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关于尊重孩子,习惯性顺从背后的反向引导

作者:李孟初   2022-07-18   1068次阅读   1个赞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选择权,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理解了这样做的重要性。

 

当孩子向家长表达自己稚嫩的想法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愿意不去用成年人的成熟思想干涉孩子,愿意在可控的范围内,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然而对于那些曾经过度要求孩子按自己想法去生活,现在又希望通过改变相处模式,从而再次激发起孩子独立自主性的父母来说,光明白这一点却很难达到目的,因为自己的孩子通常并不会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被过度要求的孩子而言,他们会表现出一种习惯性的顺从,即习惯性的去满足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并置自己内心真实的喜怒哀乐于不顾。

 

很多父母都秉承一个观点,越小的孩子就越需要被呵护,扶持,教育,这当然是没有错的,但如果未能以尊重孩子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便会使得这种对孩子的呵护和扶持变成父母自己为满足外界某种标准。

 

(比如:向他人证明孩子被自己教育的很好,很优秀)的手段,那么孩子便可能被迫要在父母的要求和自己的愿望之间去做出抉择,而对于越小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越倾向于选择顺从父母的要求,舍弃或压抑自己的愿望,因为父母对于孩子来说越是强大,就越容易使得这一抉择变成一个关乎生存环境甚至生存本身的抉择。

 

然而孩子选择顺从后,他们内心的愿望却并不会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因此而消失,愿望依然藏在内心的某个地方等待着被看见与满足,只不过在一次次被迫选择顺从后,孩子早已习惯这种顺从的状态,并渐渐失去了表达自己的勇气。

 

习惯性顺从的孩子最常见的表现便是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不管自己开心或是难过,都异常的乖巧、听话、懂事,在未来其他的人际关系中则会发展成对他人或权威的要求与标准的过度重视,而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如果父母开始发现了这一相处模式的问题,并想要尝试去改变自己与孩子的关系,那么将会面临孩子对自己的诱导,诱导自己继续去重现曾经和孩子之间的那种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比如在日常琐事中,当问到孩子自己的看法时,孩子习惯性的沉默,或是直接说自己没有想法时,如果父母就“你为什么会没有想法?”这个问题展开说教或是开始就自己成熟的想法展开长篇大论,那么双方便回到了曾经的相处模式之中。

 

但这却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对孩子而言,自己的沉默或不愿表达更像是一种对父母是否真的想要有所改变而做出的试探,而这样的试探,显然最后以失败告终。

 

另外当真正碰到一些难以抉择的问题时,习惯性顺从的孩子甚至会表现的更加无助,更加需要父母的帮助,这时如果父母没能克制住自己,直接就给到孩子一个完全之策让孩子照着去做的话,那么同样的模式便再次循环。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与选择权,并不是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一股脑的倒给孩子,更不是直接对孩子不闻不问,而是在充分理解孩子想法的基础上去不多不少的为孩子提供孩子自己认为他所需要的帮助。

 

有时候,在面对孩子的沉默与无助时,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或许会比直接给孩子一个完全之策要更有帮助。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