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家长的基本功之一:咬碎口中牙

作者:贠劲松   2020-06-06   2494次阅读   0个赞

一天,有位家长离开办公室之前很无奈地说“就是忍呗!”忽然发现,我经常在送家长们出咨询室时也这样讲“再咬咬牙!”也许,忍耐就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能力之一,值得聊聊。

 

先看为什么需要忍。很简单,现在我们的力量尚不足以让人家顺从。细分的话是两种情况:

 

第一,你说的很对,但没有办法传递给孩子,落实下去。

 

比如,要努力学习。这是个永远正确的命题,不过,什么叫努力,孩子目前的能力能不能达到家长所期待的样子,都不一定。还有, 要多和人打交道才能更有自信,没人会反对这个说法,只是那个想起来没伴儿一起去食堂就连学校都不想去的学生,他该怎么办?

 

这时候你要忍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自己没有能力帮到孩子。

 

第二,你认为自己想得很对,实际可能已不那么对,所以才被反对。

 

判断是否属于这种情况很简单,就看是不是被孩子拼命反对。脾气大的,会直接闹事儿,“誓死不从”,温和些的,会阳奉阴违,软磨硬抗。如果一个事情从来没被当事人尝试做过,甚至意识层面都无法达成一致,大概率是理论过时了。比如,认为某高中生成绩下降是因为早恋,之后采取转学断联的解决办法。

 

这时,你忍的是社会发展,它迫使一些思想被更换,否则就被淘汰。

 

大家看到了吗?总说为孩子忍忍,实际上忍的都不是孩子,而是需要提高的自己,以及无法阻挡的社会变化。在这个咬紧牙关,憋出内伤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减少无效努力,为双方的发展留出空间。

 

当然,在这个难得的空间里,家长们还是有事可做的。

 

首先是思考。被迫忍耐时,没有很多行为上的冲突,省了些精力,可以用来想想到底哪儿有问题。这里面尤其要注意调整角度: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想?从日常表现上猜,他可能会怎么想?我的想法里,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成长性和个人特点吗?这是在内部下功夫,解决基本问题。

 

下一步,就进行小幅尝试阶段了。

 

因为是在忍耐期,大人自然不抱太高的期待,完全可以把思考的结果做试点:这样说话效果不好,换个方式呢?这样的想法可能压根儿就错了,有什么更恰当的可以代替?既允许自己试错,也允许孩子有反复,目标明确,曲折前进。这才不枉费了我们咬碎牙换来的时间和空间哈!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