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全国首次,“心理治疗”正式被纳入广东医保
发表于:2021-05-08  浏览:687次

       关于“抑郁症可能会被纳入医保”的话题去年曾登上热搜,而之后,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也不曾中断。

       而今天,广东省医保局称,为了患者的综合考量,包括心理治疗等诊疗项目,将纳入医保支付的范畴当中,新的诊疗项目目录将于2021年8月15日正式实施。

       作为发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碍疾病,社会对抑郁症的关注度很高。 

       北大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国家的抑郁症终生患病率高达6.8%,也就是说,超过9500万的中国人在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

       然而,有超过90%的抑郁症患者选择不去就医,抑郁症污名化、朋辈压力、医疗资源等等都可能是不就医的原因,但是还有个很现实的原因:很多人看不起心理医生。 

       其实,包括抑郁症在内多种心理障碍,很早就被纳入医保病种。但是,只有在病情严重,不得不去住院的时候,产生的医药费用、住院费用才会被报销。 

       很多心理障碍疾病很容易复发,比如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抑郁发作的可能性已经接近50%,二次发作后的复发率甚至高达80%。 

       在重度心理障碍的阶段,人们可以以住院治疗、药物治疗为主,然而当严重程度降低了之后,抑郁症、焦虑症都不会突然之间就消失,需要依赖心理治疗来维持心理健康。 

       对于患者来说,维持长期的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经济压力直接劝退了“接受治疗”这个选项。 

       而对于公立医院来说,维持心理治疗科室的成本也非常高。为了让能更多的人“治得起”,公立医院的心理治疗服务价格是由政府制定,费用标准比较低。

       但是,药物批量生产之后,成本会被均摊降低;心理治疗服务的成本,是一个个独立的医师,来访者越多,咨询师越是供不应求。 

       尤其是心理咨询师需要进行长时间、持续性的培训,而这些成本靠着低价的门诊费是没办法被覆盖的。 

       而当“心理治疗”逐渐被正式纳入医保,不只是意味着有需求的来访者不必再顾虑经济压力;医保承担了市场价的咨询师成本,会让公立医院能够推进更规范化的心理治疗。

       对于“心理服务纳入医保”这件事,还有很多网友表示“不敢报销”。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姚贵忠医生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很多患者很排斥看精神科,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就医,却“不敢报销”,因为“名声不好听”,或者“担心工作单位/学校知道自己的医保记录,会有麻烦”。

       知乎上有人说,自己得了重度抑郁症,谁都不敢说,很信任辅导员,就向辅导员坦白了。结果,第二天他爸爸就被叫来,办理了休学手续。 

       即便是大家充满同情,心理疾病患者很担心被抛弃、被淘汰。 

       而这一现象,归根结底来源自心理疾病的“污名化”。

(网民对“抑郁症纳入医保”的情绪反应图)

       减轻来访者的经济压力,并不是社会和心理学人唯一要做的事情。理解时代环境带给来访者的情绪和舆论压力,传播对于障碍的科学性认识,消除公众对于“心理障碍”的病耻感,是我们更需要解决。 

       但是,毫无疑问随着“心理治疗”正式纳入慢性病门诊目录,社区康复体系逐渐健全,人们会逐渐接受在没有形成心理障碍之前,就接受咨询师的帮助。 

       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心理障碍,最初只是一种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如果在初期就接受心理治疗服务,70%的来访者是能够被治愈的。 

       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 

       各种心理健康服务的网络宣传,以及国家层面深入到社区的宣传,都会让人们逐渐接受“心理疾病”就像是一场精神感冒,没有什么值得被恐慌、也没有什么值得唾弃。 

       从去年提出“抑郁症纳入医保”这个想法,到现在广东正式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我们的心理健康体系逐渐被完善。 

       伴随着这样大规模的讨论、参与,必然会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学知识,愿意接纳、正视这样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