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6年考了10本证,却依然没有升职:决定你职场高度的,只有这一点

作者:丁路遥   2020-01-11   975次阅读   2个赞

我老婆经常给我说起她一位同学,也是做HR的,工作之余学习非常努力。

“我那个同学前不久考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师。”

“我那个同学还考了会计师职称!厉害吧?”

“我那个同学6年时间考出了10本证,她真是个学霸!”

……

我随口说了一句:“你同学确实是学霸,但我猜她在公司还没做到人力资源经理吧?”

老婆想了一会说:“你这么说,好像还真不是哎,不过你怎么知道的?”

我笑笑:“因为证书和能力之间永远不会画上等号啊。”

 

01证书一堆不如能力过硬

去年我在授课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证班期间,某位HR学员连续参加了两次培训,耗时大半年,终于通过了考试,取得了证书。

他想着考过了专业证书,跳槽换个工作,前景更好,待遇提高点应该水到渠成了吧?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今年这位小伙伴换工作磕磕绊绊,不仅面试时没啥优势,新工作的待遇也并没有提高。

他问我,这个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是不是含金量很低,为何对自己没帮助呢?

我有些哭笑不得,这不就是典型的HR本本族吗?

不少公司里都有这样的人,很会考试,但工作起来就不行,变成了鸡肋,纸上谈兵。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人考试的动机就很明确,只是为了拿证,所以人力资源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从未思考过,做不到“知行合一”。

再举个例子。

记得2016年我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那会,听到身边几个HR聊起想考这个证的理由时说:“别人都报了,所以我也要报,以后自我介绍时加上这个名号显得很厉害,所以死记硬背都得过。”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HR并不少,他们往往在职场中平平淡淡,内心又不甘于这样平庸下去,想通过考证来包装自己,希望职位或者薪酬有所改变,可现实是:证书有了,你还是那个你,并没有实质改变。

现在的社会不比从前,仅仅是看学历、看证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证再多,也只是鸿毛,能力过硬才是关键。从长远看,HR与其忙着考证,不如锻炼能力,做点项目,学点实际技能。有证而无能力,虽能骗得一时,为事业助一臂之力,却难以持久,终将在实践中露出马脚。

学习没有坏处,但靠死记硬背得来的证书未必经得起考验。

 

02十本证书不如一门精通

我老婆那个做HR同学,6年能考出10本证,这确实从侧面能说明她的学习能力不错。但是证书多,有时候也未必就是好事。

例如我曾经在面试时碰到过一个应聘HR的求职者,简历上写了一堆五花八门的证书,什么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等等,反而人力资源证书还未考出。

这样的求职简历看似很厉害,实际上却说明了他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

《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猫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那么你哪都到不了。

这位求职者估计只凑着哪个热门就考哪个,没有深入去思考这些证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究竟有没有意义。

那次面试,我就“毫不留情”地给他点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原以为自己的就业门路很多,什么都会一点,可面试官这么一说,突然觉得自己无从着手,哪样都不精通,哪个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那么当你锚定了HR这个职业,该如何进行考证学习呢?以本人的学习实践为例,分享下当前人力资源领域相关的考证内容。

1.职称类

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职称证书那就是经济师了,包括初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三个等级。

初级、中级经济师以考试为主,科目包括经济基础知识及人力资源专业知识,而高级经济师则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2.职业资格类

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过往有许多,但随着这些年国家人社部对职业资格目录的“缩编”,心理咨询师、企业培训师等人力资源有关证书均已先后取消。

目前仅存不多的人力资源证书主要两个: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分四个等级,目前国家不再统一组织鉴定考试,改由各省自行组织);

2)劳动关系协调员(分三个等级,目前许多省市均自行组织考试)。

3、其他证书

学校、协会或机构开设的培训班也会提供自己认证的结业证书,例如中科院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证、人才市场认证的TTT培训师证等。

以上可见,在HR职业对口的证书中其实我们可选择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而这些证中,首选一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毕竟其覆盖了当前主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技能实操等大部分知识层面,如果你可以边学习边应用,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里面的内容都学精、学深了,并做到融会贯通,我相信你离成为HR大咖也不远了。

 

03 如何把考证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HR伙伴会说:为什么我考了这么多证,读了这么多书,感觉没什么用呢?道理我都懂,但就是没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啊!

我想会产生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是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考证学习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工作实践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究竟如何将考证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呢?

1、注重学习的内化

我在HR考证学习时,观察到有些学员上课也会认真听讲,积极做题,甚至考出来的也是高分,但就是无法将高分转化为工作上的高绩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习缺少内化的过程,正如你背了二十斤肉不代表你胖了二十斤一样。

对于内化学习来说,知识的增加只是基础,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才是内化学习的标志。也就是说不是得到了“鱼”,而是得到了“渔”之道。

进行内化学习,首先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要到位,千万不要一知半解,起码达到熟练的程度。

其次,要深度思考。进行学习后,你需要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书上HR案例中的主人公,你怎么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书中给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行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等等。

最后,要把学习的内容以及你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考证结束后,恨不得立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可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就模模糊糊、似曾相识。所以,这真的是记不住的问题吗?当然不是,而是你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与整理。

2、将知识落实到实践

如果我们把HR专业的管理理论一个个地翻开,可以说每一个理论知识的基础都来自于实践,并且是经过反复验证之后传承下来的。

例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中讲到“经验估工、统计分析、技术测定”等劳动定额的理论方法均来自于实践。

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遵循SMART法则,设定目标

Specific——具体的,详细的,能想象出来的

Measurable——可预见的,用数据等方式预测可达成的程度

Achievable——可达到的,切合实际,有实现的可能性

Realistic——实际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Time-bound——定下具体时限,何时达成目标

第二、明确现在的位置,思考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例如,某位HR学习了劳动关系协调员课程,为自己设定了“2020年底,成为公司劳动关系模块主管”的目标。对照目标,发现自己的主要差距是对劳动法规的不熟悉,碰到具体案例不知道适用哪一条,所以这就是实践中重点需要去提高的地方。

第三、细化目标,行动起来

有了目标,并且寻找到了自身差距后,就可以将目标细化为能够落地的小行动(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知道”与“做到”之间,其实只差行动。

3、经验的复盘

柳传志说:“复盘很重要。想想做成一件事有哪些是偶然因素,别以为是自己的本事。尤其是失败后,要血淋淋地解剖自己,不留任何情面地总结自己的不足。这样,你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复盘的步骤大致可分为四个:回顾-反思-探究-提升。

步骤一、回顾

你需要思考几个问题:当时设定的目标是什么?现在做到什么程度?现在的结果和目标对比处于什么状态?

我们在操作许多人力资源项目时,都会有阶段性和总结性的回顾。

步骤二、反思

回顾之后,你需要找出复盘的事项在过程中主要的亮点有哪些,主要的不足有哪些,并分析亮点和不足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分别是什么。

步骤三、探究

探究就是总结规律,并对规律的结论进行判断。然后总结出运作、处理或解决类似人力资源问题的SOP流程、方法或核心要点,从而将抽象经验提炼,变成可迁移的有效工具。

这一步其实是不少HR所欠缺的,可能工作中有较强的执行力,但却没有刻意培养自己提炼与迁移的能力。

步骤四、提升

前几个步骤后,最终你得回到具体的事项之中,切实地对后续的行动计划进行明确,以实现复盘的当下显性的价值。

在坚持复盘的实践后,我相信你会深刻地领会:学人不如学己。

只要坚持复盘,就会有惊喜!

 

写在最后

说了以上这些,我并非是要否定考证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科班HR还是非科班HR,系统学习人力资源知识一定是必要的。

只是专业知识也离不开实践的验证,如果你用心去观察现在的公司,可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能用书本学到的知识去改进,需要你不断探索与验证它,从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有人说,职业发展如同鸟儿飞翔,当你技术娴熟的那一天,整片天空都是你的了!


丁路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壹点灵入驻心理咨询专家,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培训师,资深职业规划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领英、GHR、猎聘、智联等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今日头条年度职场领域十大头条号。本文为丁路遥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