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杀死那些留学生的不是压力,而是孤独

作者:王珏   2018-02-03   2741次阅读   7个赞

很快就是圣诞节了,即使算上时差,美国人也该在准备和庆祝这个隆重的西方节日了。

可是对孤独者来说,节日的彩灯与烛火只会把孤独的阴影拖得更长、颜色更灰。

康奈尔大学的留学生田妙秀看不到今年圣诞的彩灯与烛光了,她跟随自己的影子去了世界尽头。

几天来,大众媒体也好,心理类专业公众号也好,声音一致,对于已经不鲜见的留学生自杀现象所谈的无非是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社交难融,所提建议也都是行前做好准备、积极参与社交、保持乐观开朗、求助校园和当地心理机构咨询。

这些遗憾离世的留学生们假如留在国内就一定不会有巨大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吗?就一定不会在社交上遇到麻烦被孤立吗?

杀死他们的不是学业、经济、社交上的压力,而是孤独,是面对压力时无处倾诉、无人可依的孤独。

就是在国内身处他乡,“孤独”也足以致命。心理学上说“社会支持系统”,面对同样的压力,社会支持系统足够健康牢靠的人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人更能抗压、更有机会顺利度过危机。而要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牢靠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容易。由于语相通、习相近,身处他乡的人平时不易发现自己多么孤独,可是当遇到重大变故时——变化带来压力,才知道什么叫“错把他乡认故乡”——平日相谈甚欢喝酒吃肉的伙伴忽然听不懂你的梗、平日嬉笑点赞为你鼓与呼的伙伴会因不同的饮食习惯而把你拉黑(我最近都遇到了这种事)……会忽然发现,原来你们彼此间没有共同记忆可追溯、没有共同语言可交流(而且是在都说中文的情况下)、没有共同的气息味道可思念。你们实质上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你花费多年在他乡构建的社会支持系统其实很脆弱。孤独就在这种时候如大蛇盘上心头,把毒牙刺入你鲜活的扑通扑通的心,毒液缓缓浸入每条血管……

身在国内尚且如此,何况身处海外异国的留学生。别觉得现代电子通讯发达了就真的可以随时联络、保持亲密,空间距离对人际亲和度的影响依然存在,所以异地恋一百句“我爱你”关键时刻才会抵不过及时送到面前的热水热饭。

他们为何不求助学校心理中心?是真的不知道可以求助吗?

不排除有些留学生确实不知道可以求助心理中心,正如国内同样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机构是干嘛的。但还有其它一些影响因素阻碍着求助。

我最早在留学业工作过,去年也专门向以前的学生了解过:留学在国外出现情绪问题、心理问题会不会去学校心理中心求助?

不会。

为什么?

他们(外国人)不懂。

读到我这篇的人估计基本上在国内,那么,请自问你身边的亲友有几个人主动求助心理咨询?估计掰着手指头就能数清楚。

还可以问问:你自己有没有、会不会去找心理咨询机构求助?还是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给闺蜜、哥们儿吐槽或约饭吐槽?

即使好不容易走进了心理咨询中心,估计也是带着怀疑、试一试的心态,不会就一股脑什么都倒出来说;初始访谈结束下次还会不会来、能不能坚持完一个周期都还要“再想想”,咨询费能否负担也还要“考虑”。

即使决定接受一个周期的常规咨询了,过程中也还会反复地考虑、纠结、犹豫、质疑、想放弃……因为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根本就讲不清,你想要表达的情绪感受难以找到准确的中文词汇描述,你跟咨询师的探讨也会出现不在同一频率的情况。

如果你从来没有走进心理机构接受心理咨询的经历,那么上面的情况就是大多数来访者/求助者的状态,你很可能也是这样。

而让身处异国的人去经历上述这一遭,其难度有多大更难想象,尝试用非母语去表达和讨论本来就复杂的东西又会是多艰难……

那怎么办?有何高见?

惭愧,我也没什么高见,不可能不让人家出国留学,而这里面会发生的问题好多都是客观存在简直无法避免的,而且,越优秀的孩子内心越孤独也好像是规律似的——他们更敏感、思考更深刻、自我要求更高……

心理健康的好底子当然还是打在出国前,一遍遍的心理健康科普始终有必要——所以我也一直不厌其烦地写啊说啊;同时,我真的认为出国留学机构们至少应该为自己送出去的学生增设类似心理援助热线的倾听热线——非特殊情况也要遵守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不告诉家长。

不管怎样,生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愿田妙秀和其他孩子在天堂不再有压力与烦恼。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7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