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老师迫使学生自摔手机:每一次简单粗暴背后都是绝望

作者:贠劲松   2020-12-05   2107次阅读   9个赞

 

日前一段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云南某中学老师让违规带手机入校的学生排队在讲台上摔掉自己的手机,后续报道称涉事教师已被停课检查,校方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安抚。


前几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所学校将没收来的手机集中销毁,大操场上,伴随着喇叭里学生的名字,有人拿锤子砸,有人将其扔进水桶里。受访者表示,家长们非常支持,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手机是最大的背锅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成了一切麻烦的根源。


孩子成绩下降是因为迷恋网络,交了坏朋友是因为玩游戏,和父母冲突也是因为网络成瘾;夫妻关系淡漠,是因为沉溺互联网疏于沟通,一方出轨是因为色情软件泛滥,寻求刺激太容易。好像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之前,个个孩子都勤奋好学,每对夫妻都恩爱一生。


特别想问问支持摔手机的家长们,当年连电话都没有,大家只能跳皮筋扔沙包娱乐的年代,你考上一本了吗?


科技发展产生便捷的工具,让人们传递信息更方便,绝对是一件好事儿,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可能。至于要拿这个可能性做什么?完全靠人的主观。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对错全在驾驭者的用心。

 

简单粗暴行为的背后是绝望

 

这个道理听起来并不复杂,为什么大家还是总把目光聚集在手机类智能产品上?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甚至不能理解这些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此时,简单的归因,粗暴的处理,可以让人回避迷茫沮丧的感受,并且稍稍找到一些掌控感。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长们就觉得找到了同盟军,挂在嘴边一句话告你老师。这是你养了六、七年的孩子,你要有办法,至于找外人吗?有意思的是,老师们在学校也会对孩子讲表现不好,告你家长


我见过不止一个这样的例子。孩子由于某种原因不肯去上学,家长请求老师打电话邀请孩子去。第一次奏效,第二次也还好,第三次孩子挂断了电话,老师也没有办法了。


某种情绪在大人间传递着,两拨儿不那么有力量的人似乎努力地想团结起来,增加些影响力。


家长的无力在于:这个孩子为什么我搞不定?老师的无力在于:全社会共同培养出的孩子,为什么要由我来搞定?尽力了呀!

  

复杂问题需要多维度解决方案

 

如果你有一粒种子,随手撒在土里,并不介意最终到底长成什么样,那么撒这个动作就足够了。反过来,假设你希望它长成期待中的样子,就要研究土壤水分阳光各种条件是否合适,可能还得搭个遮阳棚啊,施点肥什么的吧!


一个人的成长更复杂。单单是一个成绩下降,至少有学业难度增加,学习方法不对,为其他事情分心等等N种可能。外部诱惑确实有时是个重要因素,但最终选择权在个人,每个选择都是内心反复平衡的结果。那么孩子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而不是别的?


如果对这些一无所知,甚至连沟通的渠道都没有,砸一个手机哪里能够解决!


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仅就违规带手机入校这件事,至少还可以开主题班会,为频繁上课玩手机的学生做一个专题小组,和家长沟通相关信息,个别谈话……


社会层面,关于未成年人浏览相关网页或者直播打赏能不能建立一些约束机制?学校方面,有没有切实关注老师的职场环境,工作压力和效能感提高,让他们有能力应对更复杂的问题?家庭内部,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已经完全脱离了外部现实?

 

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唯一因素。成年人要警惕自己的沮丧无助演化为简单粗暴的行为,与事无补,伤人害己。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9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