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自尊的3个层次

作者:陈丽琼   2018-01-05   9686次阅读   5个赞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简单的说,自尊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觉得自己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基本挑战,值得享受快乐的感觉。


高自尊的人,首先,心理健康程度较高,心理抵抗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较强。能更好地应对焦虑抑郁以及各种无法避免的困境,改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低自尊常常与焦虑并存,这里说的焦虑不是自然的焦虑。什么是自然焦虑呢?比如:我要参加一次演讲,感到有些焦虑,担心。这个属于正常焦虑。如果因为这次演讲担心到一周都无法入睡,这是不健康的。还有一些毫无缘由的焦虑,比如半夜突然醒来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或者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一种焦虑感或恐惧感,却不明白是为了什么,这通常是低自尊的症状。


自尊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依赖型自尊,独立型自尊,无条件自尊;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维度:能力感和价值感的比较上。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即“能力感”——“我能行”,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即“价值感”——“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现在家长的教养孩子的方式,很少有机会体验独立解决问题,或为家人、朋友付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行为,很少能获得能力感和价值感。常常处于低自尊状态,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好。


第一个层次:依赖性自尊,他们的能力感和价值感通过同他人的比较获得。比如,一位家庭主妇做了一桌菜,如果大家都说好吃,她就很高兴,大家都说不好吃,她就悲伤,这就属于依赖型自尊;


第二个层次:独立型自尊,他们的能力感和价值感通过与自己比较获得,比如,一位家庭主妇做菜,她会与从前的自己比较,是不是比以前更好吃,如果是,她会很开心,如果不是,她会很沮丧;而较少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评价决定自我价值与能力;独立型自尊的人,他们的主要动力是“我热爱什么?”“我喜欢什么?”“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他们想追求自我和谐的目标。


第三个层次:无条件自尊,他们价值感既不取决于他人评价,也不取决于自我评价,他们不参考任何评价。在能力感上,他们不与他人比较,也不与自己比较,而是处于某种状态,与他人互相依赖同时又各自独立。比如,一位家庭主妇做菜,她既不依赖他人的评价,也不注重自己的评价,仅仅就是想做菜,喜欢做菜。与此同时,她也能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乐趣与满足。他们与别人相互依赖也各自独立,他们的独立与依赖不相互冲突,自由转换、怡然自得。


重点在于,所有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型自尊,一定程度的独立型自尊以及一定程度的无条件自尊,一个人的自尊处于怎样的状态取决于他们的主流自尊是哪一种。从低自尊到高自尊的发展是逐渐形成的,通常需要一辈子时间来慢慢的培养无条件自尊。注重个人成长的人发展出无条件自尊的机会更大一些,也有一些人心智成长停滞,一辈子也难以发展出无条件自尊。


如果自尊不足甚至缺乏,人就无法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不能适时恰当地对社会环境的要求或事件作出合理反应,无法及时缓解生活中的基本焦虑。一言以蔽之,人就无法正常地进行社会生活。因此自尊不足的人呈现给社会的通常是不好的自我形象,具体表现出两类行为或态度:一类是自伤性行为或态度,主要指向自我。其表现有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自哀自怜、自轻自贱等,甚至可能放弃生命,自绝于世,本人在平台回答网友问题时发现,有好多网友的提问都属于这种表现;另一类是自恋式或自我中心的行为与态度,主要指向他人与环境。可能出现不负责任、冷漠、自我中心、敌视、攻击他人、报复社会等偏激行为和罪错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是陈丽琼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兰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婚姻、强迫瘾症、强迫抑郁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5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