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拖延症”背后,对被接纳和包容的渴望

作者:李孟初   2022-07-11   905次阅读   1个赞

拖延症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虽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病症,但却持续的搅扰着很多人的生活,包括我自己偶尔也会有一些拖延的习惯,所以上周末去参加了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沙龙,也让我从拖延症患者的视角对拖延这一行为有了更多的感受和领悟。

 

脑海中关于拖延症最早的记忆,便是小学时总不愿意写完的家庭作业,每天放学回家,家长问作业写完了吗,不管有没有写完,都会习惯性的告诉他们写完了,然后开始进入玩耍时间,如果没有写完,那么第二天早上学校门口卖面条的早点摊上便会出现一个奋笔疾书的少年,火速的抄写着自己早上从校门口碰到的有缘人那里借来的作业。长大后,一本总是看不完的书,一个总是开始不了的健身计划等种种拖延的状况,似乎早在曾经第一次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便已生根发芽。

 

为什么总是要拖延?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是因为懒,是因为想让自己更舒服一点,但对于大部分拖延者本身而言,在拖延的过程中自己其实也并不舒服,他们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按时的去完成自己的计划,但就是做不到。

 

很多时候,这种拖延往往源自于心中的完美主义倾向,“如果我无法把这件事情做到完美,那么这件事情便会令我很困扰,于是便一拖再拖”回到抄作业的例子当中便是如此,我并不希望自己的试卷上有红叉,但全部做对又太难,那么我不如拖到第二天早上去抄,因为抄出来的作业,本就不是自己做的,所以即使错了,也不是我的错,而是别人的错,这当然也就更容易让自己接受一些。

 

但长大后,很多情况下我们没得抄,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最后期限之前将工作赶完,如果完成的不好,那是因为最后没有时间了,而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如果完成的好,那么还能享受一把自己工作高效带来的成就感。

 

所以想要解决拖延问题,首先需要关注到自己身上的完美主义倾向,那么什么是完美呢?

 

似乎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能够精确的定义完美这回事,所以说白了,追求完美,无非就是希望大家都说自己好,是一种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从小便被外界压迫式的灌输一种好的标准,并被要求按其执行,那么自身与其不相符合的部分便自然而然的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这部分也就渐渐被隐藏到了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但自己却非常清楚,它并没有因此就消失不见,而是依然在内心的某个位置等待着被接纳。

 

所以对拖延者而言,表面的懒惰和迟疑背后,其实是对自己曾经被否定的部分能够被再次接纳的渴望。或许有一天,当这部分被某人重新接纳时,拖延者便能拿出做错了又何妨,你不喜欢又如何的气魄,改掉自己拖延的习惯。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