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面对青春期反叛,成人的包容安放哪里

作者:谢颖灵   2018-10-23   4514次阅读   8个赞

  带艺术系新生班的心理课一个半月了,两个班前后完成了一个专题的学习。

  这些肩负着中国非遗传承使命的少年郎,需要隔离许多休闲娱乐,经受更多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为了找到乐感的顿悟而面对更多的孤独,而他们和普通的中学生一样,臂膀还没有准备好担当重任,正在经历青春期的酸甜苦辣。

  他们的特点:

  一是探索独立。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以后这一名称一直被使用。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学校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同时也需要用反抗掩饰自己的软弱。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上反驳知识点、认为自己会的片段表现出不屑,和老师提的指令唱反调。

  二是两性敏感,青春期少年身体第二性征发育,对性有强烈的好奇,对于异性交往也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性的发育导致性别意识、性意识在心理上段乳,对异性好奇,希望接触异性又因害羞而压抑,课堂上讲到关于男女生的话题,男生明显多嘴,口欲的满足缓解性焦虑,女生相对沉稳一些,也会夸张地唏嘘或嬉笑。

  三是容易冲动从众,青少年群体中有一个反叛角色煽动,会集体释放冲动,同样的,有一个正义的声音出现,也会使得集体氛围迅速转变。“被集体接纳,千万别被孤立”是他们身心发展不同步冲突下内心深处尚有的“自知之明”的自卑。为什么说家庭要给青春期子女足够的包容和认可,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吃不饱”时草率扎进不良群体,获得认同感的同时从众学坏。

  心理课似乎成了单调练功生活的“调味剂”,尤其是第一节课,堪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博弈赛,孩子们叽叽喳喳,有些是“惯犯”,试探着我的规则边界和脾气,有些则只是初遇新师的应激式兴奋。我需要迅速甄别。

  我一边讲课,一边随着噪音分贝高而停下,在沉默中等待“喜鹊们”安静下来,待我继续上课后又活跃起来,每一次停顿都会减少四五个孩子的兴奋度,每次暂停安静下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渐渐地,每个班级约经历了四到五次暂停,大部分学生度过了兴奋阶段,适应我这个外来新人,回归正常上课状态,最后各班差不多剩下四只活跃分子,两男两女,凑在一起做同桌。

  举两个班级聊聊。

  先说说音乐舞蹈班一年级。

  一撮男孩凑在同一组,两位“逗哏”,其余“捧哏”跟着小声吱吱笑,还有一位瘦弱的男生也爱冒泡插嘴,可能由于身体原因声音细弱,以至于前五分钟钟我都没有发现他在教室另一角女生群里卖力地“表演”,当我鉴别本班活跃人员,且课堂进程进入填写随堂作业时,我才发觉这个嗡嗡的声响主人小磊,迎上了我的目光时,小磊反而眼神闪烁一丝挑衅,一只腿翘起顶着课桌,露出圆圆的膝盖骨,嚣张地自顾自嘀咕。扫了一眼他的课桌,我明知故问“你带笔了吗?”“没有,不写啦”“那位女生笔借给他” 斜后排的女孩伸着长手臂把笔递过去“才不拿女生的东西,反正我不写”。

  我走过去来到他身边,他敏感地把挂在桌沿的二郎腿放下,警觉地看着我,全班也安静下来,估计在预测谢老师会不会捏软柿子杀鸡儆猴。停顿了几秒,我问“需要老师帮你继续借笔吗”,预料中的沉默,我继续保持平稳音量且不带情绪色彩问同样的问题,一直问了第四遍,“软柿子”趴到桌上下巴抵着桌面,眼睛下垂盯着作业纸的题目,双手手指在作业上轻轻地挠着。

  前排女生大大咧咧地说道“老师,他一直这样,上其他课我们借笔给他,他也不肯要”,我不做回应,继续锲而不舍地问第五句,这次我稍微俯下背,轻声问他,此刻教室出奇地安静,估计最远处的男生们也能听得见。经过这几分钟,男孩终于开口,由于紧张嘴皮干燥粘合,开口的时候仿佛笨拙地撕开超市一次性塑料袋,稍用力地做了个无声的O型嘴,我猜是想说“要”。

  此时,我知道差不多搞定了,再次问第六次,这次改用是非问句,“需要老师帮你借笔,是吗”(直接说出他的心声),“是”男孩清晰出声。

  这时候我让刚才试图递给他笔的那位女同学再次将笔给他,男生马上转身接笔后开始作答。教室另一头的一列男生睁着眼睛面面相觑,大概摸不准这位谢老师脾气模型,之后的几节课听到激动之处,还是会不由自主回头或者和同桌讨论几句,但是不再特意提高分贝挑战权威。我发现小磊这堂课剩下的时间每逢需要填写随堂作业时自动转身向后桌女生拿笔,是过了“不碰女生东西”一关,还是那道设置本就只是“叛逆”的工具,得有机会和小磊深聊才可得知了。

  弗洛伊德描述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角色同一性,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和青春期躁动青少年的躁动,表面上是反抗,实际上在探寻更坏的自己他人是否会接受,这种对自我的不确定感,需要从成人的反应得到答案,寻找强大的自律性,来缓解自己的躁动的冲突。面对青春期不安的子女,家长越是想塑造权威,越让孩子感到不被接纳的危险,进而努力抗争,很多家长会启动权威式发火,是发现局势失控后掩饰自己内心挫败感。只有情绪上足够“稳”,这种持续厚重有力的包容,是情绪自律的榜样,也是给予孩子提供安全地探索自我的能量场。

  再说说闽剧班二年级。

  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他们已经把摸索新老师边界的技巧谙熟于心。当我经过了头一节课的停顿法观察,掌握了班上的“积极分子”是谁谁谁后,第二节课开始,三个男生围在一个角落琢磨自己的小动作,偶尔抬头肆无忌惮地大声顶嘴,一提问顶嘴得更欢。

  好,让你化口欲为行动力!直接让嗓门最大的小男生“小洋子”上台当助教参与互动,配合我示范动作,在群众火辣辣的眼光,和众女生亮晶晶的大眼睛下,小男生只顾得上表现,忘了嘴贫,随着指令抬手抬脚,演得好的地方同学们不时晃着指头指点着齐笑(这属于他们这个年纪彼此心照不宣的认可,心口不一地用嫌弃来表达好感),他还不忘挺直腰咧嘴笑接受赞赏的洗礼。

  这一轮跟上了课堂节奏,回到座位后,小洋子依然会冒泡,但开始不唱反调了,之后的课会顺着我的话题说“对呀”,“就是”,“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嗯,这位“皮”小子已经开始接纳我成为他们的群体一员。

  改变反叛型孩子的行为,不是用规矩强行压制,而是在接纳他已有行为的基础上,转变他使用这个行为的动机。骁勇的战士习惯了拿着枪展示自己的勇敢,逼他放下枪,他便把枪口对准你,轻轻帮他托着枪,帮他转移枪口往你手指的远方,才有机会靠近他。

  昨天下午我往橡胶跑道操场走去,隐隐听到有人远远尖声喊着“心理老师”,回头看到远方教学楼下三五少年面向我这里,看到我回头,立刻雀跃地蹦跳起来,一位女生夸张地挥着手臂朝我喊着“我在这里!”然后欢快蹦跶着往教学楼去。

  我笑了,他们一定看不到远远的我的表情,但我相信他们在心里看得到我诚恳而敞开地和他们走在一起。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在《巨人传》说,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我们一生追求接纳,想得到父母、伙伴、爱人的肯定,想犯错后想听到“没关系”,在进步时想听到“你很棒”,真正的接纳,往往是无声的。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8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