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你是焦虑型父母么?

作者:李海霞   2020-04-21   2750次阅读   5个赞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感受到了中国父母教育的焦虑的呢?

是从网络上看到的父母教作业鸡飞狗跳开始,

还是从天价的学区房,

或者看到孩子没有太多的时间玩耍,

而且周末还有上不完的课后班。

 

种种迹象,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焦虑,到底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会这么焦虑?

 

今天早上听了一本好书《爱,金钱和孩子》似乎给了我们一部分答案。

这本书说到教育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收入的不平等。

受过教育的人和蓝领的工资水平差距很大。

就导致父母都想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有一个好的收入。

如果社会上高教育分子和蓝领工资差距不是特别大,那就会给父母安全感。

觉得考不上也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错。

 

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虽然我们提倡人人平等的文明社会。

但是我们发现在很多方面人和人之间有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

比方说在资源享有方面,在机会获得方面。

就导致父母希望让孩子通过学习考上名校,以后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来实现阶层跨越。

甚至希望通过孩子可以实现家族的阶层跨越和整合。

这看起来就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三。对父母的要求提高。

目前的教育属于密集型教育。就是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成绩上,这就要求父母不止要在经济上有能力供养,还需要在时间和精力上也要跟上。

而大多数家庭属于工薪阶层或者顶多是中产阶级。

这就要求一个家庭父母至少有一个人要偏向于负责经济收入,另外一个人负责照顾孩子。

而更多的情况是爸爸赚钱,妈妈照顾孩子。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家庭只有一个人有收入的情况,无疑给家庭带来很多压力和焦虑。

所以就更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有所成功。

 

四。社会是否安全。

如果社会氛围是安全的。那更有利于孩子练习独立的个性。

记得之前去日本环球乐园玩,有一个通道是专门给孩子单独排队游玩的通道,鼓励孩子自己进行独立。

让我惊讶的是有的孩子还很小,大概6.7岁的样子,也已经可以有模有样的自己来玩一些比较刺激的项目了。这在中国是不太常见的。

中国的父母会更希望全程陪伴孩子来保证孩子的安全。

所以整个社会大的环境是否安全,也会影响父母的焦虑程度。

 

所以说,教育焦虑不能只简单的看做是父母本身的焦虑。还有很多深层的社会原因,让父母们成为一种社会焦虑漩涡中的一员。

面对教育焦虑,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后果?

第一。容易批判孩子。着急。时间长了会灌输给孩子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都不是的悲观自卑心态。在长大后可能需要通过一生的时间来调整童年创伤。

第二。孩子没有充分的自由发展自己。更多的时间是被学校家庭的安排占满。失去了很多独立探索的机会。就算眼前成绩很好,被父母盯到大学毕业,很多孩子毕业以后依然茫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第三。因为父母的焦虑,很容易控制不住情绪,迁怒孩子。从而让孩子也从父母这里被情绪传染,没有学会掌控情绪的能力。

第四。因为父母的过度付出,可能不自觉地给孩子灌输一种自我牺牲的概念。让孩子内心觉得内疚,亏欠。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父母的爱,是因为自己才让父母这么辛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会碰到这么多成年人还在处理不配得感这个问题,甚至得到了一份好的工作也会坐立不安。

当然更多不良的后果,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否则你看了可能会更加焦虑。

那面对焦虑,父母可以做哪些调整呢?我们做什么样的父母,才更利于自身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第一。《爱,金钱和孩子》这本书也提出了,我们要做权威型的父母。

什么是权威型的父母,是和其他三种父母区分开的:专断型,放任型,不参与型。

权威型的父母也可以叫做民主型的父母。更多的是给到孩子价值观,会平等的和孩子沟通。

这样就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真正成功的父母不止应该停留在生命层面,还有教育学上的父母。就是这样的父母可以不断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健全的教育方式。需要本身就要有一定的视野和素质,格局。

所以郑渊洁在一本教育书中也提到,我不会要求我的孩子说你一定要怎么样,我首先要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行。

我们做父母的也一样,不要把焦点都放在教育孩子应该怎么样上面,而是要放在首先你自己行的基础上。这种行包括情绪管理能力,视野高,素质好,懂教育,有格局,成功。

否则,孩子成长快乐和成功的几率都会很低。

 

第二。无条件爱孩子。

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

很多父母会和孩子说,如果你成绩好,我就给你买玩具,带你旅行。

结果成绩不好,就鸡飞狗跳,玩具没了,旅行取消。

这就会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还我是和我的成绩挂钩的。

我成绩好不好等同于我这个人好不好。成绩不好就不配获得爱。

短时间的激励可能有效,长时间来看,孩子的价值观会发生问题。

也会在以后的人生当中,一直疲于追求成功目标来证明自己。内心也很难快乐。

 

第三。温柔坚持的树立底线,树立权威。

有的人会说那不能专断,是不是就直接散养放任会更好?

实际上也并非如此。放任和忽视也同样会造成孩子安全感不足的问题。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而父母的告知会让孩子拥有安全感,明白自己和他人的界限。

如果孩子没有安全感,没有界限感。

长大以后就会过于依赖别人,严重的也有出现强迫症抑郁的倾向。

 

第四。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有自我探索的权利。

记得有一次去咖啡厅看到一对母女正在选蛋糕。

小女孩大概5.6岁的样子。看中了一款草莓口味的蛋糕。

结果妈妈强行推荐说:草莓的不好吃,还是巧克力的好吃,选巧克力的多好。

结果小女孩顺从的选择了巧克力口味的,但是她的脸上看不到刚才的欣喜。

这个妈妈就是典型的用自己的感知替代了孩子的感知的类型。

从而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和探索的机会。

 

第五。允许孩子犯错。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以前就已经把决定帮孩子做好了。

当孩子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犯错,他们就马上修正。

有一种叫法叫这种父母为“直升机式父母”

就是说父母无处不在,有问题马上空降帮孩子解决。

这样无疑也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成长的机会。

不需要把犯错看的太过于恐怖和焦虑。

这都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部分。

就算父母现在为孩子解决了很多,将来孩子要走的路,受过的苦,经过的挫折还是一样都不能少。

还不如尽早练习他们独立处理的能力。

第六。父母积极幽默的教养方式。

我们看到很多中国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当中。

更多的是讲大道理。

告知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能做。

实际上教养过程中实在没有必要那么苦大仇深。

幽默的父母在和孩子互动和玩耍的过程中。自然就会给孩子传递出积极的价值观念。

尽量教会孩子乐观的看待问题。而不是消极悲观。

 

这里我来总结一下,上面分析了中国父母的焦虑现状的原因,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需要如何调整和改善。

真的希望我们中国的教育可以像芬兰一样成功。我相信这也是将来的趋势。

当我们的社会收入阶层差距变小,当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全,

当我们的父母可以更享受自己的生活,压力变小,

当我们的父母愿意去学一些教育学,

更轻松幽默的对待孩子。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不止成功,还会生活的非常健康快乐。

我想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真正目的吧。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5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