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醉酒的心理学含义

作者:李孟初   2022-06-13   1285次阅读   1个赞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老的夏商周时代,便已经有人发明了酿酒工艺,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酒的影子。

 

酒作为一种非生活必需品,不仅没有被几千年的历史的长河所淹没,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普及和大众化。

 

即便我们总能听到身边有人在说喝酒伤身,却也丝毫不影响它作为年轻人娱乐的方式,中年人应酬的工具,老年人保健的借口而广泛存在,那么,酒到底是有什么样的魅力,使得那么多人对它锲而不舍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醉酒这件事本身而言,是人对酒精过量摄入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层面的因素,没有太大的关系。

 

当把酒喝到身体里时,我们身体里的解酒酶便会开始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将体内的酒精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但如果体内缺乏解酒酶,或者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体内解酒酶分解酒精的能力,酒精便会残留体内,除了损伤肝脏肠道外,它还会对多种神经递质产生作用,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继而出现我们平时看到的不同程度的醉酒。

 

比如:微醺,酩酊大醉等。虽然适量饮酒,会有舒筋活血的功效,但喝醉酒显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那么这时就出现了一个生理层面解释不了的问题,既然都知道过量饮酒会对身体不好,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好像总是在有意无意的追寻醉酒的状态,反复的试探自己呕吐的临界点呢?

 

酒精过量,会麻痹神经,导致思维意识变得迟缓,使我们无法像清醒状态下那样去比较理智的应对自己所处的场景并捕捉身边的信息。

 

进入一种比较自我的状态之中,所谓“酒壮怂人胆”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一个男生不太敢去向自己心仪的女生表白,往往是因为心中有诸多顾虑,比如担心被拒绝,担心未来没办法长久,觉得应该以学业为重等等。

 

这时大家让他干一瓶二锅头,干完这个事就成了,便是通过酒精让其卸下了在清醒时为适应现实而发展出的人格面具,从而能够专注的去抒发自己内心最原始真挚的情感和愿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清醒时的担忧就能迎刃而解。

 

酒醒之后,我们依然需要去面对,两个人到底能不能幸福的在一起,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很多人在第二天酒醒之后,总是对自己昨晚的话语和行为懊悔不已也是同样的原因,喝醉后过分自我而不顾及他人的表达在很多场合都显得并不是那么恰当,也很容易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

 

但毫无疑问,在表达和宣泄内心压抑的那一刻,是爽的。

 

喝醉后那种世界都是我的地感受,一定程度的还原了生命早期婴儿全知全能的阶段,再次找回了曾经无比强大的自我体验,好像自己所有的愿望都将很快实现,这样一种无比美好的状态,又怎能不令人着迷呢?

 

然而现实情况是,酒醒人散,我们终究还是得回到现实,偶尔喝醉,退行到一个生命早期的状态,或许能让我们缓解压力,但如果无法去忍受酒醒之后的巨大落差,甚至不顾身体的损伤而过分的迷恋醉酒的状态,那我们就应该反思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微信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壹点灵心理】,每日关注的前100名,还可以免费领取心理课程、心理测评等相关服务。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