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红包文化,潜藏的心理奥秘(上)

作者:谢颖灵   2017-01-22   2013次阅读   3个赞

文/壹点灵福州心理咨询师 谢颖灵

2015年,微信兴起群抢红包游戏,大致玩法是:谁抢到“手气最佳”就要派发红发,数额是抢到的金额的若干倍,通常是5倍。微信还同时配套出了抢红包系列表情包,最为经典并随之成为流行语的有“一分也是爱”,“一个红包都不给我留”。

 

渐渐地,抢红包也成为一种微信文化,在前年不会发红包,没抢过红包的微友,被称为是一种常识low了。

 

红包文化第一个功能,也是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期待”效应。讲真,红包数额不多,但是抢红包发烧友往往捧着手机,面红耳赤,时而惊叹欢笑时而懊恼跺脚,模样好像在彩票兑奖。是的,就是这种中奖般的快感让人陶醉。觉得这个红包代表着额外收入!我可能会抢到最佳手机!去验证运气比手头上其他事重要,花个两秒钟,抢不到也不损失!这种期待感会促进肾上腺激素分泌,代谢加快,类似于小幅度肢体活动后的舒爽的感觉。

 

所以,热衷于红包游戏的人有这样的特点:自我约束力较低;做选择时多感性,少理性思考;做事出错常常觉得“倒霉”,其根源是自我约束力不足,需要下功夫思考时会以运气来逃避,或任性、自我感觉在为人处事时占上风。

 

这里的热衷指的是,每天一闲下来就想呼朋唤友抢起来,单包金额求大,有的上千,有点儿赌博的味道了,以赌博为乐的人性格中的要害便是缺乏自我约束力,寻找舒爽感觉的来源不是成功体验、运动体验,而是期待体验。所以后来微信平台遏制了陋习苗头,红包金额限定最高200元。

 

小抢怡情,大抢伤心,生活中偶尔抢发红包,享受期待惊喜、受人答谢的感觉,也是一种调味剂。

 

第二,抢红包还衍生出验人品的功能,例如,发红包时,平常潜水的都冒泡猛抢,平常也不做红包贡献,容易引起公愤哟。另外,一个只有红包游戏会引起群活动的群,往往没有营养。还有,手气最佳的人没有吐出红包,或者没有说声感谢,让人觉得此人“不知感恩”,工作合作中同样如此,如果一个人获得成绩之后会表达感谢团队的关照,谦让是集体的功劳,这种“大和气”是中国人十分看重的品行。

 

红包文化的第三个功能,平衡心理落差。在群里发广告或请人帮忙点赞,配上个红包谢谢大家,能降低群友们的排斥心理,商业合作中的资源匹配原则在心理方面依然存在,商业中,我付出多少劳动,你需要付给我相应报酬,人际交往中,我们同样希望与人打交道是平等的,我付诸多少,你也能回馈多少(即时回馈),或者你身上有以后能回馈我的价值,我愿意先为你做点什么(延时回馈)。越不熟悉的人交往,其互动模式越倾向于即时回馈,越熟识越偏倾向于延时回馈。所以,发广告者收获潜在客户,扩大了知晓率,也需要付出点钱财,萍水相逢在群中,红包换你动动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我是谢颖灵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我在福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两性关系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