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我们相互“了解”,但真的“亲密”吗?

作者:王珊珊   2020-03-18   1894次阅读   0个赞

1、相互了解=真正的亲密吗?

 

说到了解,可能没有比婚姻生活中的夫妻两个人更了解对方的了,彼此生活习惯、爱好、各种观念相对来说都比较熟悉。有调侃的言论称因这次疫情,大半个中国终于出现了家庭的空前和谐,呈现了老公日夜陪老婆,老婆日夜陪老公的和谐画面,而且是终日厮守。两个人天天在一起,了解度更是增加了,但相互了解=真正的亲密吗?

 

并非如此。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彼此熟悉、了解,却没有任何亲近感。因为敌人之间常常是非常了解彼此,却一点也不亲近;同样,优秀的运动员也很了解对手的动作及方法,战场上的军人更要相互了解,但却完全不亲近。所以,关系中的两个人有可能在同住一段时间后,非常了解对方,却没有彼此亲近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亲密”的真正含义是彼此分享内在感受,因此亲密会产生亲近感。如果在一起的两个人没有彼此分享感受,就并不亲密,也不会觉得亲近。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是因为安全感、方便,或是其他理由,也都能共度满意的生活。可是这样的关系容易缺乏热情、关怀和成长,要产生亲密的体会,就需要分享内在感受,特别是关怀和爱的感受。就一个完满的关系而言,较阴暗和负面的感受其实更需要摆上台面,加以分享。

 

相反亲密的两个人更愿意主动去了解对方。因为经常分享内在的感受,所以心灵的距离很近,彼此是自由的,就会促使双方更愿意去关注对方外在的事情以及内心的变化。

 

2、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敞开心

 

去分享内在的感受呢?

 

人的行为一般出于两种心理状态,一是出于恐惧,一是出于信心。出于信心的行为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满足;而出于“恐惧”的行为,则会让我们感到压抑和痛苦。

 

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给自己建立了很多心墙,而且我们大多数人都认同自己的心墙,也就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已经形成了固定观念。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自我保护。我们会觉得袒露真实的自我只会招致别人的批判、拒绝和抛弃,很难相信会有人肯接纳我们内在本质里的“魔鬼”:我们所受的伤害、愤怒、嫉妒、恨意、邪恶的欲望和可耻的贪念等等。

 

我们觉得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接纳我们内在的这些东西,更何况是其他人呢。亲密和坦诚岂不等于找死吗!不!不!我们最好还是不要讲,继续隐藏那个我里面的自我。即使这样做会使我们感到更加沮丧、更加依赖于药物和酒精,或是产生更严重的疾病,也都没关系。至少我们不会被抛弃、被藐视,我们宁可当一个慢性病人,也不愿意被人评判,被人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然而,我们越是这样想,我们的内心就越会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找到那个真实的自我。我们开始了解到,自己不仅仅是那个自我保护的表象,发现这种认知全是错觉。也许因此会激发我们对灵魂的追求,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寻找,可惜这种尝试常常也会导致新的自我错觉,或是更深层的绝望,因为人类的自欺能力是如此隐蔽,它深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但如果我们能卸下心防,去探求自己的内心感受,去关注我们的心灵世界,那或许就会发现一个被接纳的世界,一个爱与自由的世界。

 

而实际上的我们,已经全然地被接纳了。当我们发现这个真相,就会产生信心与力量,就不再依从与自己内心的“恐惧”去行动了。就会敢于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心灵世界。让两颗心彼此更靠近,更温暖。

 

“智慧就是知道自己一无所有,而爱就是知道自己拥有一切。而我的生命在这两者之间前行。”

 

 

文章整理于“非比倾听小屋7日之约”的活动,由于当时活动中就一些书中关于亲密关系的内容及观点进行讨论,因此文章也会相应的引用及转述其中的某些内容。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分享为给大家提供一个向内自我探索的路径,愿意可持续关注下一篇:

亲密关系中的“浪漫”到底是什么?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