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事随笔

女人经常被家暴,都不离婚,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对男的唯命是从,对自己孩子又打又骂,男人一直不喜欢孩子,经常打骂孩子撒气,女人拼命跟这个孩子灌输,我是为了你才吃这么多苦,你长大了要对我好,等这个孩子长大了,疏远父母,男的憎恨这个孩子对他不好,唆使女人跟这个孩子对着干,女人就总是对这个孩子发火,孩子经常劝女的不要总是把心思放在男人身上,余生要为自己活,只要让她离开这个男人她是一句也听不进去,但男人讲任何话她都能记得住,这个孩子自从拿到证件外出到三十几岁都不回家,其中有次除夕回去,初一早晨男的就骂孩子,你给我滚蛋,这个孩子连饭都没吃拎着包走了,别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回家?这夫妻说她想在外面挣钱,她不想回来,我每次打电话让她回家过年,她都不回,除夕是这个孩子生日,其实每次是这个孩子打电话回家,他们要么不接要么直接挂,直到现在这个孩子恐惧婚姻,不想碰到垃圾男人,也不想变成没男人就会死的女人,以前没成年,孩子每天过的好压抑,不想讲话不想与外界联系,可又期待赶快长大能赶紧离开,离开后慢慢的与社会接触,虽然社会有很多坏人,受伤难过,也没想回家,独自哭哭就好了,跟家人诉苦反而会被骂没出息

匿名  
何红的回答
何红心理咨询师

你好亲爱的小米朋友,我是壹点灵平台心理服务者何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你就是这个从小爸爸不爱、妈妈打骂的孩子,老师先给你一个拥抱吧,老师以一个家长和母亲的身份,希望能代替你的父母给你一个道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受委屈了。
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尽管从小没有得到父母多少疼爱,但是对妈妈感情至深。从小看到妈妈被家暴你很心疼,长大的你曾劝妈妈对自己好一些,但是没有成功,虽然你没有回家,但是对家仍然是割舍不断的感情。小时候家庭的阴影导致你对婚姻有了恐惧的心理 ,你的内心矛盾又痛苦,而且没有一个可以听你诉说的人。
妈妈其实是一个生活很苦的人,从心里学角度来分析,这种苦来自于她的认知。尽管经受家暴,但她对丈夫”不离不弃“,一是婚姻观在做祟,二是经济条件或者环境不允许。她内心有苦需要发泄,你是她最亲的人,因此她不断的告诉你”我是为了你才留下的“,在她和你父亲的婚姻关系中她处于弱势一方,她无处可逃也无力反抗,从内心她也在恨你的父亲,于是她把对你父亲的恨投射到你身上,通过打骂你来发泄内心的不满,用征服你的方式来象征性的从内心征服你的父亲。老师这么分析妈妈的心理,你能否理解到妈妈当时所想所做呢?
原生家庭给你留下痛苦的童年回忆是一生都抹不去的,你对婚姻的恐惧、对异性的厌恶等都与这些童年的经历有关。你虽然最后逃离了这个家庭,但是性格、品行、习惯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养成。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老师有以下几点建议想要给到你:
第一、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是”痛苦之源“。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父母,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之所以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家庭,不是为了抱怨或指责父母,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中,和童年伤害的阴影中走不出来,而是让我们看到是什么让我成了”今天的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抚育。
我们内在力量的充实是弥补童年阴影的前提,一味向外在索取,很容易让期待落空。当我们的生活特别容易被负面的父母占据时,焦虑的情绪特别容易产生。在内心我们可以假设一个父母的身份并跟他们产生对话,比如:如果当时父母在婚姻中不发生争吵和打架,是和谐的,我今天就不会害怕婚姻。如果父亲不打母亲,我今天就不会害怕垃圾男人。这些心理暗示都非常重要。
第三、试着回忆原生家庭当中美好体验
不知道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过这种美好的经历,如果有,你可以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回忆成长过程中那些温暖的时刻,会让我们内心安静且有温度。同时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成长。
第四、客观的看待过去
在我们的认知中,父母认错仿佛才能抚平我们内心的痛,才能修复我们内心的黑洞。但过去是不可能改变的,对过去的回溯不是向过去问责,看过去,并非用一生去批判父母,而是对过去认识和了解,给父母以理解和原谅,并主动尝试与他们和解。如果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现在的他们,无疑是在用过去他们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老师希望如果有下一次交流,你对父母的称谓可以改变为父亲和母亲,父亲和母亲给我们生命,你的出生是两个人内在爱与激情碰撞的结果,那一刻他们的内心一定不会有伤害我们的意念产生,让我们把这一刻深深记在心里就好。
希望老师对原生家庭关系的解读、对妈妈的分析能够给到你帮助。如果还有其它问题欢迎你继续来到壹点灵,我们共同面对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