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我的病就是没感觉

作者:周晓松   2018-03-20   4572次阅读   3个赞

  “我感受不到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发生过的事情好像很浅很浅,很容易地,就遗忘掉了,就像丧失了对周围事物的感觉”——越来越多地听到周围的人表达这种感受。他们形容起这种感觉来,常常是“麻木的、封闭的”,“平静如一潭死水的”。

  我想起在大学的时候学到的“感觉剥夺实验”。实验结果令人惊诧:大部分被试者则因无法忍受中途退出,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退出实验的一段时间内,受试者陆续出现感觉剥夺的病理心理现象:生理层面,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感觉缺失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影响则更加痛苦:被试者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思维迟钝等心理状态。崔健有首歌叫《快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里面有这么几句:“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给我点儿肉,给我点儿血,换掉我的志如钢毅如铁,快让我哭,快让我笑,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没有感觉的状态,和这些“没有感觉”的孩子聊起来,常常发现他们的一些共同点:在严格的环境中成长,很少感受到被爱。

  晓雪是个特别乖巧的女孩子,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前几名,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因为和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而前来咨询。她这样形容自己: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展柜,每天都要紧绷着,费尽力气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希望在别人的眼中我是优秀的。可是当我自己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废弃的旧仓库,里面放满了杂物,布满灰尘。仓库和展柜只有一堵墙,我好害怕,害怕这堵墙什么时候坍塌掉。我不能哭,不能愤怒,不能拒绝,因为这些都是不好的,慢慢的,我发现自己似乎就没有了喜怒哀乐,什么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无趣的。

  晓雪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小大人”,小时候,父母期待她是个活泼可爱、聪明懂事的孩子,希望女儿在亲人朋友面前给自己“长脸”。潜意识里,“达到长辈的要求,获取他人的赞扬”成了小雨的人生信条。对父母寄予她的事事皆完美的过分要求,小雨大致经历了“抗拒-接受-顺从“的过程,时间长了,她似乎也觉得父母的做法是正确的,为了获取父母欢心,小雨成为了真人雕塑,随时摆出他们喜欢的样子。然而,慢慢的,小雨发现自己没有了自我意识,对周围的一切也慢慢变得麻木没有感觉——或者说,她不允许自己有感觉,因为所有痛的痒的感觉都会妨碍自己的“表演”。小雨的仓库里正是被封锁起来的情绪,展柜前是光鲜亮丽却毫无生机的饰品。她从来不会与朋友走的太近,因为担心走近了之后,别人会看到自己不完美和阴暗面,她为此感到不安和忧虑,与人的交往也出现了障碍。

  很少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是否真的懂得怎样去爱?我们是否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外表坚强内心却敏感脆弱?我们尽心尽力养育孩子,给予孩子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但我们是否曾试着去了解过孩子的需求?

  在这个不断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连孩子的成长似乎也被“催熟了”。我们希望孩子能像大人一样思考,像大人一样做事,不知不觉却压抑了孩子的本性。孩子调皮的,家长觉得安静点才好,安静的孩子,家长又觉得似乎缺少了一些活力,孩子在这样的外在期待下就有可能隔离掉自己的情绪和喜乐。

  作为父母,或许可以顺应孩子的天性,欣赏孩子的行为,接纳孩子本来的面目。同时,还要学着去爱自己,坦然接受自身局限性,有能力爱自己的父母才能有力量去爱孩子吧!

   8c844fe89cdb760943331ca23e91f817.jpg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