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你自我感觉如何

作者:王海民   2018-12-18   4363次阅读   3个赞

科胡特认为,在人类的心灵中,自体是最重要的。为了自体的巩固或价值,生物的身体可以像烈士一样被放弃,放弃了自体的精髓,即使还能存活,但是也是无意义的存在。这个现象在日常是可见的。有的个体在工作中,缺乏价值感和自我认同,在极力追求价值感的过程中,对身体的健康反应是不敏感的,是忽略的,甚至说是忽视了身体。大脑中充满的都是关于价值的思索和焦虑。而另一种情况,放弃了自体的精髓,放弃了雄心和理想,就是形同木偶,活着也是机械的,没有意义感,空虚和抑郁自然而生。物质的某一刻的获得也许只会让个体感到瞬间的满足,并不能带来持续一生的意义。

成年人的患病(心理疾病)一般都和儿时父母的养育有关联。幸好现在很多父母对婴幼儿心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发现一些不对劲的状况时会及时地求助于专业咨询师。

自体心理学强调一个人的内在。内在和外在是相对应的。内在指的是一个人的情感、愿望、感受,外在指的是一个人可见的行为。比如一个孩子写作业,外在的行为是正在写作业。内在是什么呢?也许是内心正在想着刚刚结束的电子游戏。外在与内在有时是割裂的。很多来访者的父母会谈到他(她)很好呀,我看着还行呀,这些都是和外在的观察联系在一起的。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是什么状况,父母也许很难知晓。

自体客体这个概念是自体心理学的核心。自体客体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或物,而是一种体验。当婴儿感到饥饿想喝奶时,这时立刻就有人把奶喂进自己的嘴里,满足了需要,婴儿感到这个人是自己的一部分,内心感觉很好,这种感觉就是很原始的自体客体。

科胡特在早期婴儿自体发展问题上延续了弗洛伊德观点,即早期的全能自恋观点。婴儿对自己是充满活力和支柱的,整个宇宙似乎就只有自己一样。全能自恋的社会适应是比较弱的,稍有不满足就会崩溃,马上会哭会闹。在婴儿感到崩溃的时候,母亲给予他的关注会增强他的自体感,一个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他足够的关注,他就会慢慢感觉到自己比较实在的体验,而这种自体感也会慢慢的稳定。

随着成长,婴儿会发现到自己需求不是总能得到即刻的满足。内心需求和外界满足不一致越来越多,这时婴儿就会形成对世界基本的适应感。妈妈不在的时候,婴儿会回忆妈妈在的时候对他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内驱性,增强自己的自体胜任感,在这个时候,婴儿就发展出一种自体,叫核心自体。(可想而知,如果妈妈对婴儿的关注偏少,妈妈不在的时候,婴儿的内心会充满恐惧和绝望。一个重度抑郁或焦虑的妈妈,在养育孩子上呈现出的忽视或虐待让孩子的自我感很糟糕,外界是不可信的、有危险的,自己是不安全的。)

婴儿夸大自体的出现和形成意味着婴儿体验到了胜任感。有时妈妈或其他养育者会观察到小婴儿经常会捏碎一些饭或是果泥,往地上一扔,然后哈哈大笑起来,手舞足蹈的蹦一蹦。大人的价值观是破坏,浪费。对婴儿而言,这是在展示他的能力。和夸大自体相对应的是镜映的需要。镜映的需要指的是成人能够理解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一些回应。孩子刚刚在幼儿园学会一首古诗,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背给父母听,这时父母如何回应就很重要。

为什么有的孩子考了很高的分数,但是仍然不愉快?为什么有的孩子在中小学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后反而失去学习的能力,导致休学或退学?这些都和个体的镜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一定的关系。

夸大自体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孩子如何发展出企图心和雄心,并持续?

对孩子表现出的夸大自体,父母要及时的回应,并且根据情况有选择性的回应。孩子通过延迟满足和恰好的挫折获得稳定的自体感。延迟满足和恰好的挫折会增强孩子的现实感,感到世界是有限的,个人是有限的。现实中,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刻板的限制孩子需求的满足具有同样的危害,要么孩子感到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要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过度满足不利发展孩子稳定的自体,现实中吹大牛的人呈现出就是夸大自体受损。

孩子力量不足怎么办?何时会树立理想?

孩子在发展夸大自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夸大自体不够力量,就会把对自身的夸大自体投射到父母身上,认为父母是具有那种超级力量的,这个时候就成为理想化父母影像或者理想化自体。

当孩子觉得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父母就成为孩子力量的补充部分。比如孩子之间打架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宣战说:我爸是谁谁谁,很厉害。对孩子来说,这是正常的。如果一个成年人仍然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有问题的。

孩子对父母理想化是正常的,父母不要有意地去打破孩子的理想化。孩子的理想化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进程,突然打破会让孩子接受不了,同时也会造成伤害。总会有难以避免的挫折打破孩子对父母的理想化,比如突然发现父母变老、父母突然生大病、家里的大变故等等。打破对父母的理想化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有的孩子就在打破的过程中,在失落和失望中开始发展出对父母的体谅和包容。

孪生自体/另我自体是一个更成熟的位置,孩子会找到一些玩伴,分享知识或是通过游戏发展技能。

心理治疗是一个过程,一个修正的过程。在夸大自体、理想化自体和另我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受挫的话,镜映需要得不到满足、理想化失败和失去伙伴,这些构成创伤的话就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在早年或是成年后呈现出一些症状,影响个体的自我功能,比如总是沉浸在幻想中,不能接受现实,没有目标和活力,生活无意义,孤僻独处等。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