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机器人上岗“抗疫”:科技不会替代你,替代你的是善用科技的人

作者:丁路遥   2020-03-15   2522次阅读   0个赞

 

在病毒面前,生命是脆弱的;在对抗疫情的战斗中,人力也是受限的。

相比17年前那场“非典”,2020年的新冠肺炎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强大力量。

近日,在浙江温州市人民医院,就上岗了一批特殊的“防疫小护士”。它们不怕被感染,也不需要戴口罩,甚至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这些就是活跃在抗疫一线的智能机器人,它们能帮助医护人员执行导诊、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大大提升了病区的管控水平。

有网友震惊的同时也表达出担忧:“智能机器人太牛了!但是疫情过后,我们会被这些黑科技所淘汰吗?”

 

01 科技不会替代你,替代你的是善用科技的人

 

你也许无法想象,量子计算仅仅用200秒,就可以完成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一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量。

以前和你抢饭碗的是同行,如今还多了个更强大的竞争对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的岗位被替代,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说:“科技不会取代你,是那个更加善于用科技的竞争对手取代了你。”

对此,我深以为然。科技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但终究难以完全替代人,面对挑战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成为科技时代的“弄潮儿”。

比如医生这个职业,人工智能设备和计算机大数据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但并不会替代医生。

教师也是如此,有了高科技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师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第一期的《奇葩大会》上,李开复曾说,“人工智能会让许多人失业,很是吓人。”

我们没法对抗恐惧,只能学会去拥抱它,并且提醒自己,人类的祖先是因为风暴才建造了房屋,因为野兽才打磨了武器。否则就算科技不会替代你,你也会被懂科技的能力者取代掉。

那么怎么做才不容易被替代呢?

 

1.跳出既有的工作模式

科技的发展确实会使某些职业受到挑战,比如原来需要大量体力工作的,以后可以由机器来替代。

但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去看待,能够掌握这方面技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这批人会成为受益者;但也有另外一些人的工作岗位会被机器替代,这就需要他们尽快从原有的工作模式跳离出来,寻求新的机会。

 

2.主动学习,不被“牵着鼻子走”

有教育研究者发现,一旦人工智能普及,在学习上行动力不强的孩子,会更加被动。那些在学习上具有主动性和自律性的孩子可以很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主动学习,掌握能驾驭科技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甚至被牵着鼻子走。

 

3.多元化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新经济要求岗位技能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对组织显得尤为珍贵。你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同行还是机器人,都很难替代这样的多面手。

复合型人才不一定样样精通,而是具备总体高度、综合知识与协调能力。

 

02 世界正在惩罚那些不改变的人

 

两年前,我曾到一家造纸工厂去做调研。在车间里,看到了一个普通工人正看守一台做彩印纸的机器。

我跑过去,关于该机器的操作问题请教他。对方回答得很流畅,于是我又询问他旁边的另一台机器。

但他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那台机器,你得去问另一个人,因为我从未操作过。”

我换了一个话题,问他造纸的工艺流程大概是怎样的,他的回答依然是:“我不清楚,我只会操作这台机器。”

“那您在这里工作多久了?”

“差不多八年吧。”他有些腼腆,说完一转身就埋头去操作那台机器了。

走到车间门口,我指着那个工人悄悄问老板:“您熟悉那个员工吗?”

老板叹了口气说:“唉,他是个老实人,但我不得不考虑解除他,因为他那台机器下个月就要被淘汰了!”

老板的话让我沉思良久,职场上你很难叫醒一个除了眼前的工作之外再无其他欲望的人,当工作被淘汰,人也将被淘汰。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了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简单来说就是,青蛙放在50度热水的大锅里,一下就蹿了出去。然而放在凉水里,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失去了跳的力量,就被煮熟了。

这个实验放在职场上,又何尝不是这样。有许多人混迹“江湖”多年,对环境的变化没有了疼痛的感觉,慢慢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最后被淘汰。

想起今年疫情刚发生时,俞敏洪曾在个人公众号上表示,“上百万寒假班的学生面临不能上课的局面,如果新东方全部停课退费,就只能关门大吉。”

好在新东方立即做出调整,将87所分校、子公司,接近200万人次学生全部转移到了线上,最终把退课率控制在了3%左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在哪个时代,大自然的淘汰都是残酷的。

如果一个人永远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收获的就只是价值的存量,无法产生新的价值增长点。

但是,价值的增长一定需要付出代价,你必须得有一份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以及一颗不怕失败的大心脏,从“我做不到”,换成“要不试试看,也许可以成功”。

你要相信,这个时代最大的风险,就是什么都不做。

 

03 职场递弱代偿原理,提高自己的“代偿度”

 

前段时间我读了王东岳老师穷尽半生之力所写下的《物演通论》这部书,深受启发。

全书论证了王老师所独创的一个原理——递弱代偿。

该原理表明,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种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种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

就好像草一定比羊多,羊一定比狼多诸如此类。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再到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无一不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人类竞争力越来越强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何人们会感到越来越焦虑的原因。

王老师还提到了一个“代偿度”的概念,假设人们生存的阈值是一定的,随着存在度的不断降低,就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对存在度进行补充,这就是代偿度,目的是为了达到生命阈值。

而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也有类似的代偿效应。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职场生存度会降低,这就必然要求代偿度不断增加,可又有多少人会在平时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代偿度呢?

所以你会发现一些人在疫情期间遭遇了失业,由于代偿度不够,就只能降低自身预期,找一份比之前更差的工作;而还有些人,即便宅在家中,也可以创造人生价值,甚至开辟出一条新的职业道路。

想起以前我看过的一部台湾电影《逆光飞翔》,里面的男主角视力不行,但是听力却出奇的好,靠着自己的非凡的听力和灵活的双手,克服重重困难,练就了好的乐感,弹出一手好钢琴。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其实这些都是人为了适应生存,提高了代偿度去补充存在度的结果。

回到科技价值的本身来看,人类之所以发明机器人、使用大数据,就是为了利用科技来解决自身的不足和做一些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也算是某种代偿。

因此,科技的发展肯定不是在消除我们的工作岗位,而是消除工作中的“苦差事”,并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对每个职场人来说,要时刻清楚世界是一直在变化的,原地不动就在退步。想不被替代,就需要提高代偿度,让自己拥有当前岗位业务能力以外可迁移的核心个人能力,做到随时可以离开,才能实现向上提升的人生格局。

 

写在最后

 

荀子在《劝学》说过一句话,“那些骑马驾车的人并不是跑得有多快,却可以日行千里,有才能的人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身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不仅要适应学科技术,更要学习科学技术的运用规则,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科技化、智能化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将决定你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长度、厚度、宽度和高度。

科技不会取代我们人类,但是会取代那些不思进取的人。

 

 

作者:丁路遥,壹点灵入驻心理咨询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高级培训师。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