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摆烂的人是个什么心态

作者:李孟初   2022-04-25   2737次阅读   1个赞

摆烂一词,最早出自NBA,指的是一些球队故意输掉比赛让自己排名靠后的行为,而其目的,则是为了能够在第二年拿到更好的选秀顺位。毫无疑问,NBA球队的摆烂显然是一种策略,通过放弃当赛季无关痛痒的比赛,来获得下赛季招兵买马的优先权,从而提高赢球的概率,虽然这不太符合体育竞技精神,却颇有一种曲线救国,后发制人的味道。于是,随着摆烂一词的流行,大家也渐渐开始将摆烂更广泛的运用到了平时的游戏、生活、工作当中,指的是在碰到棘手困难时,不去努力改变结果,选择自我放弃的一种状态,而这种毫无目的的摆烂,相较于NBA球队的摆烂而言,显然是更加纯粹的摆烂,因为它并不能为我们面对的处境提供机会和帮助,无异于破罐破摔。那么摆烂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呢?

当我们竭尽全力的去处理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时,都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但对摆烂者而言,这样的挫败感通常会被对自我的否定感代替,觉得失败是因为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无法客观的去看待和分析事情成败的因素,这显然是不好受的,那么,做不好,便干脆不做,摆烂便成为了一个逃避这种感觉的途径,从客观层面来讲,虽然摆烂往往会使得事态更加恶化,问题更加严重,但从摆烂者自身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失败反而变得可以接受了,现实层面他们并未投入其中,付出努力,同时,潜意识层面“我是能处理的,只是不想处理或懒得处理。”的观念都很好的帮助他们避开了在面对失败时,内心深处强烈的自我否定感和虚弱感。

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摆烂的形成,往往始于幼年时那些无助的时刻,当一个孩子碰到棘手的困难时,最理想的情形当然是能有一个无比强大的人帮自己解决问题,而父母便是孩子这无所不能的理想化形象的扮演者,如果父母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满足孩子对自己的这种理想化需求,那么孩子便会感到无助,并总是停留在这种对无所不能者的憧憬当中,而无法将这一理想中的形象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目标和理想自我的形象,但这样的憧憬毫无疑问,肯定总是会以失败告终,久而久之便有可能会产生退行与收缩,退回到更早期时一种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虚幻和夸大的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之中,以此来防御理想化客体缺失带来的自我虚弱感,抱着一种“这件事我是完全能做好的,只不过我不屑于做好,觉得没什么意思”的心态,开始摆烂。

我们会发现,摆烂者在顺境时通常并不会去摆烂,也很希望能够成功,所以摆烂并非是一种看破,不争的至高境界,而是在碰到困难时不但不愿扩展自己得舒适圈,还越来越收缩的姿态,最后的结果便是自己和自己玩。在人生不如意时,不摆烂,不破罐破摔,能够耐得住寂寞,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为自己将来能再一次的腾飞做准备,这才是坚韧强大,有智慧的表现。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