足、休闲才能称之为生活,而人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情绪与感受才能称之为一个人。当一个人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机器,他必然无法与他人建立起深层次的情感联结,这时他的内心必然是空虚茫然及麻木的。可能有一天忽然闲下来时,他会发现自己已经不懂得如何享受闲暇时光了。

 

人最基本的一种需求,就是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刚出生的小婴儿就懂得啃自己的手指头来自娱自乐。但当下很多人日常的工作已经消耗得太厉害,所以当他们怀疑自己不会快乐时,他们其实是功能失调,无法发挥让自己获得简单小确幸的能力。

 

功能失调本身就是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产生的副作用。所有人都具备让自己有小确幸快乐的能力,所以,当你感受不到闲暇与兴趣时,这会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提示你需要停下来休息并好好思考一番了。

 

你是想要生活,还是仅仅是生存着?

 

趁现在还有选择的能力,行动起来!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4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