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好爸爸坏爸爸:电影《父女情》女主角“洋芋片”童年心理分析

作者:魏文琳   2023-05-05   2922次阅读   3个赞

 

影片《父女情》(father and daughter)主要描写父亲对女儿“山一般厚重的”爱,也揭示父亲口中的“洋芋片”女儿凯蒂童年亲人分离给她带来的亲密关系问题的原因。

 

影片以凯蒂现在生活和回忆过去生活两条线穿插叙事。

父爱如山

在凯蒂过去生活中,描写了父亲对女儿的爱

全家参加聚会回家,父亲驾驶中小轿车,全家人都在车上,凯蒂坐在后座。母亲和父亲发生争执,父亲一分心,没有来得及避让对面驶过来的货车,发生了车祸。这场车祸让凯蒂失去了母亲,父亲也因此而患上了癫痫症。

为了治好癫痫病,遵从医生建议,父亲杰克不得不去住院医院治疗,凯蒂被送到姨母伊丽莎白和姨父那里,与自己的父亲分离。

七个月后病愈出院,与女儿姨父家接回自己女儿。父女相见,显得非常激动和开心。但姨母和姨父喜欢凯蒂,并向父亲杰克提出要收养凯蒂。但凯蒂父亲坚决不同意。并把女儿带回自己的家。

杰克父亲是一位作家,靠写书挣钱养家。接回女儿后就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利用住院时间和出院后的时间完成了《苦闷的郁金香》一书。

 

从书商那里得到的稿费让父亲感到非常开心,为此给女儿买了凯蒂喜欢的童车,并一起度过了快乐时光(你可以从文中视频的“好爸爸”部分看到相关片段)。

 

《苦闷的郁金香》出版后,恶评多,图书销售非常糟糕。加之姨母和父没有放弃收养凯蒂,表示要用法律等手段争夺凯蒂的抚养权,父亲只好请名律师应对法律诉讼。这样一来,父亲的经历压力就非常巨大。每天都加班写作。这种情况下,父亲没有及时接女儿回家,被女儿抱怨。;晚上在家加班写作,也顾不上和女儿讲睡前故事,这导致女儿的不满和抱怨(本文中的视频的“坏爸爸”部分描写了相关情形)。

 

父亲正在写的这本书原本是关于女儿“洋芋片”的,但女儿希望描写父亲和女儿的故事,父亲接受这个提议。父亲在超高经济压力的情况下,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这本《父女情》的书稿。这本书最终成为畅销书并获得图书大奖。写作过程中,姨母和姨父离婚了,姨母不再争夺抚养权。很不幸的是,父亲完成书稿后不久,因癫痫发作而离世。最终,凯蒂还是到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姨母伊丽莎白身边。

 

在凯蒂现在生活中,她已经是一名心理学研究生。影片中,凯蒂多次与酒吧初次相识的男人发生性关系,其中还有一次是发生在与男友有稳定恋爱关系期间。后面这次性关系导致男友与她分手。凯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请看她和咨询师的对话。

 

凯蒂:很久以前爱过一个

咨询师:所以能爱人

凯蒂:我心里空无一物,仿佛是一座空井,干涸又荒芜

咨询师:所以你跟一堆男人睡觉?

凯蒂:不是

咨询师:那你想要什么?

凯蒂:我一无所求

咨询师:你一定想要什么,才会继续纵欲。

咨询师:那会让你有什么感觉?

咨询师:快乐?

咨询师:漂亮?

咨询师:那是什么呢?

凯蒂:让我感觉心里多了一些悸动。因为大多数时候我毫无感觉。

咨询师:你甚至不喜欢这些男人

凯蒂:对

咨询师:那如果你遇到真心喜欢的男人,你会怎么做

凯蒂:不晓得。可能会让他后悔遇见我。

此外,她还曾对一个初次相识的男人说过:“布莱恩,我有自我毁灭的倾向。”

另外,在与男友相处过程中,男友邀请她去自己家见父母,但最终在路上下车逃跑了。中途退却的原因,可以他们的对话中看出端倪。当男友卡梅隆对她说:不是你爱的人都会离开你。但凯蒂回应说:“我这里(指着大脑)知道,但我心里不知道。” 她说:“你应该去找个单纯的女孩来爱,别浪费时间在我身上。”

CBT(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分析:“不可爱”核心信念是问题根源

凯蒂的亲密关系问题,从认知行为疗法角度看,就非常容易理解。凯蒂的核心信念是“我是不可爱的”,因此,她非常担心亲密关系的人会离开她,就像她的母亲和父亲先后离开她一样。

她与男友交往过程中,不敢发展亲密关系。不与男友家去见对方父母,她担心亲密关系一旦建立,这些人终会离她而去或是抛弃她。因而,她用与陌生男人发生性关系来毁了这段关系。

另外,从认知行为疗法角度看,个案会通过“补偿策略”的方式来遮掩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在这里,凯蒂通过与异性的发生性关系来证明自己是可爱的、有魅力的——能够与更多的异性发生性关系,就证明自己是可爱的——这才有了凯蒂的混乱的性关系。但她并不敢从偶然性关系中发展出亲密关系,因为她担心与人相处久了,会被人抛弃,这就验证证明自己是“不可爱的”。

核心信念的根源:童年经历

“过去决定现在”是精神分析心理问题成因的基本法则。从精神分析角度看,6岁以前的心理模式决定了未来心理发展路径和心理问题的形式。

弗洛伊德的看法

“本我”和“超我”的对立,说明了“个体欲求”与“社会规范”的矛盾,弗洛伊德用“自我”来协调二者的关系,自我防御机制就是处理二者矛盾的主要方法,在“社会规范”面前,自我更多是通过处理“个体欲求”即“本我”的方式来实现的。个体一旦形成稳定的处理模式,这个模式就将长期持续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体性格。所以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被称为人格理论。

客体关系的观点

个体欲求寻求满足,可有时候得到了满足,有时候并没有得到满足。客体关系理论从关系模式来分析这些问题的,当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客体关系就是满意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种客体关系就是糟糕的。由于满足婴儿需要的客体主要是母亲,在客体关系理论哪里,那些得到满足的客体关系被描述成为“好我-好妈妈”关系模式,而没有得到满足的客体关系被描述成为“坏我-坏妈妈”关系模式。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种关系模式及其不同程度的组合。有一首歌中唱到“朋友来了就好酒,豺狼来了就猎枪”生动地说明了这基本的两种关系模式。个体一旦从与母亲中建立人际关系模式,就会将这种关系模式应用到未来与他人互动过程中。

认知疗法的视角

其实认知疗法,也是认同童年经历影响人格发展的。只是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精神分析从心理动力角度,认知疗法从认知信念角度;但实际上大家说得都是同一个东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在认知疗法看来,个体童年时期经历的各种事情,其实都可以归为自己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是否遵循了社会规范(可以类似看成自己是否遵从父母或其他人的要求)。孩子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在我们成年人那里往往与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相联系。因此,孩子在与重要他人互动过程中,有时候需求得到满足,形成“好我-好妈妈”的关系,有时候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形成“坏我-坏妈妈”的关系。

“好我-好妈妈”与“坏我-坏妈妈”的经验交替中,个体到底怎样看待自己呢?认知疗法提出了“核心信念”概念,即个体在与重要他人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他人的最为总体的、概括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决定个体的人际关系模式和人格类型。

阿伦.贝克认为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能力的,一类是关于关系的。就负性核心信念而言,就可以表述为“我是无能的”或“我是不可爱的”两个类别。

关于认知疗法的理论在这里就不说更多,我们还是回到电影里吧。

凯蒂从父亲得到了希望的童车,父亲的陪伴,这些正面经验会让凯蒂觉得自己的是可爱的。但凯蒂也从父亲获得了负面经验,比如父亲把她迟迟没来接她回家,让她一个人等在教室,父亲也没有跟她讲故事,诸如此类的负面经验,会让凯蒂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另外,父母先后离世,也会让凯蒂认为是自己不可爱的。

童年时期,儿童智力水平无法处理矛盾的经验:一方面是可爱的,另一方面是不可爱的。只好保留一个而放弃另外一个了。在正常生活中,儿童会发现欢愉的经验是少的,而挫折和烦恼的经验是多的,因而多数儿童就形成了自己是不可爱或是无能的核心信念。

 

父母早逝,加上爸爸为挣钱养家而顾不上照顾和满足其心愿,在凯蒂的心里,她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正是这个早年形成信念“我是不可爱的”造成了她今天的亲密关系问题和混乱的性关系。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