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你理想的另一半该是什么样儿

作者:邵奎高   2018-09-27   4469次阅读   11个赞

  邵奎高

  这是一个女网友在朋友圈里发的一段话:

  “很喜欢张嘉译说的这句话:女人应该找一个像父亲一样呵护你的男人,而不是找一个还要你去迁就的儿子,真正爱你的男人最高境界是把你当女儿养,而不爱你的男人把你当妈用,当狗使换还闲碍眼。不好的男人让你变成疯子!好的男人让你变成傻子,最好的男人让你变成孩子。

  ——经典!好温暖的话!打开的转一下吧,衷心的希望每个女人都幸福的像个孩子!”

  这段话蕴藏的内容真的很丰富,触发了我的感慨,所以又想不揣浅陋,论说一番,算是茶余饭后的唠嗑吧。

  我不知道这段话的背景,也不知道这是张嘉译所演的角色的话,还是他本人的话。我对张嘉译角色形象的感受是,很油很俗又很仗义的一个爷们,但我并没有了解过演员本人,所以也说不出个什么印象来。

  所以我就只说这段话和女网友对这段话的反应,这两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我首先要说的是,能说出这样一段话,真的是一个恋爱高手,他完全把握了女性的心理需求,迎合了女性的心理需求,怎能不让女性心生喜爱?更何况,张嘉译所说的,正是他所扮演的那些角色所做的。对于所有追剧的女性来说,这段话的震撼力应该会无比强大。所以女网友的那段注释,所反映出来的感受,一定会是好多听了这段话的女性的共同感受。

  这段话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它完全揭示了心理学流派中,客体关系学派的一个观点: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模式,就是小时候人际关系模式的延伸和重复。具体到婚恋关系中,心理学作家武志红说得更清楚:女人的理想恋人,就是找一个小时候理想的爸爸,男人理想的恋人,就是找一个小时候理想的妈妈。

  关键是这苦苦的寻找啊,都是我们潜意识的追求,都是下意识的行为,就像张嘉译所说的那样,女性就是要找一个能够呵护她的理想的爸爸,他只是打了一个比喻,却不知道,这是女性在潜意识中的真实的想法。但是,正是因为它迎合了女性的潜意识需求,所以这段话也就很受欢迎。

  由于这个潜意识的需求没有意识化,是冥冥之中的苦苦追求,才让我们的人生和命运充满了那么多的戏剧性。所以就想说说,这戏剧性来自于哪里?

  首先就得说一下这种潜意识模式的原初模型。

  用心理学的说法,这个模型形成于俄狄浦斯期,那时候的孩子三到六岁,刚刚从和妈妈的二人共生世界中走出来,有能力从和妈妈的相互关注中抽出眼神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他发现了他们二人之外的第三个人——爸爸。男宝宝和女宝宝想独占妈妈的爱,于是和爸爸展开了竞争,想排斥爸爸。但这一切都是在内心的幻想中产生,并不具备成人那样的明显的意识能力。正是这个一家的三人关系,有时候会给孩子造成内心创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受到了挫折,于是女孩子在想象中总想得到一个理想的爸爸的保护,希望他能够像保护妈妈一样保护自己,男孩子在想象中总想得到一个理想的妈妈的呵护。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爸爸和妈妈都是理想化的。这就决定了一个人成年后,他(她)择偶的目标,就是要找到那个理想化的爸爸或者妈妈。

  什么叫理想化啊?就是能够充分呵护照顾自己的那一个父母啊,能让自己的安全感充分得到呵护,现实中是很难存在的。但是这毕竟是理想化的,是内心中的一个幻想,正是这个幻想,很容易把恋爱中的人导入歧途。

  有一句话是不是很经典?恋爱中的人很傻!为什么呢?双方看不到对方的缺点,甚至连对方的缺点都爱上了。这正是问题所在。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是能不能看到对方的缺点问题,而是把内心的理想化的感觉,也就是理想化的那个他(她),当成了真实的他(她),这才是戏剧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他就是一个客观的他,你心中理想的他只是一个幻想,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当爱情的潮水退却后,他自然会露出本来的面容,这时候你就会有受骗的感觉,你就会用道德的工具去评判他,谴责他,改造他。而实际上他一直在那里。这样的所谓欺骗,可能是婚恋关系中最常见的。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层意思,它可能多数发生在恋爱过程中。

  第二层意思,也是第二个悲剧,它可能大多数发生在婚姻当中。这个模式就是,我们总是用理想中的形象,那个理想的爸爸和妈妈,去改造我们的爱人。

  所以你看张嘉译的那句话,对男人充满了指责,那本意就是要改造男人,当然运用的是道德的工具。悲剧正在于此。女人要把男人改造成理想的爸爸,男人也把女人改造成理想的妈妈。关键在于,都想改造对方,自己却无意愿也无能力实现对方的理想。

  所谓的改造,就是要控制对方,争夺家庭当中的控制权,主导权,让对方当自己的爸爸妈妈,满足自己的自恋感。就像这段话中所说的那样,女人希望男人把自己当孩子一样对待,女人此时的心理状态就已经退行到一个3到6岁的小女孩子了。男人何尝不也是如此!只是有道德和文化传统的牵制,男人羞于说出口而已,不代表他潜意识里不这么追求。这已经达到了充分的所谓自私程度。这就是我说的无意愿。

  但是无意愿的基础,常常是无能力。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模式,都是俄狄浦斯期时妈妈和爸爸给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大体就是这个时期我们形成的性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改变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绝对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是我说的无能力。

  真正的爱是包容,它不仅适用于恋爱婚姻关系,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而包容的真正含义是,理解和接纳。这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爱的最著名的定义。

  这样的爱已经超越了道德要求,正是它的温暖和伟大之处。因为道德和法律是一种规范,规范的实施就是一种强制,如果我们用强制的方式去实现爱,显然这样的爱只具形式,而缺少温暖的感觉和内容。这样的爱即便能够得到,我们享受着也不太舒服,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感,所以常常会一边享受一边抱怨,因为那是抢来的呀,不是对方自愿给的。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就是理解和接纳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与理想恋人休戚与共的感觉。

  但是这样感觉的来临,最好不要跟着那种冥冥的潜意识感觉走,而是要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把理解和接纳对方当成一粒种子,种到对方的心里,然后去辛勤地耕耘,收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理想的另一半,不仅是我们找到的,更是我们自己种出来的。

  2017.12.3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