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作者:李康   2018-05-23   3848次阅读   1个赞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形成了重要的认知、对父母的认同、价值观等。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的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只是简单的说教、评论、批评,孩子同样也能敏锐的感受到,即便表面上迎合了父母的意愿,可能他的潜意识里对父母充满了不理解和敌意。很多时候,孩子出现了厌学、逃课、沉迷网络游戏,未必全是孩子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映射出这个家庭的问题,比如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管教太严厉,无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无法有效的沟通,父母无法感知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于是乎父母更加的焦躁,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权威来控制孩子,孩子更与父母玩起来“捉迷藏”游戏,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父母和孩子的“斗争”上演,最终,孩子要么无力反抗,“乖乖”顺从,要么与父母抗争,成为“问题”孩童。

家庭是一个谈情感、谈想法的场所,没有是非对错,但很多父母将其变成“法庭”,对孩子进行评判、比较,让孩子关闭心灵不愿与父母进行交流。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然而有些父母却用“我都是为了你好”“绑架”孩子,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成长。其实,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的多是一个陪伴者、好奇者、支持者,陪着这个有自己想法、使命的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去欣赏孩子内在的天赋和潜力,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那常见的不良的亲子关系的表现为:

1. 道德评判

父母通常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来管教孩子,如果孩子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那就被看作不道德的邪恶的。例如:“你读书怎么那么不用心”,“你一点都不听话”。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孩子会感受到“我不够好”,“我不值得爱”。如果孩子总是接受到这种负面的信息,对他们的成长将是不利的,他们将无法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觉得自己“不配的”。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父母的价值观和需要,不幸的是,以这种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孩子也很难满足父母的愿望。即使孩子接受批评,做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孩子心存怨恨,并厌恶自己。

2. 比较

如果道德评判让孩子感到自责,那比较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有些父母经常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例如:“你看你们班上的同学某某,你就不能像他一样每次都考前几名嘛”,“你看看你,样样没有人家好,我都替你觉得害臊”。父母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孩子的斗志,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更加的抵触。

3. 强人所难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孩子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很多父母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管教孩子,让他们循规蹈矩。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父母高高在上,父母的话都是对的,孩子必须听父母的。父母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状况提出请求。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所期待,要清楚的告诉孩子,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而不是告诉孩子不做什么,这样反而让孩子产生困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同时,孩子和父母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一些模糊的、抽象的请求,妨碍了亲子之间的交流。

    父母对于孩子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自己去探索,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每一个出现问题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呈现,像一面镜子一样,作为父母在看到孩子的问题时,要同时去探索自身的问题,一味的去“改正”孩子,自己却不调整,就像只修剪枝叶,而不改良土壤,是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的。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