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恋爱,生命的花朵——与中学生谈谈青春期恋爱话题

作者:赵欣   2017-08-09   2789次阅读   4个赞

赵欣

恋爱,是生命的一种必然,是人类的普遍现象,是生命的花朵。当一个人开始成长,对异性的渴望和爱慕就潜藏其中,之后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这种渴望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泛泛走向专注,从虚幻的偶像走向现实。

人为什么会恋爱呢?恋爱其实是求偶的必经之路,是婚姻的序曲。那么人为什么要求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原因:

(一)人性的需求

一、繁衍的需要

人要繁衍,是生命的本能,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繁衍的冲动和本能,这是这个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中西古代文化都站在遵从人性的角度对这个特点有记述。基督教《旧约》中,万能的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对他们说:“你们去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吧。”中国战国时期的的思想家告子说:“食色,性也。”(性,在这里是说生命力、生命意识、生命本能,人的本性。)孔子在《礼记》中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先贤圣哲都坦然承认和面对了人性,今天我们来谈这个话题,也先抱一个坦然的态度。

二、生存的需要

人是群居动物,自有人类以来,人就依靠彼此相互支持求得存活和发展。相对于自然界的严酷,人类是弱小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会饮》中,柏拉图借古希腊先哲阿里斯托芬谈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阿里斯托芬认为,从前人是一种圆球状的的特殊动物,有四只手,四条腿,观察相反方向的两幅面孔,一颗头颅,四只耳朵。希腊神话中万神之王宙斯感到人的力量太强大了,就把人一分两半,人就软弱一些了。但之后,每一半都急切地扑向另一半,他们强烈地希望融为一体,于是就产生了尘世的爱情。这是渴望强大的一个寓言。总之,单个人在自然环境面前太弱小了,不足以生存或者生存得不好。尽管到了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面对生活的困苦,要求得生存和发展,还是需要同伴的力量。特别是在一夫一妻制的现代文明制度下,有一个最为紧密的人际支持,配偶的支持,两人共同支撑生活,获取生活所需,养育后代,是人的正常的需求,是一种社会的必然。

  

三、情感的需要

人不同于一般动物,彼此渴望在一起,仅仅是满足生物和生理的需要,也就是仅仅“食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复杂的感情世界,有精神的需求,且需要与他人分享这些复杂的情感。虽然我们有父母、朋友、伙伴、同学、同事,但是我们更渴望有一个人无论在心灵和肉体上都能与我们结合得更紧,仿佛一体。能分享我们精神上的苦恼与快乐,渴望精神上的理解、相融与完整。元代管道升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就是渴望精神共鸣的极端而恳切的表达,这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也是人类追求爱情的一个重要动力。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深刻的精神交流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正能量。从古至今感情的需求在两性之间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词歌赋和爱情故事。像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等等,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感情在爱情中的重要地位。就现代的求偶和婚姻而言,这一条占得比重更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候,一个人很难完成生存、生活、养育后代这样的任务。比如过去一个男人去从事繁重的耕田或打猎等生产活动,一个女人就必须留在家中做饭、做衣裳、养猪、带孩子,家务劳动也很繁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即便是城市的人们,自己做衣服做鞋也还是很必须的事情。棉衣!)。物化的生存劳动占据了生命绝大多数时间,而且分工明确,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当下,一个男人可以自己工作用工作挣来的钱购买家务服务,同样一个女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立自足。(现在共同的精神活动增多。看电影、画展、体育运动、旅游等等。)人在婚姻中生存层面的相互依赖减弱,感情需求上升。

四、审美的需要

审美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超越了功利的目的,是人更高的精神追求。人在恋爱中体验到生命巅峰状态,人类情感中有两种爱的感情能达到这种巅峰状态,一是母爱,母亲对自己的子女大都怀有这样情感,在自己创造的生命中都能体验到这种巅峰感觉。一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只不过第一种感情普遍专注持久,直至终生。第二种感情则多变。

爱情中的这种审美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描述爱情的各类艺术来感受到,其中代表性的当属诗词歌赋。《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我愿是激流》:

我愿意是激流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在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面对一阵阵狂风

我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作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崖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长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头

亲密地攀援而上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着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人在这样的感情里倾注美好的寄托,并由此将这样的感情变成审美的对象,以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它,超脱于物质之上,这是其他动物不能做到的。

所以,人在恋爱中的精神享受、审美享受也是人产生恋爱需求的动机之一。

(二)关于恋爱的发生

前面说了人恋爱求偶的几个动机。那么,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恋爱何时开始发生呢?或者说,人大约何时开始有恋爱的需要呢?一般来说是进入青春期以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一个人的青春期大约是11岁-19岁这个阶段。这是个一般界定,有的的人会早一些,有的人会晚一些。为什么青春期开始有了恋爱的需求呢?这是生理和心理发育决定的,人从儿童向成年过度,生理心理有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和需求。

青春期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早期,是指身体突然增长加快这一阶段,二是中期,是指第二性征出现(第一性征是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也叫主性征。)第二性征是指女子丰满窈窕,男子体毛浓密,肌腱发达等。第三阶段是指性腺发育接近成熟,第二性征也接近成人,体格的成长发育缓慢并逐渐停止。这都是是从生理角度说的,心理的发展有时与生理并不同步,很多人的心理发育晚于生理发育。大部分高中生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说,都进入了青春期第三阶段。这是生命花朵恋爱萌生的时期,对于年轻的生命来说,渴望异性的爱慕和爱慕心仪的异性,是一种生命的全新体验,是成长,是必然,是美好的感情。

这种感情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古老的感情,。我们当下的少男少女们体会到的感情和千百年前少男少女们体会的感情是一样的生命感受。甚至那个时代青春期的人不但恋爱,而且婚嫁了。春秋时代男子“二十冠而列丈夫”,女子“十五及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kōng hóu),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汉代婚丧礼俗考》:男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到中国民国时期,男十八岁,女十六岁。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规定,男二十岁,女十八岁。最新的婚姻法规定,男二十二岁,女二十岁。

我们在上面这些数字里看到了这种感情发生的年龄上自古至今变化不是很大。

那既然如此,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正值青春盛期,离着结婚年龄也都不远了,那就放开恋爱好了。为什么成人都不赞成甚至反对中学生谈恋爱呢?这不是违背人性吗?

那好,我们就来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看看恋爱与中学生当下是什么关系。

一、恋爱与个人成长和爱的能力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人的社会角色之一的角色:劳动者。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千百年来,人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改变自然很少。之所以能生存发展下来,是因为人类最大程度的改变了自己,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从爬行到直立行走,从依靠简单的木棒石块等工具谋生到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劳动者,在成为一个合格的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之前,投入的受教育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长,越来越多。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时,简单教育投入即可,退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标准的小康生活了,驾驭这样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一个劳动者需要前期培养自己成为劳动者的投入确实需要不多,显然不需要复杂的知识作支撑。现在则不然。以交通、通信、烹饪等日常生活为例,转车、转机、指示牌、保险;手机的使用,智能化;各种电气化、信息化厨房设备。工作的复杂程度对我们要求得更多。青春期恰恰是一个劳动者重要的的成长期(出示职业规划图),要投入最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恋爱也是这样的一个事情,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少男少女来说,真的不容易。

刨除功利的目的,在生产力水平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情感和精神的要求也普遍提高,所谓翩翩君子,窈窕淑女,不仅仅是指外观的英俊和可人,更指内在文化修养的丰富和多彩。

有的同学说,我们相爱,只要有爱就足够了,这个说法确实值得推敲。鲁迅先生有篇小说叫做《伤逝》,女主角叫做子君,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和男主角结婚的,最终以悲剧收场。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爱需要劳动者自身的完善,个体的精神、物质的丰富厚实,否则爱容易枯竭,心有余而力不足,爱无能。

二、恋爱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系

爱情,不是一般的友情和普通的感情,它是伴随着生命成长而产生的一种激情,包括性和繁衍的冲动,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冲动,少年、中学生时期的恋爱和性的问题,几乎和现代教育一样古老,是各国教育界普遍面对的难题,性冲动带来的后果让恋爱这朵花显得极为仓促和窘迫。

美国有个电影《朱诺》讲的就是中学生恋爱的故事。恋爱,不仅仅是相爱就可以,还有伦理、道德、责任等等社会因素,当一个人生理成熟,但是相应的心理不成熟,社会成熟度不够时,除了爱,支撑爱的社会因素不够时,恋爱就不那么美好了,它会深深地伤害我们。

歌德曾经说:“萌动的春情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既不意识自己的产生,也不考虑自己的终结;它是那么欢乐而明朗,竟觉察不到会酿成灾祸”。高中生的爱情,大多是这样的一种萌动的春情,因为人生的方向未定,个体的社会成熟度不够,价值观人生观还在一个大变动时期,很难承受爱情所附带的社会责任,因此,来的时候很美好,去的时候很无奈也很伤害,甚至影响到个人的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和少年人谈爱情这个话题时,他特别强调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原文如下:

亲爱的女儿: 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现在你已经十四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是的,几百万年轻的十四岁少女怀着一颗跳动的心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爱情?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希望成长为男子汉的年轻小伙子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亲爱的小女儿,现在我给你写的信不再是过去那样的信了。我内心的愿望是:告诉你要明智地生活,也就是要善于生活。我希望作父亲的每一句话都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爱情这个问题也曾同样使我不平静。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我最亲近的人是玛丽娅,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渗透到我内心的一切美好、明智和真诚的品质都受恩于她。她死于战争前夕。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本族语言和人性美的世界。有一天,在一个早秋的寂静的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茂密的苹果树下,望着空中正在飞往温暖的边远地区的仙鹤,我问祖母:“奶奶,什么叫爱情呀?” 她能用童话讲解最复杂的事情。此刻她的一双眼睛呈现出沉思而惊异的神情。她以一种特别的、与往日不同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说:“什么是爱情?当上帝创造人类时,他把土地分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告诉他们怎样搭窝棚,给男人一把铲子,给女人一捧种子。整整一年之后,有一天一大早,他和大天使加弗利尔来了,他看见这一对男女坐在小棚子旁边,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他们身旁放着一个摇篮,摇篮里睡着一个婴儿,这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就在这一瞬间,他俩的眼神相碰在一起,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远完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这种美使上帝颤抖、惊异,以致惊呆了。他向大天使加弗利尔问道:”这是什么?——这是爱情”。

五十年后他和大天使加弗利尔又来了。他看见了一座非常好的小木屋代替了原来的小棚子,草原上修起了花园,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儿子们正在耕种,女儿们正在收麦,孙子们正在绿草地上玩耍。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老太婆,他们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上帝从他俩的眼神里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且好像又增加了新的东西。“这是什么?”上帝问大天使。“忠诚!”

三年后他与大天使又来了。他看见男人坐在小山坡上,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虑的神色,但是,却仍然表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还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这是什么?”他问大天使。“心头的记忆。”  这就是爱情,我的小孙子!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 。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我的小女儿,这就是爱情!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劳动、责任、忠诚、坚守和性爱一起且超越性爱构成人类的爱情。

只有人把道德带进了两性关系。

不是担心你们不讲道德,不讲责任,不讲尊重与尊严,而是担心一个心智还未成熟的少年能否在生理冲动和社会成熟度之间有个恰当的把握,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健康轨道,从来不考虑社会责任、道德和尊重,只想满足自己的愿望,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孩子们,在你们青春美丽的时光,千万把握好自己,让自己的青春更加充实,更加从容些,让爱情来得更从容些,让这朵生命的花开得更美丽,更美好!

三、恋爱和社会文明与习俗的关系

人类的恋爱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来就受到社会文明与习俗的制约和规范。从《诗经.将仲子》看看: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从中国古代社会到现在的文明社会社会文明和习俗不断变化,实际上是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从过去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今天自由相识恋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即便在同年代,一些阿拉伯国家男女见面还是有严格的限制。

但是虽然在改变,社会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处在其中一个阶段,谁也不能超越阶段而活着。我们国家目前的文明和习俗不允许和赞成少年男女全情的投入恋爱,再加上社会更加关注少年男女心理和身体健康成长以及知识技能的完善,对少年男女恋爱就有较多的约束。因此,身处其中,那些渴望恋爱或者开始恋爱的少年们毫无疑问地陷入了恋爱的激情与文明和习俗的限制这对矛盾当中,他们一边恋爱,一边躲避,一边享受爱,一边自责害怕,陷入深深的焦虑,甚至抑郁。有的人甚至失眠、头痛等等。这种心理上的耗竭,会让一个心里未成熟的少年感受到巨大的失败感,陷入心理上的黑暗,特别是恋爱又不是自己期望的那样的结果的时候(高中生恋爱很少达到自己期望的那样。)。孩子们,实在是觉得恋爱于你们,当下是个太繁重的任务。作为你们的老师,宁愿你们把恋爱这个事往后推一推,别刻意培养这份懵懂的感情,别让自己陷进去,让自己和爱情离开一些,等自己变得更成熟些,更有担当的条件时,那时在投入恋爱,岂不更好吗?

很多传颂不衰的关于爱情的艺术作品都是悲剧,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那都是悲剧。我希望我的学生们成长得更顺利,更幸福一些。本着现实主义原则,让爱情之花得到充分的阳光和雨露,不但开花,老师还会祝福你们结果。

在你们有能力承担责任,有条件承担责任的时候,你们成双成对的幸福,会有老师无尽地祝福!

孩子们,祝福你们的生命,祝福你们的现在及未来!

☆我是赵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唐山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人际交往、学生学业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4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