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最抗争的,最服从的

作者:王囡   2017-11-09   3143次阅读   1个赞

前段时间看了《斯坦福监狱实验》这部电影,脑袋又被激荡了一次,虽然早都知道这个实验,但看到近乎真实的还原,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实验可关注的点很多,但今天我想谈谈“抗争”与“服从”。

在这个模拟监狱中,有一名叫做8612的囚犯在最初就表现得很不一样,从关到监狱的第一天晚上起,他便萌生了造反的念头,随后的几天,与预警发生肢体冲突、被数次关进小黑屋、制造混乱与越狱、装作精神病被提审……8612所做的很多事,在外人看来,似乎都是抗争的,是充满自由意志的,属于绝对不服从的一类囚徒。但是在提审结束后,津巴多对8612做了一个评价,“太软弱”,当时不太理解,后来想想,简直太准确了!

其实,看似最抗争的8612应该是最服从的那个囚徒,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不是一个真实的监狱,虽然有点逼真,但只是实验而已。但从8612进入这个监狱,换上裙子的那一刻起,他的心态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看似抗争的火苗喷发,实则是心底里默认了自己的囚徒身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8612的言行正如所有意图造反的囚徒一样,十分煽动人心:鼓动 “狱友”、制造混乱、试图越狱……一系列言行在观众看来有点诡异,只是实验,但8612却将一切看的那么真切~多次抗争却难以逃离这个监狱后,8612以精神崩溃为由,离开了“斯坦福监狱”,再也没有回来解救“狱友”。逃出去的8612若是认识到这不过是个实验,但这个实验确实太虐人,他是不是会用某种方式叫停这个实验或者是救出其他 “狱友”呢?这两种行为在实验与影片中都没有发生。在实验结束的后续采访中,8612坦言,这个实验对他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镜头中的他很憔悴、很颓废,眼神也很迷离,一个为期六天,他只生活了四天的监狱实验竟对他造成了如此深刻地影响,真奇怪啊~

生而为人,我们面临着许多角色定位。根据血缘定位的角色,如女儿/儿子,兄弟姐妹,妻子/丈夫等等其实是很固化的,个人表现根据家庭环境因人而异。但根据职业定位的角色,如学生、律师,医生,警察、囚徒等等却有这一些刻板印象,一旦提到这些身份,人们会在脑中自然浮现一些画面,这些画面所呈现出来的人格特质,其实就是你心中理解的他们的形象。影片中的8612名叫Richard Yacco他的身份是儿子、哥哥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与囚徒身份毫不相关,但在被关进监狱的那一刻起,他的行为与真实囚徒相差无几,这又是为什么呢?没有触犯法律,只是因为一个实验被赋予了囚徒身份,且居住在看似真实的监狱中,面对着滥用权力的狱警,他就这样切换了身份,由学生变为囚徒,究竟是为什么呢?于是,想起了津巴多最初对8621的评价:“太软弱”。

因生物属性赋予我们的身份无法改变,真正影响我们的其实是加注我们身上的社会身份。你本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被赋予了一个社会身份后,就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身份认同其实离真实的自己是有很大距离的:学生般的学生、律师般的律师,医生般的医生,警察般的警察、囚徒般的囚徒……所以,虚拟监狱中的抗争与服从,其实都是默认了自己的囚徒身份?对于自我身份的不确定性导致自己很容易地切换到了监狱赋予他的身份,但又由于精神无法承受狱警的虐待及监狱的恶劣环境,几乎精神崩溃,所以,津巴多用“太软弱”来形容8612其实是很贴切的。

这个实验倒是真对我有很强的警示作用。不管是太反抗或是太顺从,其实都是对自己社会身份的一种默认,越认同自己的社会属性,其实离真实的自己则越远。因工作或身份出现的情绪波动,也许就是因为没有厘清真实自我与社会自我之间的关系,也许也是自己太软弱。作为社会人,都会被赋予社会身份,每种身份都是喜忧参半的,太把这种身份当回事,又太容易受其影响,其实就是因为自我身份认同的恍惚以及内心的软弱所致。

我是一个警察,我是一个囚徒,我是一个医生,我是一个军人,我是,我是,我是……但首先,我是一个人~

☆我是王囡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无锡

☆我擅长以下领域

儿童心理、自我成长、亲子关系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