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胡鑫宇死因终于查明,但更应该被大家重视和关注的是要做好这件事!

作者:陈建   2023-02-03   1080次阅读   1个赞

 

引子: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的热心网友都在关注着胡鑫宇案的一举一动,大家都希望尽快查明案件背后的真相。

 

 

1,先和大家简单梳理下案件经过

 

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鑫宇失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官方也组织了有关部门和各方力量,持续开展调查搜寻工作,但一直没有结果。

 

直到2023年1月28日,终于有了结果,遗憾的是胡鑫宇已经身亡。经过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自从失踪后,围绕着胡鑫宇的各种讨论、揣测乃至阴谋论,就层出不穷。

 

在这些讨论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胡鑫宇本人的心理状态,从来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在亲属和老师的眼中,胡鑫宇懂事乖巧,事发前也没有明显异常,不可能会突然躲起来上吊自杀。

 

即使在之前的警方通报中已经透露了他自主离家出走的可能,但其父母亲人依然倾向于认定孩子就是在学校里被害了,而不是自己离开了学校,离开了他们。

 

而当他上吊的尸体被发现后,很多网友仍认为这是凶手刻意伪造的。

 

但是在警方的通报中,我们会看到:

 

根据案发后心理专家进行访谈分析,发现胡鑫宇失踪前有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问题,内心内疚自责、痛苦,有无助、无意义感,进食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甚至,根据调查,胡某宇在自杀前录制了两段音频,清晰地表达了自杀意愿。

 

追溯其失踪前的行迹,我们也看到在他本人的书本、笔记本中,写过失眠、失落、想回家等内容,他还曾向老师、同学表示:

 

自己学习压力大,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睡眠问题,想回家等;

 

甚至也向父母表达过,在去年9月底,就与母亲三次通话,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

 

这些种种迹象,都表明胡鑫宇受到长期的情绪困扰,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有抑郁倾向,但这些都被忽视了。

 

 

2,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在中国,长期受到不良情绪困扰,出现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并不在少数。

 

根据南京脑科医院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高达27.4%:

 

按2022年统计,中国人口中大概有15699万人为青少年 ,27%就是4238万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触目惊心的数据。

 

而这4238万人当中,又有多少如胡鑫宇这样的,明明长期受到精神压力折磨和情绪困扰,却一直被视而不见,求助无门?

 

胡鑫宇的案件,随着警方的最后通报,算是暂时有了了结,但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却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好好反思:

 

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青少年饱受情绪折磨?而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好这些青少年?

 

结合胡鑫宇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到其中的两个主因。

第一个主因,就是严重内卷的学业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全社会全面高压的时代,成年人要在工作中内卷,而青少年也需要在学业上内卷: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开始在学业上给孩子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有的家长甚至让初中的孩子把高中的内容提前学了,高中的孩子把大学的内容提前学了。

通过胡鑫宇生前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饱受课业压力的折磨,甚至出现睡眠问题——是的,我们的课业的内卷,已经卷到孩子们连睡眠都不能保障。

 

久而久之,他们会感到人生迷茫,觉得人生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每天都是让他们紧张、焦虑、痛苦的事情,甚至感到生命毫无价值,激发出强烈的自我否定,甚至于自我伤害,乃至于自杀自残。

第二个主因,就是父母对孩子心理压力下的不良情绪反应严重忽视。

 

在胡鑫宇案中,我们从其父母亲友口中最常听见的评价是:

 

这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也是因为看到孩子的懂事,所以胡的父母始终无法接受孩子是自主离家出走并自缢的。

 

这也是中国现在很多家长的主流观念:教育孩子就该让他们变得这么懂事乖巧;又或者说,他们希望孩子能从小就这么懂事乖巧。

 

但问题在于,这种“懂事”的背后也可能藏着很大的心理隐患,比如胡鑫宇之所以懂事,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知道父母并不理解自己,无法真正回应自己的诉求,就像徐凯文描述中的孩子的心态一样:

 

如果我不按照你们的意见去做,你们就会努力说服我,直到我按照你们的意见去做为止,所以我放弃了,我只要猜测你们想要什么答案,直接给你们就好,我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是你们的人生。

在懂事的背后,其实是拒绝表露内心感受,不愿倾诉,也想不反抗,因为他们知道那样会被更严厉地责骂,或者会让父母深深地失望,所以习惯性地将苦水往肚子里吞。

 

表面看起来,乖巧听话懂事,甚至还很阳光,但内心其实是压抑而痛苦的。而这一切,都是父母看不见的。

 

3,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行保护乃至改善呢?

 

不难看出,所谓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背后其实是这个社会环境出了问题,而无论是过分内卷的学业,还是缺乏沟通的家庭模式,都很难在一朝一夕间改善。

 

但以下三件事可以随时开始做:

 

首先,先正视起来,不要再对早已泛滥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视而不见。

 

在我所做过的家庭咨询和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孩子经常会有这样的反馈:

 

他们经常会痛苦地表达,说自己的家人对自己已经非常明显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认为就是他们“想多了”,或者“太脆弱”,甚至认为他们其实没问题,只是被一些网上的言论“蛊惑”了,才觉得自己有问题。

 

这就导致这些遭遇心理困扰的人很难跟家人沟通,更不要说获得来自家人的支持,甚至反过来还可能受到家人的打压。

 

其次,增加亲子互动的时间和机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就像胡鑫宇,他也表达过自己的情绪困扰,也向父母师长倾诉过求助过,但事情出来之后,父母亲人却始终坚持说他不可能是离家出走,坚持他一定是在学校“受害”,坚信他那么懂事乖巧听话不可能有心理困扰。

 

这种对明显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尤其是拒绝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心态,是许多中国家长的共性。只有增加亲子沟通和互动,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的帮助孩子。

其次,一定要重视心理咨询的作用,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

 

心理咨询作为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父母要加以重视和关注。

 

在实际咨询中,经常会遇到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无处宣泄的自伤自残的青少年。

 

他们觉得在生活中已经无处可以找到倾听自己内心的人,除了被指责和埋怨。他们的内心是孤独而又脆弱的。

 

专业的心理干预,将有助于帮助他们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的认识,让他们重新燃起内心的希望,从而走出绝望的深渊。

我经常会讲,在全社会都真正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前,父母应该站好第一班岗,父母要把属于自己的这份责任紧紧的扛在肩上。

 

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态上来,防范于未然。

 

毕竟孩子的健康和生命价值,比起孩子的成绩和父母外出挣钱等所有的理由都来的重要!因为孩子才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希望!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