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怀疑自己有问题,为什么觉得所有人都在欺负...

匿名  

好像在每一段关系中,都会出现自己是个“受害者”的心理

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中,总是感觉压抑。无论父母怎么做都走进不了我的心。对家庭我内心充满逃离感,想要尽快离开家去外头呼吸自由空气,享受自己组建的亲密关系,填补内心的创伤。

可在亲密关系中,面对他,也开始逐渐出现面对爸妈的感觉,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被当成物件忽略在一旁的感觉。本来以为有自己的伴侣就能完全摆脱那种非常难过的感觉,当这种感觉又一次出现在新的关系时,我内心有部分东西抵挡不住,将将要倒塌。
愤怒时,我觉得这世上没有一个良善的人,所有人都自私自利,都在欺负我;

转念一想,为什么大家说是爱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欺负,为什么别人不这样想,只有我是这样想的,是不是真的是我的问题更大更多?

回答
最佳答案
张海清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张海清,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从您的描述中了解到,原生家庭给您带来的一直是压抑,形成了受害者心理,想逃离。但是组建了亲密关系后,这种受害者心里依然存在,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认为别人都在欺负自己,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认为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的错,内心十分痛苦。

非常理解您这种想正确面对却又很无力的这种痛苦心情,原生家庭的影响会追随着一个人很久,即便是成年拥有了自己的家庭,环境截然相反,也还会依然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从小形成的这种受害者心理,造成您现在的自我怀疑是很正常的。

您自己有察觉在原生家庭就出现了这种受害者情结,环境和关系发生变化后依然有这种受害者心理,那么您察觉一下,他们都是自己最亲最近的人,是越界参与你的事情太多,控制了你还是对您的压迫?

有一句话是有一种冷是父母觉得你冷,父母很想掌控孩子的一切,他们的这种爱对孩子就会造成压力,甚至是压抑,在小时候这种爱您也许误解为了迫害。当结婚后夫妻也有很大程度的越界行为,你失去了自己的空间自由,其实伴侣只是想更多的参与你的事情,在你不情愿的情况下给你带来了压力,加上没有有效沟通,也会感觉自己是受害者。其实仔细想想那也许是家人对您的爱。
那么针对您现在的情况,给您以下几点建议:
1、聚焦自我,肯定自己,树立自信心,自己足够强大,没有人能够伤害我;
2、和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感到不舒适,需要及时沟通化解,挤压情绪会造成矛盾的扩大化;
3、积极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接受自己的现状,不足的地方就是提升的空间,慢慢完整自己,不是完美自己。
4、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去处理您需要处理的事情,不要被情绪掩盖了处理事情的能力。

每个人都存在着问题,都存在不合理的想法,你已经非常理智的察觉到,而且已经不是原生家庭那个环境,相信自己,相信他人,人之初性本善。

感谢您对壹点灵平台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8个回答
赞不绝口的贤崇普通用户

你好,和父母的关系是很多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的源头,觉得自己成年后的关系受到原生家庭影响是非常常见的。一方面是因为亲子关系非常重要,父母在我们早期经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是我们关于怎样和其他人互动、对于爱和关心的理解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和父母的关系塑造的。有时我们甚至会不自觉地重复父母的作为。
尤其是在现在的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时,过往受到伤害的经历也会浮现,所以造成的伤害是累加的。你在现在的关系中也有类似的感觉,产生非常难过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已经意识到父母的模式会沿袭到你身上来了。这就是改变的契机。而且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也不是同一个人了,你现在会更多考虑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以及责任。所以你一定不会重复被动、压抑的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模式了。

陈树生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陈树生,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中总是感觉压抑,无论父母怎么努力都走不进我我的心,对家庭,我内心存在逃离感,想去呼吸收外面的自由空气,享受自。己组建的亲密关系,填补内心的创伤。是不是你父母在小时候对你否认,说讨厌你,无论怎么做都是你的错,内心感到压抑,故而想离开家庭,去外面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去找自己的另一半
可在亲密关系中,面对他,也开始出现面对父母的感觉,他做任何事情都不带着我,好像对我熟视无睹,不考虑我的感受,好像还在原生家庭中。
转念一想,当别人对你表达爱的时候,你却感到说被欺负,想别人为什么不这么想。这是你设的自我防御,建立自信,因为自信的力量太伟大,自信的面对生活,面对朋友面对家人,心中没有杂念,你就是一个正常的人,你就会感到父母亲朋好友的爱
感谢你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请联系我

张晓光心理咨询师

朋友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张晓光。
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中,形成了受害者情结:觉得这世上没有良善的人,都在欺负你。
如今在亲密关系中,再次体验到压抑、被忽略的愤怒、内心某部分将要崩塌。
你的转念很重要,你发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如此不同:大家说是爱的时候,你感觉的是欺负。为什么别人不这样想,只有你是这样想的?
你的觉察很有意义。同一件事,他人感受到爱,你感受到被欺凌。反差太大。
更大的区别在于头脑中:你们的想法确实不一样。
你的一部分想法、感受来自过去,和现在现实情境没关系。但你被过去的经历催眠了。你似乎还是那个受伤的孩子,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如果不醒过来,会有伤人伤己的举动。
醒过来的办法就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感受当下。每当受伤的情绪来临,一遍遍用事实提醒自己:你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受伤的孩子了。
这个清醒过程可长可短,或许会反复。如果需要我的支持,欢迎联系我。
感谢您对壹点灵的信任。

马金萍心理咨询师

朋友你好,通过你的描述可以看的出来,你对自己的模式有很正确的理解也经过了一些探索的,对吗?
不要着急,慢慢来,看到即疗愈的开始哦,你已经在路上了呀
如有需要可以私聊,咱们一起慢慢的梳理梳理

马金萍心理咨询师

我是心理咨询师马金萍,我在哦

郑鸽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郑鸽,很高兴可以回复您的问题。
从您的描述中,我了解到原生家庭给您带来的一直是压抑的,让您特别想逃离,曾经认为有了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就会好。但您发现组建了亲密关系后,这种类似受害者心理依然存在,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认为别人都在欺负自己,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的错,内心十分煎熬、痛苦。我非常理解您这种想正确面对却又很无力的这种痛苦心情,即便是成年拥有了自己的家庭,环境截然相反,也还会依然受到原生家庭些许的影响。您已经觉察到了这些,这很有意义,那么这就是变化的契机,慢慢来,看到即疗愈的开始哦,你已经在路上了。
在现在的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时,过往受到伤害的经历中的感觉也会浮现。您在现在的关系中也有类似的感觉,产生非常难过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感受来自过去,和现在现实情境没关系,但过去受伤的感受还在,您似乎还是那个受伤的孩子,带着过去的视角看世界。我想,我们可以试着回到现实生活中,感受当下,每当受伤的情绪来临,觉察并感受自己的情绪,像不像是过去那个受伤的孩子所发出的声音,您可以试着聆听他的声音,理解并抚慰、并承载他的感受。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林泽君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林泽君

从小原生家庭里留下创伤,长大离家后想通过亲密关系获得救赎,却发现似乎看见了爸妈的影子,重复着那个被伤害的模式,觉得为何自己总是被忽略,你觉知到了这个模式内力却无力和无奈是吗?

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存在的问题,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的影响,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爸妈及家庭互动的方式都会深深地刻在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成为蓝本,长大后会无意识的按照这个蓝本去反应,就好像人被套在这个模式里面,想要出来,先要看见,再而疗愈,看见那份深藏在内在的不被爱、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看见那份羞愧、恐惧等等,把它当成一个内在小孩,做自己的内在父母,去看见它、安抚它、满足它、陪伴它、疗愈它,它会感到放松,被理解,感到安心感到舒服,自然你也会感到舒服自在,自然不会向外抓取想要通过别人通过外界获得满足的时候,关系也自然会呈现另外一番样子。

祝福你,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吕玥蓉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咨询师吕月容,感谢信任。
看到你的描述:你担心自己有问题想寻求专业的判断和帮助。你对自己的感受有一份很深的觉察,当你敞开心扉提出疑问这已是迈向向好改变最重要的一步,赞赏你的勇气。
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中,你总感觉压抑,无论父母怎么做都不是你内心的需要,走不进你的心。某种情况下,也许父母在照顾儿女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感受替代了儿女的感受,以自己的需要替代了儿女的需要,这多少会让人有压抑感。

亲密关系中,我们与父母建立依恋的方式有可能被我们转移到亲密关系中,这也许就是你逐渐出现面对父母感觉的原因吧?

你也许在成长中已经很多次的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至于你已经习惯性的压抑,忘记了什么时候可以表达,或是怎样去表达?你一方面担心表达了也得不到想要的,另一方面你也担心表达了会不会被责怪、被质疑?
那些被你压抑的部分,在内心涌动着那股力量,让你很恼火、很生气!你生气所有人都自私自利,但你却要配合,你感受到了被欺负。

试想一下,如果对方以爱为理由但是要求的是你不想做的事,可以想到什么方法拒绝吗?如果既要拒绝又不损害彼此的感情关系,是否可以寻求这样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希望你能多照顾自己的感受,多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今天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希望你能越来越好。
如果还有疑问欢迎联系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带给你一些思考和收获!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