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从《你好,疯子》看多重人格

作者:张海翔   2017-08-19   3100次阅读   0个赞

壹点灵shanghai心理咨询专家 张海翔

2016年年底上映,中国第一部由舞台剧改编的《你好,疯子》,七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关进了一家精神病院,因为院方怀疑他们有精神病,但初步核实的结果是,七个人里面只有一个是真正的精神病人,院长让他们七个人自己把这个病人找出来,然后他们就能安然出院了。为了逃脱这七个人费尽了心思:能把“死人说活”的话唠律师马睿、出口成章但性格懦弱的历史老师萧乃恩、“混不吝”的记者李正、一心只想回家见女儿的兽医韩沐山、脾气暴躁的出租司机杨猛、貌美圆滑的公关莉莉,外加一个失忆了的奇怪女人安希。这七个人想方设法证明自己不是疯子,他们遭遇各种被逼良为疯的行为,为了逃出疯人院使出浑身解数,在疯人院里发生了一场嘀笑皆非的荒唐事。

  

为了从精神病院出去,他们必须证明自己不疯,证明不疯的方式,其中之一是做“集体的、有秩序的”行为,在一个摆放着有象征性符号的房间里,他们开始集体大合唱《月亮之上》,荒诞喜剧感顿时油然而生。其中,历史教师作为指挥者,却觉得这种方式“不伦不类,有点搞笑”。

  

但这种方式失败了,他们又开始集体跳肚皮舞,因为这也是“集体的、有秩序的”行为,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上世纪某个年代中国特别流行的一种舞蹈。在一个精神病院里,发生这种集体的有意识的行为,他们为了证明自己不疯,却渐渐的“变疯”了。

  

无奈之下,他们又想出了打架的主意,一开始假打,后来慢慢变成真打,某些人开始渐渐丧失理智,从“文打”到“武打”,甚至差点出了人命。采用诸多方式都宣告无效后,他们中的某些人开始变得懈怠,七人中的“强者”开始管理“弱者”,既然无法逃离精神病院,索性便逆来顺受,像每个现实中的人那样,该吃饭吃饭,该吃药吃药。

  

最后,他们提出“推倒重来,快乐治疗”的方法,希望院方看到“社会文明和道德秩序在我们身上重新复苏”,他们都统一的穿上了“囚服”,“群策群力,不搞一言堂,不搞一刀切”,一派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然而结果仍旧不奏效,不论他们怎样变,“正常”或者“不正常”,最终都无法逃离这个精神病院。

  

在电影你好疯子中,女主角安希是一个一个失忆了的奇怪女人,年轻漂亮,是一个内心孤独脆弱的文艺女青年,而这种孤独和脆弱让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看起来安静的她骨子里却有固执叛逆的一面。在之前曝光的电影预告片中,也透露了与安希在一块的六个人和她之间,只有一个疯子,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身份,他们活在一场猜忌之中,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任何人。

  

7是个很奇妙的数字,最为人熟知的就是7宗罪,贪食、色欲、贪婪、暴怒、懒惰、自负及傲慢。7个不同身份的人,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完成对现实的一次次荒诞嘲讽,对心灵的一次次拷问——最后的彩蛋显示,安希拥有分裂人格,以为自己是本体,看透了所有其他6人的心思,让他们都成了替代自己的羊,以此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大脑,好伪装成正常人出院。

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事实上它有过多种名称,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分离(转换)性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解离型障碍。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定义为该病症的国际统一正式名称。

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事实上它有过多种名称,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分离(转换)性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解离型障碍。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定义为该病症的国际统一正式名称。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统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2.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患者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3.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

4.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5.排除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病因

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密切相关,尤其是性侵害。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为佐证,这或许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缘故。当受到难以应付的冲击时,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达到“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这对长期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如近亲相奸)来说,或许是必要的。

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刚开始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已发生过的事情。

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正如心理学家P.费登所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经验类似纪觉,从中产生的‘思想’被体验为好像它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知觉’”。当主体人格或是客体人格共存时,有几率使双方或是多方的意见不和,而导致极端行为。

简单地说,多重人格便是人格不连贯,不像一般人通常能跨情境、跨时间的表现完整的人格。照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这些现象离自己很远,但其实解离经验对我们并不陌生。举个例子,有时我们可能会分不清梦境与现实,有时会自己跟自己讲话,有时会觉得自己好像不能控制自己的举动。所以,可能我们与解离症者的差别只在这些经验的多寡与严重程度。

现实生活中,最有名的多重人格的人

威廉·密里根

又被称为比利·米利根(Billy Milligan),1955年生于迈阿密。他于1977年因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犯下三宗强奸罪被警方逮捕。在审讯过程中,比利被诊断为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他亦因此被判无罪,案件受到高度关注。他的故事甚至被改编成小说,拍成电影。因为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多重人格免除刑罚的重罪犯。

详见《24个比利》

比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所演绎的《禁闭岛》而言,电影的演绎是相差极大的。

☆我是张海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上海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亲子关系、青少年教育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