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作者:邵辉   2017-08-23   1971次阅读   1个赞

壹点灵hanzhong心理咨询专家 邵辉

新生儿一出生,接触到外界冷空气刺激便发出哭声,甚至有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也会出现哭泣现象。这表明,新生儿即具备感觉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这表明个体一出生就具有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能力。因此,婴儿的大脑绝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出生就具有感知能力和情绪能力的。

那么,在我们对新生儿的养育中,作为照料者就要尽可能地予以满足,这样婴儿在与世界建立关系时,就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良好的情绪记忆,会让其觉得世界是充满爱的,是安全的,是有规律的。长大后,就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和希望,有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反之,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照料的婴儿,感知到的是缺乏和恐惧。在它的认知里,世界是不安全的,无规律可言,体验到的也是焦虑、不安、害怕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记忆在其成年后容易通过潜意识的“强迫性重复”对其安全感造成威胁,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吃饱后会自然入睡,脸上呈现出一种“天真快乐反应”。那么早期缺乏照料对婴儿究竟有多大影响呢?


blob.png

哈洛是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它因为研究对象多采用猴子而被称为猴子先生,他用猴子做的“母爱剥夺实验”,被誉为改变了全人类。

哈洛认为母爱源自“舒适性触摸”,他用一群猴子作了大量的实验,将出生后不久的小猴子与母亲分离,然后给这些小猴子找代理妈妈。一部分猴子的妈妈是铁丝做的,称为铁丝妈妈,一部分是绒布做得,称为绒布妈妈,两种代理妈妈都能给小猴子喂奶且喂养方式完全一样。

以下是他实验的一组惊人数据:

1、给猴子们相同的食物,猴子们吃的差不多,但是铁丝妈妈养的猴子,消化不良;

2、如果受到惊吓,小猴子跑向绒布妈妈;

3、小猴子会拥抱、亲密绒布妈妈,如果没有绒布妈妈,小猴子就吓得蹲在地上,团成一团,战栗、吃手指、摇摆……

4、如果小猴子和代理妈妈分别三十天,当被送回到代理妈妈身边时,绒布妈妈养育的孩子会飞快地扑向绒布妈妈,拥抱、亲热、高兴……,铁丝妈妈养育的孩子,只会找个角落蹲下来,非常冷漠。

5、猴子孤儿一般都会出现吃手指、摇动的现象。

当代理妈妈们养的小猴子长大后,铁丝妈妈养育的小猴子:

1、冷漠、呆滞,类似于自闭儿童行为。

2、所有的公猴子都失去了寻偶和交配能力,未能有下一代。

3、有18个母猴子自愿“结婚”了,有18个母猴子“强迫结婚了”。

4、这36个猴子“结婚”的猴子,仅有20只生了小猴子。

5、这20只生了小孩子的、铁丝妈妈养大的母猴子,有1个极其笨拙地喂自己的孩子,有7个对自己的孩子视而不见,毫不理睬,有8个殴打、虐待自己的孩子,还有4个竟然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绒布妈妈养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正常地生活了……

哈洛得出结论:母爱,缘于舒适性接触、摇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你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求。

blob.png

二战时期,在一个修道院中,孤儿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让以慈悲与爱为化身的修女们寝食难安而又束手无策。后来,一个年轻的修女发现,在喂完奶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孩子抱起,通过这种方法,孤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了,以后大多数福利院都采用了这一方法。

结合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婴儿的早期,母爱比食物更重要。因此,在个体发展的早期,作为照料者,一定要成为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所谓足够好的母亲就是既要具备提供食物的能力又要满足爱的需要。在心理学中,2岁前是儿童形成安全感的关键期。这时候的母亲就显得格外重要。时下,我们有的年轻妈妈常会犯以下的错误。

1、剖腹产

以前有谣传剖腹产的孩子聪明,但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剖腹产的儿童会出现较多的情绪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打破了胎儿自然娩出的节奏,同时,胎儿在正常娩出的时候,从子宫到产道的这个漫长过程,恰好可以让其适应第一次的分离经验,这也是婴儿第一次应对创伤。而对于剖腹产的孩子,因为缺乏这个过程,长大后多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和情绪障碍。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坚持顺产,让宝宝和母亲由“共生”完成一次自然的“分离”。当然,难产或其他特殊情况除外。

2、配方奶替代母乳喂养

由于社会变迁,观念更迭以及城市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选择用配方奶替代母乳,甚至各种电视广告也夸大鼓吹配方奶可以替代甚至优于母乳。事实真是这样吗?从生理上来讲,母乳中含有天然的免疫因子是配方奶所无法比拟的,从心理上讲,妈妈的乳房是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到的客体,这个客体的好坏对于它来说就是世界的好坏。如果过早的断奶,婴儿的心理需要没有被充分满足,就会对这个世界形成消极的感受。这些负面的情绪体验会影响其希望、信任、安全等品质的形成。

还记得哈洛猴的实验吗?奶瓶喂养的孩子,奶瓶能提供的功能也只是一个“代理妈妈”,根本无法解决孩子“皮肤饥饿”,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心理营养”不良。同时,在2岁以前,是孩子依恋建立的时期,母亲疏于照料就无法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这会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造成阻碍。

2岁以前,孩子主要是通过口腔去感知世界,来自口腔的快感将构建其积极的情绪体验。婴儿口含母亲乳房,通过身体的接触,母亲的体温、能量、爱的气息都能被婴儿准确感知,同时婴儿与母亲的这种天然的连接也会让母亲体验到诸如心流的神圣体验,这对于母亲的生命内涵提升有相当大的帮助。从这个角度上,生育其实是母亲体验了一种类似上帝的创生感和类似圣母的孕化感。这种快乐的体验又会促进其体内快乐荷尔蒙的分泌,这种快乐荷尔蒙又有利于妈妈保持心态的愉悦和展现更多的母性特质:温柔、体贴、慈爱。

3、完全把婴儿交给保姆照料

完全把婴儿交给其他照料者也是一种错误的养育方式。首先,它剥夺了母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养育是一场双向的活动。母亲在教会孩子,孩子也在教会母亲。其次,一个家庭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它含有母亲、父亲、家庭成员等子系统,也只有母亲才是平衡各个子系统之间能量流动的最佳人选。如果把孩子交给保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破坏这个大系统的平衡。保姆无法在照料过程中诠释出母性之爱,因为没有血缘的天然基础。她也无法完美地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会让孩子缺乏对亲密人际关系的感知力和参照物。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孩子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隔代抚养本身就打破了家庭系统的代际遗传。另外,在教养方式上也存在潜意识的重复,父亲母亲的教养方式重复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待自己的方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教养方式又沿袭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这样,每个照料者都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他们自己曾经被照料的方式。而且,当早期印象越深、后天教育的影响越小的情况下,这种重复的程度越大,改变的可能越小。所以,你会发现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父辈总是坚持他们的方法,而你总是坚持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父辈的方法和你的方法都未必是科学的。然而,要改起来,你会发现,父辈总是顽固不化,而你也是困难重重。所以,教育子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家庭成员去进行自我探索,修复不良影响的传递链条,疗愈旧有的创伤体验,重建家庭生态平衡圈。

因此,养育孩子既是我们母性使命所在,也是我们成长契机所在,更是家庭关系促进的切入点。

☆我是邵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汉中

☆我擅长以下领域

情绪障碍、亲子教育、职业辅导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