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我该如何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做到尽情享...

我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消费观。

小时候家境中等水平,不富裕但是衣食无忧,父母都是普通职工,靠每月固定的死工资生活。我的父母像中国很多上一辈的父母一样,因为经历过苦日子,所以非常勤俭持家,从来舍不得扔任何东西,能花一块钱的地方绝不花两块,能自己制作的东西绝不花钱买。

虽然爸妈并没有限制过我的消费,我想要的东西都会给我买,可是我看见妈妈自己拎着旧衣服改成的布包,我怎么会忍心要他们给我买个新包?多年来上学,我一想到爸妈省吃俭用,就不忍心乱花钱,能少花的地方尽量少花。本科在上海读书,消费水平比家乡高了很多,我就更不忍心花钱了,买牛奶都会计算哪个品牌的牛奶最便宜,以至于我本科四年都只喝过同一种平均每毫升最便宜的牛奶。

后来我靠全额奖学金出国读了博士,现在博士毕业留在国外,有了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也找了一个薪水更高的老公。爸妈也已经退休,退休金完全够他们过上很好的生活。然而我发现多年来节省的习惯让我不会花钱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永远不知道一笔钱到底是该花还是不该花,永远徘徊在花了以后的负罪感和忍住没花的委屈感之间,不管花不花都无法做到开心和享受。老公很不解地说,该花的正常消费就花嘛,不浪费就行了。关键就是我总是无法确定啥是正常消费。一个可以网上下载的电影去电影院看,这电影票钱是该花还是不该花?一个稍有磨损但还能用的包,到底该不该换个新的?假如我一月挣1万,那么我到底是买1000,2000还是3000元的包算正常消费?每次涉及到消费我都如此挣扎纠结,要么是花了以后觉得好浪费有罪恶感,要么就是没花然后觉得亏了自己很委屈,怎么都无法享受金钱带来的生活品质。

有次看上了一双鞋,反反复复纠结了两周要不要买,后来一跺脚,自己这么努力读书工作挣钱就是为了买喜欢的东西嘛,然后就买了。买完回来就觉得罪恶,自己已经有好几双能穿的鞋了,怎么这么浪费又买,然后就在网上以八折的价钱转卖掉了,想着总算能收回部分钱。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了。

我曾试过给自己订标准,比如每月百分之多少的钱存起来,多少钱用来买衣服鞋子护肤品,不超这个标准就算正常消费。然而并没有用,这个标准也是自己一拍脑袋定的数字,依然无法抹去花钱以后的罪恶感。

我该如何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做到尽情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

夏小放  
朱晓美的回答
朱晓美心理咨询师

您好!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固定思维,同时也有强迫的表现,这跟你的成长以及家庭教育有关,已经成为习惯,要想改变,有点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