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慈是好事,过于仁慈就不好了

仁慈是好事,过于仁慈就不好了。

都知道小人坏,难道你会大发慈悲的同情小人吗?那你可真是当代活圣母。

人真复杂。

WHW.  
徐姗姗的回答
徐姗姗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徐姗姗,很高兴为你解答疑惑。
看到了你的诉说,和你的标题,赞同你说的这句话,慈是好事,但是过于仁慈就不好了。
不知道生活中的你遇到了什么事情,让你有这样的感慨?
都知道小人坏,难道我们要大发慈悲地同情小人吗?
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你生发出这样地反问,这里你提到地“你”不知道指的是谁。
不过人确实是复杂的。
从生物本性上来讲,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有感知觉、有记忆、有联想、有思维、有情绪情感、有意志行动等等。
人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蕴含着的认知和情绪,行为受认知和情绪影响,反过来也影响认知和情绪。
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为,我们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态度,态度和行为之间总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就像你说的,对人仁慈是好事,是一个好品质,是对待任何事物的好的心态,而如果是面对小人,面对使坏的人,我们也要收敛我们的慈悲。
就像很多人说的,我们做人要善良,但是也要适当带着锋芒。
对于你的诉说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分析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建立稳固的自我,强化自我力量。
如果我们过度关注外在,会让我们失去自我,失去内心那个“稳固的自我”,就会让自己总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他人的评价中,他人的行为就会对自己影响较大。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建立自我,首先我们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优点,我有什么缺点,我有什么兴趣爱好,我擅长做什么事情,我喜欢什么事情,我不喜欢什么事情,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
艾菲的理想中有段话曾说:稳固的自我,也就是“内聚性自我”。
心理学大师科胡特有这样一句描绘: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内聚性自我稳稳地在那里。
武志红老师有一个说法是,在内聚性自我形成前,一个人就像是环境的响应器,对别人的评价超级在意,他也会努力调整自己,以争取做到环境认同的最好。
所以,当一个人形成了内聚性自我后,可以经受住外界变化带来的惊涛骇浪般地拍打,虽然仍会对环境敏感,环境的变化也会激发你的情绪反应,但却始终无法动摇你的根基。
你始终稳稳地站在那里。
当内在自我的力量更加强大,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就会更小,我们坚定去做真实自我的动力就会更强。
2、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应对外界能力。
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经常对自己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对自己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怀疑和不确定。
日常生活中多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当完成一些还不错的任务和事情时,及时给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励。
每个人都有被欣赏、被肯定的心理需要,当我们从环境中感受不到这种需要的满足时,更加要自己给自己关注和肯定。
多肯定自己的优点和好的行为,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提高对自我的认同感及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解决问题和应对外界的能力。
3、不断学习,并努力完善自我。
苏格拉底将古希腊德尔斐神殿一块石碑上的那句“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就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不断认识自己、进而完善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并且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心理需要。
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周围人交往的经验,看到人际交往和人性中的多面性,也能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阅历。
同时,也可以反观自己身上的问题,和之前认知上的局限,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就可以进一步努力完善自我。
也许很多问题之前都是意识不到的,但是当我们将“无意”变为“有意”时,就可以帮助自己改进这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
心理学理论认为,我们在自知之后,才有真正的自由,自由将带我们走向幸福和快乐的道路。自由带我们找到内心的安定。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一个系统,彼此相互影响。
认知上多进行认知偏差识别,引导理性认知。
情绪上多做自我觉察和自我对话,每当负面情绪来临时,试着去觉察它,去耐心地观察它,接纳自己的情绪。
行为上多跟信得过的人分享我们的感受,他人给我们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会给我们鼓舞,会给我们很大的心理能量和认同感。
感谢你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