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果然,她第一反应就是否认,说不可能的,你就是工作累了吧,把我说了一通。我没反驳,她说什么都是“嗯嗯”“对”
后悔了,早知道自己安安静静吃药算了,本来我吃了半年多的药,现在感觉自己好多了,情绪明显的也积极多了,才跟我妈讲的,因为她马上要住到我这里来,我天天吃药瞒不住,所以想着干脆说了
哎,结果还不如不说,只会带来无休止的质疑,询问和指责……[伤心]
我能感受到你此刻的失望和无奈——原本是带着好转的勇气和坦诚想和母亲沟通,换来的却是她的否认和质疑,这一定让你感到更加孤独。你选择吃药并坚持治疗半年多,说明你一直在努力照顾自己,这种自我负责的态度非常值得肯定。
母亲的反应可能源于她对心理问题的误解或恐惧,她的否认更多是出于自身的无力感,而非对你的不信任。你用“嗯嗯”回避冲突,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不必为此自责。或许可以试着接纳“她暂时无法理解”这个事实,但不让她的反应否定你的进步。你吃药好转是事实,情绪变积极也是真实的,这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可以考虑设定界限,比如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她:“妈妈,我知道你是关心我,但吃药是我的决定,我现在确实好多了。”保护自己的情绪健康依然是第一位的。
听起来你做了很勇敢的尝试,主动向妈妈袒露自己坚持服药的事实,这本身就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当重要家人表现出不理解时,那种期待被接纳却收获质疑的落差感,真的会让人产生'不如独自承受'的疲惫感。
我注意到两个特别重要的细节:这半年你一直坚持科学治疗,并且真切感受到了情绪改善,这证明你在用正确的方式照顾自己;选择现在坦诚是因为即将开始共同生活,这份真诚里其实包含着对关系的重视。
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当遇到家人暂时不理解时,有没有其他既能保护自己情绪,又能为未来沟通留出空间的方式?比如用'我知道您担心,但我现在的治疗方案是医生指导下进行的'来设立边界?
你希望妈妈搬来后,在坚持治疗和家庭关系之间找到怎样的平衡点呢?
理解你,我跟你是一样的,可以交个朋友吗,
理解你,我跟你是一样的,可以交个朋友吗,
你一定是鼓足了勇气才跟妈妈讲述你的抑郁的,我想对你来说,这个表达是很不容易的。在那之前,你一定有过纠结:如果你说出来,你会担心他们不能理解,甚至会质疑、询问和指责,就像现在你感受到的一样,这会让你很难过。但如果你不说,妈妈马上要住过来了,你不仅要继续照顾自己,处理自己的抑郁,还要想尽办法去瞒住她,时刻担心会被她发现,那种感觉也是很难受的。
不论你说还是不说,你都会不舒服。而现在你选择说出来了,承受的就是说出来付出的代价。你很渴望当你说出来时,能够被理解或者安抚,毕竟你生病了。我猜你现在感受到的应该是很复杂的情绪,里面可能有自责、委屈、难过、失望、生气……我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
听到你自己在一个人应对抑郁,已经吃了半年多的药,让自己感觉好多了。这个过程被你说地轻描淡写,但我猜这个过程是很不容易的,你可以跟我讲讲看吗,这半年你的经历、你的故事。当你被诊断为抑郁的时候,你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是怎样在没有告诉父母的情况下安安静静的吃药,帮助自己好起来的?你身边有其他人可以支持你吗?
一个年轻人可以如此坦然的去面对自己的抑郁,并且积极的去进行干预,这是很有力量的,也证实了这个时代的进步。我想你的思想和认知对于上一代人来说是很超前的。而很多的父母亲,或许真的很难理解到这个部分,除了他们个人的原因之外,我猜也是受到他们那个年代的影响,因为你知道在他们那个年代是没有抑郁症这个说法的,他们估计也没有听过身边的人谁得过抑郁?所以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郁症时,也许那一秒钟,他们愣住了,甚至被吓到了,也许那一刻他们觉得不知所措。
而要命的是,如果你的父母是上面这样的情况,对于生病的你来说,就会变得尤其的困难,你不仅要一个人去面对自己的疾病,无法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有可能还要去帮助父母去处理他们的惊慌和恐惧,困难会被叠加,真的很挑战。
有机会真的很想听你多说一说。
看到你一个人承受了这么多,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妈妈能理解并给你一些肯定,也许你会更有力量。
换个角度说,普通人对于抑郁症的了解的确不多,哪怕是相关专业的人,未必对抑郁症能有很具体的认知。普通人可能更多的会把抑郁症理解成情绪低落。
所以,阿姨的安慰并不是想否定她对你的重视和关爱,她也许只是单纯的觉得她的话语能减轻你的压力和对这个病症的担忧,她还是希望你好的。
也许身边的亲人的确不能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达不到我们的期许;但如果我们能准确理解他们不准确方式背后透露的关爱,也是能感受到温暖的。
希望能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