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我这么做对吗?

夙夜在公的璇泰  

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问题,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反思当别人对我不好时,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一转眼我未婚生子,孩子已经一岁多了,而我养孩子的过程,依然步步维艰,前两天让孩子的生父,买尿不湿,他几乎每次买奶粉尿不湿都是一拖再拖,拖到我这里确实奶粉一点也没有了急着不行了,他才不情不愿的从网上给你购买,然后再拖个几天,坐月子的时候,别人说人家的孩子,奶粉尿不湿都是成箱的买,而他一罐一罐的买。后来逼着我只好自己上街去买了尿不湿,才缓解了问题,紧接着这两天奶粉也马上喝完了,我想他应该会提前给我买好,所以下午打电话问他买了没有,他却说我不出去赚钱工作,还好意思让他买奶粉,当时我感觉心里很不舒服。
想想孩子生下来以后,他每次回家,也是对孩子特别亲热,我总是幻想着,依然意外怀孕,他一开始不想要这个孩子,但是随着时间长了,他会对孩子感情越来越多,也会更愿意付出,可是今天说到买奶粉的事情,感觉他又是能省则省,能不买就不买的态度。每次关系陷入这种处境,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没能给他一个足够稳定的关系,稳定的生活条件,就把他生了下来,我确实没有出去工作,没有收入。什么都靠他养活,束手无策,每当他说出,要是我不想管你了,看你跟孩子明天怎么活。
我必须承认,我想生下孩子,一方面是对生命的珍惜,也有赌气的成分,也有一条路走到黑的冲动,想当初,要不是跟我父母家里关系不和,我也不会一个人跑出去。当时在外面工作找不到,没有地方住,几天几夜没有休息,他把我带到了他这里,后来要不是他跟我在一起三年多,频繁与我发生关系,我也不会怀孕,起初我也想说,跟他不要走的太近,可是我真的离不开他这里,我不想回老家,跟我父母姐姐哥哥关系都很差,我也没有出去工作赚钱的动力,所以才一直待在原地,把他这里当做我的避难所,可也是他给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我不想跟他发生关系,但是挡不住日子久了,有些事情我也挡不住。怀了就让我做引产手术。凭什么呢?身子让你玩够,一个引产手术就打发我,我内心有太多不平衡,凭什么要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男人,白白占用我几年的身体,我的年轻,现在说他经济压力大,谁让他先招惹我的,凭什么他这样蔑视我的生命,大不了做引产手术,我就是要把他生下来,告诉他生命不是他想怎么戏弄都可以的。

回答
7个回答
王黎心理咨询师

题主,你好!我能感受到你此刻的痛苦、委屈和挣扎。你的文字中充满了对孩子深深的爱与愧疚,对伴侣的失望与愤怒,以及对自身处境的迷茫和无助。这段经历对你来说异常艰难,你承担了太多本不该独自承担的重担。作为一个母亲,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保护你的孩子,这非常值得尊重。

面对如此复杂的困境,我想和你一起梳理几个关键点:
1. 理解你的情绪和反应
愤怒和不公感: 他对你和孩子基本生活必需品(奶粉、尿不湿)的拖延、吝啬和指责(“不出去赚钱还好意思让他买奶粉”),是极其不负责任且带有情感操控性质的。他作为孩子的父亲,有不可推卸的法律和道德责任。那句“要是我不想管你了,看你跟孩子明天怎么活”更是赤裸裸的威胁和情感虐待,令人心寒。

失望与幻灭: 你曾希望随着时间推移,他对孩子的感情加深会带来改变和更多的付出。但现实是,他在核心责任——保障孩子基本生存需求上依然消极、逃避甚至恶意。这种幻灭感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

强烈的愧疚与自责: 你反复提到“对不起孩子”,为没能提供“稳定的关系和生活条件”而自责。这份对孩子的爱是真实的,但我们需要区分:哪些责任真正属于你?哪些是本应由他和环境共同承担,却因各种原因压在了你身上?

无助与被困感: 没有收入、依赖对方的经济支持,让你感到“束手无策”,放大了你的不安全感。
创伤感与价值否定: 回顾过往(被带到他的住处、发生关系、怀孕、被要求引产),你感到被利用、被轻视、被剥夺了对自己身体和生命的自主权。“白白占用我几年的身体,我的年轻” “蔑视我的生命” 这些话语透露出深刻的创伤感和价值被否定的痛苦。生下孩子带着强烈的反抗意志,这本身是你在极度困境中维护自身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本能抗争,虽然代价巨大。

2. 需要共同探讨和面对的核心问题
认清现实:期望他能“变好”可能带来更大的失望。
从他目前的行为模式(拖延购买必需品、言语侮辱威胁、逃避责任)来看,他缺乏作为伴侣和父亲最基本的责任感、同理心和尊重。
指望他对孩子的“亲热”会转化为实质性的、稳定的付出和支持,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承认这个现实是痛苦的,但却是保护你和孩子不再持续受伤的第一步。
经济独立是打破困境的关键钥匙。
你提到“没有出去工作,没有收入。什么都靠他养活”,这确实是目前最核心的困境。经济上的依赖使你处于极其被动和脆弱的位置。
探索工作可能性: 即使困难重重,也必须开始思考和实践如何获得收入。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 立即联系当地妇联、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或法律援助中心。 说明你的情况(未婚生育、男方拒不支付抚养费、经济困难、独自抚养幼儿)。他们有责任提供帮助。
不要害怕求助: 你现在的处境不是你的错,是社会支持系统应当介入帮助的。
抚养费: 无论你们关系如何,孩子生父必须承担抚养孩子的费用。这不是施舍,是法律强制义务。收集他拖延购买必需品、拒绝承担费用的证据(聊天记录、购买记录等)。向法院起诉要求他支付抚养费是可行且必要的。


重新审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打破孤立状态。
你提到与父母、哥姐关系差,是离家出走的原因。虽然关系修复可能很困难,但在如此困境下,是否有一丝可能,为了孩子,尝试与某个相对温和的家庭成员重新建立极其有限的联系? 
如果原生家庭完全不可行,那么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就更加重要:通过妈妈群、社区活动、公益组织等,认识其他单亲妈妈或可以提供支持的人。孤立无援是最危险的。
照顾自己:你不是养育孩子的工具,你是有情感的人。
允许自己感受所有情绪: 愤怒、悲伤、委屈、愧疚都是正常的。不要压抑它们,但也避免被它们完全淹没。找到安全的途径表达(写日记、向信任的人倾诉、哭泣)。
寻求心理支持: 你经历了太多的创伤(关系中的控制与贬低、被迫的性、怀孕压力、被要求引产、生育后的经济虐待、原生家庭的疏离)。这些创伤需要被看见和处理。寻找心理咨询服务非常重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帮助你梳理情绪、疗愈创伤、重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

你的处境极其艰难,但你绝不是孤岛。你带着愤怒生下孩子,那份愤怒里藏着对自己生命的珍视——现在,这份珍视需要转向你和孩子共同的未来。 你已经在风暴中保护了你的孩子这么久,这份力量远比你想象的更坚韧。
如果你愿意,可以随时告诉我你接下来的感受或尝试,我会在这里陪着你梳理方向。

我是壹点灵入驻心理咨询师王黎,希望以上分享能够帮助到您。

谷赵伟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你现在应该很困惑和无助,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你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多方位思考,不能指望一条路解决所有,我们应该多方向进行!为母则刚,我相信你能做到更好,如果需要帮助,随时都可以联系我,让我们一起走出困境迎接美好未来!

唐思遥心理咨询师

十分心疼当下处于困局的你,能感受到你的孤独、无助、愤怒、怨恨。也看到一个挣扎的你,在如此局面下还会很问出自己这么做对不对的问题,首先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能够看到多方的不易,体会所有的人的难处。但也很希望你可以像善意看待他人的目光,看看自己。看到处在无能、无力、无财、无爱中的自己的无助,允许自己无助、脆弱和愤怒。你所面临的局面,你已经做了你能做的当下最好的决定,换成任何人没有经历过你所经历的局面,都没法评判你的对错,只有你自己可以。现在扪心自问,你愿意相信你是对的吗?

罗守莉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平台的心理咨询师。
看到你的描述,我很心疼你,同时又有些担心。
不知什么原因让你经历这么多的痛苦、磨难和创伤,的确让人非常的心疼,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你陷在一个困难的处境一直拔不出来,这样的日子真的是太难熬了。同时我也有些担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孩子是很难有安全感的,他以后的人生大概率也会过得很艰难,你愿意你的孩子经历像你一样的人生吗?

王晓霞心理咨询师

我能感受到你字里行间沉重的窒息感——被困在现实困境与情感漩涡中,怀里是嗷嗷待哺的孩子,眼前是冷漠推诿的男人,内心还撕扯着不甘与自责。请允许我为你梳理关键点:
1. 停止自我审判:
男方的行为100%是他的责任。拖延婴儿必需品、言语羞辱、威胁弃养是虐待行为。错的是他,不是你。
“赌气生子”已是过去:此刻追究“当初是否该生”毫无意义,只会消耗你。孩子需要的是此刻能为他战斗的母亲。

2. 撕碎“他会改变”的幻想:
他对孩子的亲热是低成本的情感表演,而奶粉尿不湿是生存责任。要看清本质:他永远不会主动承担。

3. 立刻为孩子采取行动,
可以紧急求助:立刻联系当地妇联/社区,说明“婴儿即将断粮,生父故意拖延购买”。他们有应急奶粉救助渠道。也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收集他拖延购买、威胁录音/聊天记录。向法律援助中心(免费)咨询抚养费诉讼,这是孩子的法定权利。
对自己说这三句话:
“我不是乞丐,他在逃避法律义务!”
孩子的命比我的‘面子’重要——求救不可耻!”
“我能在废墟里生下他,就能在废墟里为他开出一条路!”我支持你坚强起来为孩子战斗。
给你一些法律援助途径,拨打12338(全国妇联维权热线),报出所在城市求助; 走进社区服务中心,直接说:“我需要婴儿奶粉救助和单亲母亲帮扶”; 搜索当地公益法律组织,预约免费咨询抚养费诉讼。

**你骨子里的倔强曾用来对抗世界,现在它是护住孩子的盾牌。** 绝境中哺乳的母亲,每一步踉跄都是悲壮的前行——**但只有走出去,才能遇见帮你托住孩子的手。**

伍琪琦心理咨询师

你好,从你这段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积压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委屈、愤怒、无助、不甘,还有深深的疲惫。你经历了很多,也承受了很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错误”可以概括的,而是一段交织着情感、现实与自我挣扎的人生历程。

你现在的状态,不是因为你“软弱”或“做错了”,而是因为你身处一个缺乏支持、缺乏尊重、缺乏稳定感的困境中。你一个人带着孩子,面对经济压力、育儿压力、情感压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你提到“赌气”“冲动”“把这里当避难所”,这些背后其实是你长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表现。你从小与家人关系紧张,没有可以依靠的家庭支持系统,当你遇到困境时,只能选择逃到一个看似能给你暂时庇护的地方——哪怕那个地方本身也不稳定。你依赖他,不只是因为感情,更是因为你无处可去。这不是你的错,而是现实逼迫你做出的选择。

你生下孩子,确实有赌气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你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珍视,对自我价值的捍卫。你不愿意被当作一个可以随意抛弃、随意戏弄的人,你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我的选择是有力量的。这种勇气,本身就值得被尊重。

但同时,你也清楚地意识到,现实并不如你所愿。孩子的生父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他的拖延、推诿、冷漠,甚至言语上的威胁,都让你和孩子的生活雪上加霜。你感到愧疚,因为你觉得没能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你感到愤怒,因为他把经济压力当成逃避责任的借口;你感到无力,因为你似乎被困在这个泥潭里,看不到出路。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并不孤单,你的感受是合理的,你的困境是可以被改变的。

1. 关于孩子的生父
他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不负责任”,而是“情感和物质上的双重剥削”。他享受了与你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他在你需要支持的时候退缩,在你需要尊重的时侯蔑视。这种关系已经不再是“爱”或“依赖”,而是一种不平等的、甚至带有剥削性质的关系。你值得更好的对待,你的孩子也值得更好的父亲。

2. 关于你自己
你现在的状态,不是“失败”,而是“被困”。你被经济压力困住,被情感依赖困住,被过去的经历困住。但困住你的不是你的“软弱”,而是缺乏支持和资源。你没有出去工作,不是因为你“懒”或“没动力”,而是因为你长期处于一个消耗你的环境中,没有机会重建自己的信心和能力。这不是你的错,而是现实的问题。

3. 关于未来
你现在的处境虽然艰难,但并不是没有出路。你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向:

寻求外界帮助:比如社区的母婴支持项目、单亲妈妈援助组织、法律援助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你缓解经济压力,甚至争取到孩子的抚养费。

重新规划经济独立:哪怕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比如兼职、灵活就业,逐步积累收入和信心。你不需要一下子变得“强大”,但你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

重新审视这段关系:如果他始终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甚至用言语和行为伤害你,那么这段关系已经不再是“避难所”,而是“牢笼”。你值得一个真正尊重你、支持你的人,而不是一个把你当作负担的人。

4. 关于你的内心
你内心的愤怒和不甘,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你不愿意被当作一个可以随意践踏的人,你不愿意接受“我的人生就这样了”的结局。这种不甘心,恰恰是你改变现状的动力。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原谅”或“放下”,但你可以选择“不再被控制”——不再被他的情感操控,不再被自己的愧疚感困住。
 
最后,我想对你说:你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坚持到现在,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你不需要因为“未婚生子”而否定自己,也不需要因为“依赖他”而感到羞耻。你的选择,是在你当时的处境下,你能做出的最好的决定。而现在,你依然有机会去改变,去争取更好的生活。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你需要具体的资源或建议(比如如何申请援助、如何寻找工作、如何争取抚养费),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帮你查找信息。你值得被支持,也值得更好的生活。

陈婉妍心理咨询师

听你讲述这些经历,真的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煎熬、委屈和无奈。你经历了这么多艰难时刻,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独自承担着这么多压力,真的非常不容易。

孩子生父在经济上的推诿、言语上的伤害,让你陷入了无助和绝望,而你对生下孩子复杂的情感背后,藏着对自身遭遇的不甘与反抗。你在困境中努力想要守护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这份坚韧值得被看见。但同时,也能感觉到你对现状的迷茫,他的态度和不作为,让你对未来充满担忧,也为没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自责。

你们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问题,他既没有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还不断用言语伤害你。或许可以尝试重新审视这段关系,思考是否还有继续的必要。你不是只能依附于他,即使现在没有工作和收入,也可以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比如向社区、妇联等机构寻求帮助,学习新技能为未来做准备 。无论如何,你和孩子的未来都还有更多可能,不要被眼前的困境困住,你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有力量。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