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伴侣间的冲突不可避免,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吵架,甚至吵一场对两个人关系有裨益的架呢?
一且伴侣们发生冲突,心理学往往认为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升级或协商。大多数人认为冲突的升级包括将问题泛化、责怪别人、人身攻击、命令和威胁程度增强。升级最终会导致冲突的结束,但它所经历的过程是曲折的,经过分离(如责备伴倡,不愿意协商),妥协和或协商的过程。
即使我们承认冲突在亲密关系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数人仍会感觉如果没有不愉快的争吵、分歧或争论就更好了。这一对冲突的消极看法也许是错误的。
社会学家如戈特曼(以上我们引用了他的话)认为冲突是促进亲密关系的一个基本方面。与这一观点一致的是,一项问卷调查研究也表明,关系中还有许多未能表达自己烦恼的受访者,他们越是将冲突最小化或者越是回避冲突,其对关系的满意度就越低。诺勒等人所做的一个关于交往的研究补充了上述的研究结果,他们研究了婚前和婚后一、二年的伴侣讨论所发生问题的方式。研究发现,婚前的置身事外(互相退缩及回避冲突)与妻子一方感觉婚烟较不幸福相关,它还与数据收集时,每三次中就有两次的夫妻双方并存的不满意相关。当然,简单地面对冲突并不能保证关系满意度的增加。
基于这些发现,一个日益普遍的观点是,是冲突处理的方式,面不是冲突的不存在,使得关系得以成长并发展。巴赫和怀登在《亲密的敌人》一书中,详细探讨了这一命题他们认为,如果得到公平的、有技巧的处理,争吵会增加亲密性。他们提出的许多如何“公平地争吵”的建议在本章中已经加以描述(如倾听、认可对方观点、保留自已的感受),但巴赫和怀登不仅仅是提供了争吵的规则,。他们也为应该产生的结果提供了指导;一个称之为“争吵结果简述”。良性的争吵(公平的及有技巧性的)应该具有积极的结果。从而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发展。
因此很多事本都是好好讲道理就能得到解决的,可是当一个人把对方看做自己的私人物品后,内心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主导欲望。于是一旦有了矛盾冲突,当一个人的内心是以俯视的角度看待对方时,便会渐渐不由自主的提升音量,不时粗暴打断对方说话,想要掌握控制权。当对方据理力争时,便感到自身受到了侵犯,想着“我说的都是对的啊!ta怎么可以质疑我?” 于是面色显露出不耐与烦躁,措辞愈发不经头脑,杀伤力也远超预期,有时会埋下以后一串导火索,甚至被作为把柄,成为日后不时会被翻一翻的陈年烂账。
还有种情况,当一个人的立场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当最后被辩驳得体无完肤时,由于自身涵养不够,导致恼羞成怒,于是“解决矛盾”这件事,变成了单纯的“出口气”,演变成吵架以及更严重的情况,这种是最低劣的。
有了尊重,还需要双方能真心诚意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